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在山西执掌政权38年之久的阎锡山,其最后两年,已是度日如年。

1947年以后,黔驴技穷的阎锡山,每天拄着手杖,在几个卫士的护卫下,一会儿到参谋处,一会儿到作战组,再转向内北厅、外北厅以及中和斋……他这样走来走去,或快或慢,或左或右,已经成了一种潜意识行为,也是他想问题时的一种习惯。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人在不顺心的时候往往脾气大坏,阎锡山也不例外。一生奉行 “中”的哲学的阎锡山,却一改其“叩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人生观,性情变得粗暴,逢人便骂,对卫士稍不如意,举杖便打,拿公文请示的参谋、参事,都怕与他见面,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就是倍受宠爱,伴随他大半生的五妹子阎慧卿,这个时候也不敢在哥哥面前多说一言了。

大难即将到来之际,阎锡山特地召见驻太原的美国记者。记者一落座,就看到面前的桌上摆着500小瓶毒药水,门外停着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阎锡山给自己准备的。阎指指桌上一大片药水瓶,还有那一口棺材,对记者说:“咱阎某决心死守太原,如果失败,咱就和咱的干部们饮此毒药,同归于尽。”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在人民解放大军包围太原城数月之后的1949年3月28日晚,阎锡山对伫立他面前良久的手下缓缓地说:“你坐下,拿支笔,咱说你写。”阎向美国政府求援:“如能支持10万日军俘虏,拨飞机200架,归阎某指挥,定可横行华北,扑灭共军。”

当然,阎锡山也清楚,这个时候,指望老美,希望不到百分之一。因之,阎锡山说归说,做归做,眼下最为要紧的,不是守住太原,而是设法让下级抵抗到底;自己呢,还是保命为先。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3月29日下午,阎锡山带着六七个侍从,秘密溜出南门,在汾河西洪沟小机场,乘坐美国人、飞虎队长陈纳德替他准备的一架小飞机,逃往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午夜,在人民解放大军的猛烈攻势下,太原城破在即,远在南国的阎锡山,发电报给他指定的留守太原五人小组成员:“万一不能支持,可降;唯靖国、化之两人性命难保。”

这五人小组成员,除了电报中所说的王靖国和梁化之外,还有孙楚、赵世铃、吴绍之三人。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梁化之

阎锡山在这种时候发这个电报,电报中的上半句话,表面上,允许部下投降,实际上,他走之前,早就布置好了,是让部下决不能投降。只是这个时候,他已做不了主,部下如果真的要投降,他也无可奈何。所以,他干脆把话说在前头:你们愿意投降就投降吧。这也算是阎锡山卖个人情。

电报中的后半句话说“唯靖国、化之两人性命难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他俩会战死在守卫太原的战场上?还是说,由于他俩死守太原,破城之日,如果投降了也难免一死呢?可能是两者的意思兼而有之吧。

果然,梁化之了却了阎锡山的心愿。1949年4月24日上午,解放军对太原城发起总攻。决心抵抗到底的梁化之命令其副官将早已准备好的汽油及木柴,置于省府院内东花园之钟楼侧。随即,进入钟楼内与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一同服毒,后在副官点燃的冲天烈火中自焚,化为灰烬。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影视剧的阎慧卿

梁化之是山西定襄人,1906年12月16日生,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学系。其父梁世爵是阎锡山的姨表兄。梁化之毕业不久即担任阎锡山的机要秘书。梁在抗战时被誉为山西的青年领袖,坚决主张抗日,也被阎锡山视为接班人。

1948年,梁化之任特警处中将处长,1949年初任山西省代主席。城破之际,他自杀时只有43岁,也算是对阎锡山的一种愚忠吧。

1893出生的王靖国,是山西五台县人,和阎锡山是同县老乡。王是阎锡山嫡系,他1934年升任第19军军长,权高势大,人称“绥西王”。后协助阎锡山建立铁军,声威日震。

1948年冬,解放军进至太原外围,阎锡山将残余部队整编为两个兵团,王靖国任第10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阎锡山逃离太原后,王靖国代表阎锡山掌握兵权,声言誓与太原共存亡。解放军兵临城下之时,他仍然坚持抵抗。

然而,当解放军攻进绥署,王靖国却没有像梁化之那样,走自杀之路,而是走出地下室,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城破前,五人留守小组接阎锡山电报:可降;唯靖国、化之性命难保

王靖国

解放太原用了整整6个月,攻守双方伤亡均在3万以上。破城一个多月后,章士钊、邵力子写信给李宗仁:“夫阎君不惜其乡人子弟,以万无可守之太原,己遁去,而责若辈死绥,以致城破之日,尸与沟平,屋无完瓦,晋人莫不恨之。”

1952年,王靖国病逝于战犯管理所,终年5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