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邮电局的来历

根据所能查询到的有限的历史资料来看,台东邮电局起源于1893年。彼时,胶澳总兵章高元正率嵩武前营、嵩武中营、广武前营和广武中营四营军队驻防青岛,为了便于章高元部与北京内阁总理衙门和山东巡抚进行电讯联络,清政府在胶澳总兵衙门后山的杨家村一带设立了青岛第一个近代通信机构——胶澳电报房,胶澳电报房的建成标志着青岛邮电行业发展的开端,这所电报房就是台东邮电局的前身。(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胶澳电报房设立后,又在附近设立了另一所电报房,这所电报房是台东邮电局的前身。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提起杨家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对青岛的发展意义深远,关于杨家村的故事将会另起一篇来讲述。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老明信片:清军驻防胶澳总督衙门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第一任胶澳总督章高元

台东邮电局的地理位置

如果问台东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一定会首先想到台东邮电局。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台东邮电局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东西南北形成了一个四岔口,来往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公交车也都经过邮电局门口,交通十分发达便利,东面通往威海路、长春路、延吉路、人民路,西面一条大路能直接通到中山路,南面毗邻海信立交桥,北面则与利津路、沈阳路、四方长途站相依,真可谓四通八达,南来北往皆聚于此。

2013年5月,在台东邮电局一侧的建筑工地上曾挖掘出一块造型古朴的青石碑,上面刻有“台东镇新修财神殿碑记”十个大字。有专家表示,这附近曾经是青岛传统民俗节日萝卜会的发源地。萝卜会本质上是庙会,元末明初有道士在此修建一座名叫“玉皇庙”的道观(后改名“清溪庵”),每逢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就会聚集于此。据此可见,台东邮电局的地缘优势真可谓是由来已久。

(关于萝卜会的来历可以点击

青岛有个“萝卜会”,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进行阅读。)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一路车站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邮电局附近出土的石碑,图片来自网络

台东邮电局的影响力

台东邮电局对老青岛人特别是老台东人可谓是影响深远。从台东邮电局设立到被拆除,前前后后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笔者仅仅看到“台东邮电局”五个字,就能瞬间想起台东大酒店(以前叫台东宾馆)、当代广场、2路和30路“辫子车”、邮电局对面的报刊摊等等一大堆相关的事物,可见影响有多深远。

此外,台东邮电局除了起到收发信件、订阅报刊杂志的本职作用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成了市民逛台东的集合地。不知从何时起,相约在邮电局门口见面变成了人们约定成俗的习惯,很多人逛台东都是先到这里集合。邮电局附近聚集了丰富的各类小生意,别管你是吃喝玩乐还是想理个发买件衣服,打个台球喝个扎啤,还是想淘换点儿稀罕物,置办几件家电,完全可以在台东邮电局周边得到满足。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当代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邮电局旁边曾经热闹的小街,图片来自网络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30路“辫子车”,图片来自网络

永别了,台东邮电局

如今每次去台东的时候都会路过台东邮电局,虽然旧的邮电局建筑已经被新的现代化高楼取代,但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就在眼前。笔者于零八年最后一次前往台东邮电局寄信,信件是发往上海参加某个文学比赛的稿件,没想到这次寄信竟成了与老台东邮电局的“永别”。

2012年4月11日,台东邮电局被拆除。

人如果留在过去,便不能继续前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即便台东邮电局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也终究会被新鲜事物所替代。我所惋惜的,不仅仅是台东邮电局被拆除,更是对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你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呢?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邮电局拆除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笔者拍摄于台东邮电局旧址处

台东邮电局:当年的台东地标建筑,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台东邮电局绝影,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