小心国自然申请的这些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医学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仅是关乎研究经费的问题,更重要的这是检验其的学术思想、学术判断、项目设计和研究方法能否经得起同行的评议,是否对国家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国自然申请中出现的“坑”。


小心国自然申请的这些坑

一、第一坑:无法申请

1、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如连续两年面上项目未获资助要停一年再申报,上一年度已获立项则本年度不能再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如果要申请的是青年基金,则还要注意年龄限制,按照往年规定,要求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2、申报项目不符合资助范围。以申请比较广泛的面上项目和国青年基金为例,其资助一般为基础课题,研究一些机制作用。若是用临床课题来申报则初筛就很容易刷掉。

3、项目组主要成员超项。在确定项目组成员时,一定要核对组中高职称人员的项目数。除了超项问题,项目组参与人员分配也要尽量合理,做基础实验的研究生所占比例太低也不符合实际。

4、项目书撰写不符合要求。

5、申报经费不符合要求。

6、网上申报填写不符合规范。包括比较细微的问题,如个人简历是否规范、是否缺少签字盖章、研究计划时间是否对的上等等。

二、第二坑:研究方向,关键词

每年都有人问道:研究方向,关键词这些重要吗?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非常重要,请认真填写!

基金委的通讯评审是根据标书的关键词通过计算机随机分配评审专家,举个例子,同一份申请书,关键词分别按A、B两种方式来写:

A:前列腺癌;转移与预后;Sp1

B:前列腺癌;Sp1;分子机制;RNA-seq

那么关键词为A的标书大概率会分给两位临床专家、一位基础专家,而B关键词看起来更基础一些,则更可能分给两位基础专家、一位临床专家。所以大家如果倾向于自己标书分给临床领域专家或基础领域专家,就要仔细推敲关键词了。

每年因为这种情况遗憾的申请者,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医学,生命领域,真的是步步惊心!

必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按领域分配评审的规则也会导致一些“红火”领域竞争集中而激烈,即使还不错的申请书也可能会被评委“忍痛割爱”。而一些相对冷门的领域,即使申请人条件有所欠缺,最终可能也会获得资助。

所以,若想提高标书命中率,审时度势也是一门技巧,要学会看指南,看热点外,还要会找冷门!

三、第三坑:对创新性的理解是什么越新用什么?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其实是用好的才是创新

项目仅仅跟踪、移植国际研究热点和高新技术手段,那就会缺乏源头创新性。话说“借”到“用”,这其实真的要看本事,看功夫,不是说我挪了新报导的技术到我的实验上我就是开创了,用是一门大学问,用好了才是创新。

整体项目偏小的话,选题不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缺乏在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进行选题、立题。而是围绕高新技术,为了申请项目而研究,缺乏临床和基础的有机结合,只是分析一些普通指标,缺乏对机制的探讨。

四、第四坑:空谈可行性

一些申请者写标书前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不够,没有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没有重要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没有预试验结果。没有成熟的理论、技术、实验材料基础。

可行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块内容,在申请这个项目时,申请人要有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有相关论文发表和一些预实验相关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的一份标书一些人申请失败而换个申请者就有可能成功的原因,说明前期的准备真的很重要。

五、第五坑:求大求全

明明是申请青年项目,写的却是重点项目的工作量。

很多申请者有误区,我要把题目和内容写的“大气”一点,如某些课题中有多个实验分组,每组均进行各种各层次系统分析。

而现实是什么呢?你的大气用在青年上,青年那点钱还真的完不成你的实验内容的一部分。

申请项目也要看自身情况、申请的类别,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精,这句话在基金上同样适用。

今天的介绍就是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写作申请书时能避开这些坑,顺顺利利的中标国自然。


小心国自然申请的这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