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这样写道,"书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渗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自来书画兼擅者,有若米襄阳,有若倪云林,有若赵松雪,有若沈石田,有若文衡山,有若董思白。其书其画类能运用一心,贯串道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周星莲这段话表达的是,书法和绘画具有相同的技术法则,字与画皆是"写"出来的。用书法的笔法入画,则画作就有耐人品味的美妙;用绘画的画法去处理书法,则书法作品就充满精气神。所以说,善于书法的人一定善于作画,善于作画的人也一定善于书写。自古至今书画都擅长的人,比如有米芾、倪瓒、赵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他们的书法和绘画都能灵活运用,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使书、画结合为一体。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赵孟頫行书

品味周星莲所例举的六位大家,联系他们的艺术特色,"书画同工"大致可以概括体现在三个方面,用墨,用笔,和画面构图。

在用墨上

米襄阳,在画史上和其子米友仁有"大米、小米"之称,其用墨别具一格颇有风致。米芾的山水画创作,源于对江南山水烟雨有深刻的体验,他提出在绘画中"信笔之作","信笔"亦小米之"墨戏"。这种创作方法要求创作者绘画中尽量不受拘束的自然落笔,是一种写意画法。米氏云山,创作重在用墨,以泼墨法来绘画,辅以积墨和破墨,以墨来氤氲营造烟云朦胧。"信笔"、"墨戏"意在表示一种刻意的轻松自然,并非是随意,反而他们的绘画见笔见墨,有骨有肉,自成一派,精妙绝伦。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有一段话,兼评米芾,"画无笔迹,非谓其墨淡模糊而无分晓也,正如善书者藏笔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耳,书之藏锋在乎执笔沉着痛快。人能知善书执笔之法,则知名画无笔迹之说。故古人如孙太古(知微),今人如米元章,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事尔。"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米氏云山”

"米氏云山",接着说米芾的书法,其在书法作品中的用墨和绘画一样精到,让人无限品味。比如他晚年所书《吴江舟中诗卷》,运用的是水墨画的笔墨原理,利用墨的干湿浓淡,在排篇布局上造成浓淡均衡有节奏感,给人以潇洒畅快之感。米芾自谓"刷字","刷"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写字时平铺的笔毫和运笔的速度,在这件书法作品中很容易的看到他干净利落,明快爽畅地"刷字",由行笔快慢而形成的燥润丰富了作品的细节。在字的结体上熟而巧,笔画线质紧绷有弹性如弓弦,字体大小上错落有致,运笔上连贯停顿富有韵律,有绵延不断的气势,稳健而泼辣。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吴江舟中诗卷》局部

在用笔上

赵松雪,文人儒士的典型代表,他在书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提倡"复古",笔墨意趣上,从绘画到书法都透露着他对晋唐古人的倾慕推崇,认为"画无古意,虽工无益",对南宋以来的绘画多有贬谪。他所主张的"书画一体",认为绘画要借鉴书法的用笔来丰富绘画形式,他将画竹称之为"写竹",在绘画过程中的书法运用也表现创作者的文化功力,绘画与书法行笔规律的结合使描绘对象更加生动有意味,得到更美妙韵致的艺术效果。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秀石疏林图》

在他的《秀石疏林图》中,提款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是对画面的描述,也是他"书画一体"主张的体现。画中以飞白法画石头,巧妙地表现出石块的纹理结构,变化而有层次的浓淡墨色表现出虚实关系,石块看起来倔强顽固。再以篆法画树干,遒劲有力,形神皆备。笔精墨妙,书法用笔技巧和绘画的巧妙结合,生出些玩味的意趣,在欣赏中不断品味出妙处,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秀石疏林图》局部

在画面构图上

倪云林原本生活优渥,元末的农民起义烽火遍地,战乱搅碎他平静的生活,他不得不分散家产遁入太湖,漂泊的生活给他以艺术的感悟,他所作山水画便多取材于太湖,时值他晚年,其绘画风格变得极端疏散素净,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给画坛也带来了新风貌。他的作品取景构图大都作三段式,近景为陂陀和疏林杂树,绘于中下段;远景一抹远山施于上端;大片的留白作湖水占据主要画幅,是为中景。近景和远景稍施笔墨,中景的留白颇为大胆,相对由于大多丰满的构图,如此取舍大异其趣,再以淡墨枯笔描绘出萧索清凉,营造出平淡空远的意境的,表现出内心的失意和悲凉。作为以画自娱的倡导者,他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的绘画中也呈现出他抒情的主要需求。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渔庄秋霁图》

倪云林的代表作品性《渔庄秋霁图》,其中中段的题字对画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题字是在作品完成十七年后加上去的,但是比较起来这段文字的添加使画面更加完美了。这幅画中,标志性的三段式构图,以淡墨渴笔作画,稀疏的植株挺拔萧索,树干描绘妙不可言,近处小丘的质感,远处山川的缥缈疏远,笔墨技巧的熟练运用表现出一种萧然的情景,静幽清凉。他高明的留白,空出的大片的湖水,给人思绪也营造出无限的空旷遐想,有面对茫然汪洋的身临其境之感。在树林的造型上,高低近疏安排的自然有致,高出的树枝和远处"顶天"的山峰相呼应,如果没有那段题款,则空出来的部分就使画面过于空泛,近景与远景差了一点联系,山树的呼应关系也不那么协调。提款共有两部分:一是题诗,从中我们才知道这幅画描写的是秋夜的景色(画面本身看不出来)。另外是题词,说到此画原是"戏写"于王云浦的渔庄中,如今时隔多年后重见此画。倪瓒的小楷总体上书形扁平,取势略向右上方扬起的感觉,但常常又富于变化恣情恣性,洋溢着浓郁的文人书风,字画的搭配也是相得益彰。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董其昌《论书卷》局部

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都是明代的大知识分子,他们的书画风格皆是"文人画"一流,他们在书画上的成就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以后的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文人风范,艺术思想理论,为后世文人引为圣喻,奉为经典,。他们在艺术特色上各有千秋,沈周、文徵明的吴门山水,整体画风是细致清丽,文质彬彬,亦有洒脱雄浑,与其书法风格相契合,文徵明的小楷工整秀丽,和其山水作品一般透着文人的精工清雅;董其昌是明代末期极负盛名的书画家,是文人画的力推者,他在明清的影响力非常大,他著书立说吸引了大批的拥护者,他在书法和绘画中都讲求笔墨风趣,把书法渗透于画法,具有显著的文人画特色。

“善书者必善画”,周星莲说“书画本自同工”

文征明书《草堂十志》局部

到明清之际,文人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强调书法入画,写意、大写意画的逐渐兴盛,书法技巧在绘画中广泛运用,书法和绘画联系得更加紧密,书法和绘画的结合使其表现更具形式感,绘画与书法的审美情趣也逐渐趋同。除了技法的相互渗透,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书法作为在画上题词的一种形式也兴盛起来,书法题词在均衡画面构图、增加画意、补充说明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使诗、书、画、印为一体,成为文人作画的一种完整形式。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这段中所例举的几位"书画皆擅者",米芾、倪瓒、赵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他们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艺术追求可以代表大多数文人的书画倾向,他们在书画上的创作都显示着书法与画法的相结合,"书画本自同"不论是在用笔用墨上的相互借鉴,还是在形式上的结合,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成为文人画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