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可以接,酒后才有一人现下半句

历史上不仅有李白这样的豪放派的诗仙,杜甫这样的写实派诗圣,最关键的还有李贺这样的浪漫主义诗鬼。李贺的才华横溢,"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说法。李贺天生长相奇特,他"通眉而长爪",身材很瘦,不过却很聪明。他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誉满京华。

李贺

观他后来的诗作,想象奇崛,足可以惊风雨,泣鬼神,因此被人称为"诗鬼"。曾创作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雄鸡一声天下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等千古佳句。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诗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整首诗句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辖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李贺的这句诗在唐代一经面世,就闻名遐迩。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但唐代没人能够对出,后代很多诗人也竞相引用,直到一向嗜酒如命的石延年在一次酒后大醉中,兴尽所致,听闻有人说出了这个上联,看看天上的月亮,顺口就是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满座都以为妙绝。


李贺

笔者当时就很好奇这个人,特地去看了看他的小传,说他读书只是读个大概,也不专门研究这些,随口一说便是便是绝对,这等天赋真让人嫉妒不已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多么完美的诗句,富有意境而又有深意。

"天"对"月","情"对"恨","有"对"无",对仗工整,都是引用自然作对,可为经典。

李贺

并不晓得石延与苏轼,谁在前面,是谁化用了谁的意思呢?就算到了民间"名联故事"中讲到的,"元好问出下联曰:世间原只无情好,万俟说下联曰:此情说便说不了"云云,实际上没有道理可言。大部分的原因就处在这些大诗人的身上,就在诗作中引用了李贺的原句,而不是在写对联。因此,后半句算不上不需要对仗工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