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大漢帝國”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明)王夫之

難道東漢真的只有“東漢末年分三國”嗎?

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東漢就是一部《三國演義》,就是群雄爭霸的亂世,但事實上實相較於其他朝代,東漢的繁盛無疑更加長久。

東漢以平隴滅蜀和董卓入京為節點,統一全國153年。

西漢以收南越國和哀帝逝世為節點,統一全國111年。

唐朝以收復嶺南和安史之亂為節點,統一全國133年。

衡量一個朝代的標準有很多,但“統一是綜合各方面優勢的結果”。而從這一角度來看,東漢並不比漢朝的另一半西漢差,也並不比漢唐盛世並列的唐朝差。

那麼東漢帝國到底有多強盛,今天我們就從四件“流失國外”的文物來看一看什麼是強漢

勒銘燕然石,千載鎮胡兒

“勒銘燕然石,千載鎮胡兒”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在南宋節節敗退的情況下燕然勒石是我們漢民族最後的慰藉

而在盛世,燕然勒石則成為我們的軍事標杆。

陳子昂: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李白: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

至今保留下來與“燕然”相關詩句500餘篇,燕然勒石也成為歷史上歌頌最多的戰爭功績。

而如此一場“問鼎中國戰爭史”的事件正是發生在一個九歲登基、十三歲奪權親政,開創盛世卻默默無聞的東漢漢和帝時期。

燕然勒石之後,困擾秦漢三百年的匈奴徹底滅絕。而被迫遷徙到歐洲的匈奴卻成為了歐洲人的噩夢,“上帝之鞭”開啟。

你不知道的“大漢帝國”

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

今天,兩千年前東漢史學家班固刻寫在燕然山的“燕然山銘”依舊在蒙古國靜靜的守護著大漢北境。

《封燕然山銘》: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於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

銅柱折交趾滅

交趾即越南,秦始皇時成為中國領土名曰象郡,漢武帝滅南越國設交趾郡。

東漢初年,交趾地區的徵側和徵貳姐妹造反攻克府城,隨後當地部族紛紛造反攻佔漢朝城池60餘座。剛剛建立的東漢王朝立即派馬援征戰交趾,僅用兩年平叛成功,徵側和徵貳姐妹首級傳首洛陽。建武二十年(44年)馬援班師回朝前在交趾與南邊的西屠國交界處(今越南最南端金甌半島,也有說是今越南清化市)豎立銅柱,上書“銅柱折交趾滅”,確立漢朝最南邊界。

然而當地人覺得非常恥辱,但是又不敢推倒此銅柱,於是只能通過投擲瓦塊、石頭的方式來洩憤。漸漸地,瓦塊、石頭越來越多,最終竟然堆積成了山丘。《水經注·卷三十六》:“建武十九年,馬援植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疆,銘之曰:銅柱折,交趾滅。”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遂成丘。

後來徵側和徵貳姐妹成了越南的英雄,而銅柱則成了中國的“界碑”。

南北朝《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唐朝《銅柱》一柱高標險塞垣,南蠻不敢犯中原

明朝《晚至安寧》地極九州銅柱北,山蟠六詔鐵橋南。

清朝《銅柱》距關一舍分茅嶺,漢家銅柱高岝崿

歷史上記載隋朝時 劉方征討林邑國的時候,曾率軍經過馬援銅柱。而今天銅柱卻消失不見,但或許也在某處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越南“馬援銅柱”標註了東漢南端,希望有一天我們在南海建立新的銅柱。

你不知道的“大漢帝國”

其他地方銅柱

漢倭奴國

唐朝有詩曰: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這裡說的東隅就是遣隋使和遣唐使的主角日本。但不管是隋朝的遣隋使還是唐朝的遣唐使,跟東漢比起來都差遠了。

唐朝說“東隅道最長 ”,並不是日本真的距離中國最遠,而是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唐朝,日本來唐非常困難。而在唐朝幾百年前的秦和西漢時期則只有“海上有仙山”,但到了東漢就不一樣了。

《後漢書》:漢光武時,遣使入朝,自稱大夫。安帝時,又遣朝貢,謂之倭奴國。靈帝光和中,其國亂,遞相攻伐,歷年無主。

日本第一次來漢朝時自稱為“大夫”,為什麼第二次來時就成了“倭奴國”呢?

因為漢光武帝不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漢文帝,在光武帝看來“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因此當日本第一次來中國時,漢光武帝直接宣佈日本是中國領土名字就是“漢倭奴國”,因此日本從此就叫了“倭奴”。

1784年,一件深埋地下的漢朝文物在日本福岡市被發現,它就是著名的“漢倭奴國王”金印,以實物的形式證明了日本在東漢時期為“漢倭奴國”。

你不知道的“大漢帝國”

漢倭奴國王金印出土地-日本福岡市

萬里封侯—定遠侯

當一個人準備報效國家時,常常能聽到“封侯萬里”和“投筆從戎”這兩個詞語。而這兩個詞語都出自同一個人,那就是彪炳史冊的定遠侯班超。

《後漢書·班超傳》: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西域在漢朝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實力對比往往表現在西域的歸屬。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攻打匈奴而派張騫出使,首次聯通西域;漢宣帝時匈奴分裂衰敗,漢朝在西域設立都護府;西漢末年王莽篡權,西域復為匈奴所有。

東漢建國,永平17年派班超出使西域,但不同於張騫僅僅是漢朝與西域的聯絡員,班超到達西域後帶領36個人一舉收復西域,讓西域再次回到漢朝的統治下,並且派遣甘英遠赴羅馬。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而出土于吉爾吉斯斯坦的銅鏡不僅可以正衣冠,更可以知興衰。這面銅鏡名為直行銘文夔(kuí)鳳鏡,出土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年代為“東漢”,類似的銅鏡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也多有發現。

你不知道的“大漢帝國”

一面銅鏡,照出了了東漢帝國的強大和輝煌。

這四件流失海外的文物向世界詮釋了什麼是“強漢”!

東漢不僅有三十年的”末年,更有一百六十五年的“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謹以此文紀念東漢建國一千九百九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