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在這個亞健康的社會,百姓焦慮,官員也有管理的壓力,社會無意識暗流洶湧,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排洩閥門,來宣洩大眾本能性的抗爭慾望。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2015年,沈騰主演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大火,一舉拿下14.41億元票房,成為年度最佳國產喜劇片。

在那個屬於“IP流量電影”的潮流中,它的出現讓電影人意識到,即使沒有大咖位的藝人出演,IP流量的號召,電影也依舊可以憑藉著自身的硬實力搶奪市場。不過也有不少的電影人與學者認為,《夏洛特煩惱》本質隸屬於“屌絲文化”,是黃粱一夢,是一場階級跨越的異想,家裡沒錢才會相信那個世界。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這些學者與電影人是言之有理,但在我看來,他們忽視了“屌絲人群”所指的其實是“平民人群”,在這個背後隱藏的是數以千萬記的年輕人。《夏洛特煩惱》在票房與口碑上的成功,是由這群人所襯托起來的,但同時那些偉大的電影,也正是由這群人所撐起來。你要靠這群人吃飯,就不要過分指責它。

無論外人如何評價《夏洛特煩惱》的口碑與質量,至少在《夏洛特煩惱》所建構的喜劇元素上,它毫無疑問是出色與成功的,我們大致可以把它的成功進行解構。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錯位“悲喜交集”

錯位,在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失去正常的狀態或者應有的狀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曾進一步論證,我們每個人都有渴望被愛以及個人價值的實現,但是每個人對於自己慾望與需求的滿足卻又不同,因此會產生各種複雜多樣的錯誤。《夏洛特煩惱》在情感,文化,喜劇,甚至在戲外它都是錯位的。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情感上的錯位。在夏洛的夢境裡面,他的現實生活與夢境中是相反的。夢境中,馬冬梅為了夏洛什麼都可以不顧,無論如何打擊她,她都始終貼著夏洛,甚至不惜自己的安危去保護夏洛,可夏洛並沒有被馬冬梅的付出所感動,她對他的感情是單線向的。這些感情的不平衡,大幅度的錯誤,直指每個青春中那段單相思的歲月,引發關注們共鳴,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文化上的錯位。在個人主義與消費主義盛行之後,中國電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啟蒙主義思潮失語,以馮小剛與甯浩各自為代表的“市井文化”與“屌絲情懷”開始崛起。在身份的自我接受與認同之上,夏洛的“逆襲與夢境”所暗含的正式觀眾自己,《夏洛特煩惱》正是抓了“市井與平民情懷”讓觀眾在觀影的途中,得到了施壓與解放。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喜劇上的錯位。如果我們去追溯喜劇的源頭,它是盛行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宮廷劇的“小丑”文化出現,也使得“喜劇”在民間得以流行,但此時的“喜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產物,悲劇是具有崇高內涵的,悲劇因素的融入,會有效增加喜劇片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品質。”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近百年來,喜劇與悲劇的界限開始模糊,喜劇也經常“笑中帶淚”,悲劇也是“留有溫情”。《夏洛特煩惱》是裝有喜劇的外殼,但是悲劇才是它內在的蘊含。這個悲劇的蘊含,不僅僅是體現在劇中“人物的悲劇命運之上”,更是在戲外的思考上,戲外的《夏洛特煩惱》是極具諷刺與無奈的,大夢初醒,象徵著“夢境”不過是現實的一場“竭盡全力”卻悲劇性收場的反抗罷了。這與後來黃渤執導的《一出好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喜中帶悲,悲中有喜,悲喜交集。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這種“錯位”的設定,給觀眾們營造了巨大的反差,但是這種反差,使得電影與觀眾內心不謀而合。這年頭,誰又不曾白日做夢,妄想一夜暴富,或者重新活一次的,但即使回到明天,其實一切也都不會改變。《夏洛特煩惱》爆火,是它隱藏了太多的回憶與過去,把埋藏的夢想與痛苦都給釋放了。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荒誕“反諷現實”

“荒誕”作為一種審美形態,是西方現代社會與現代文化的產物,是西方社會信仰與理性崩潰淪喪後的人類表現的一種狀態。康德曾說:“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撼人的大笑裡必須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

荒誕背後所指的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拷問,這才是它真正的意義。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從中學開始,就始終碌碌無為的夏洛,即使到了中年也依舊是一事無成的人。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得知自己在中學時代暗戀的“女神”秋雅要結婚了,他好面,讓自己的親戚開著賓利送他去,而這個親戚剛好要去參加女朋友的八十歲大壽。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如果說禮服與豪車,是他最後虛榮體面的話,那麼和禮儀撞衫,馬冬梅的闖入,則撕破了他最後的面具。一場槍婚的鬧劇,大醉不醒的夢境,開始了影片第二空間的敘事。在夢境之中,夏洛完成了對老師的“抱負”,內心壓抑情緒的爆發,甚至憑藉著“前世”的記憶力,成為了著名的歌手與創作人。故事的最後,卻是讓夏洛患“病”結束收尾,當然這事和孟特嬌脫離不了關係。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這種看似荒誕的“反諷現實”的荒涼一夢,充滿了戲謔與黑色幽默的成分,但“這種荒誕主題的呈現是伴隨著撕裂般痛苦的笑,其中人的異化導致最初的動機與最終的結果相背離。”所以我們看到了,王老師在課堂對袁華的作文《我的區長父親》獲得全區作文比賽的一名,諷刺了當今社會在權力面前的諂媚“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這樣荒誕的男女感情。整個電影以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進行著現實的控訴。

魯迅曾說:“喜劇就是把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電影《夏洛特煩惱》是屬於“屌絲情懷”的想象電影,但是有時候這種“幽默”是一種無奈的表現,“IP+流量”的電影時代,好的電影能夠生存下來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電影習慣對那些離經叛道的社會進行嘲笑,但卻托出了真實生活的真實性。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精神“異想狂歡”

在《夏洛特煩惱》中,狂歡的畫面給觀眾帶來了瞬間的快感上的滿足,讓觀眾捧腹大笑。原本高富帥的袁華,出身卑微的夏洛,兩人在夢境中完成了彼此身份的錯誤對換。這種“質”的變化給觀眾們帶來了集體的狂歡,在某種程度觀眾們通過夏洛的逆襲,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那些山寨版的節目與山寨版的藝人,也完成了電影徹底的娛樂狂歡。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狂歡不僅僅是狂笑與嘲諷,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經典權威的挑戰,實現了影片的喜劇效果。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在影片的80後的群體中,改革開放在他們的集體裡,校園是嚴肅的,權威的,是集體式的,但是在夏洛的夢中,他是反叛的,是反抗的,完成了那代人集體的異想的狂歡。這是對於經典權威的挑戰,也是巴赫金狂歡化喜劇的實質演繹。

在這個亞健康的社會,百姓焦慮,官員也有管理的壓力,社會無意識暗流洶湧,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排洩閥門,來宣洩大眾本能性的抗爭慾望。

電影《夏洛特煩惱》它是存在的“屌絲亞文化”的情懷在裡面,但它並非是屬於“三觀不正”,窮人才享有的“狂歡”。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夏洛的逆襲與壓力的擺脫所引發了狂歡版的快感,是屬於所有觀眾的,戲中戲外,唯有觀眾們才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

《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窮人才會看的電影

我們的社會發展的太快,過去的記憶有的時候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我們需要這種過去的記憶,於是姜文造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夢,賈樟柯關注“三峽好人”的“江湖兒女”,而沈騰與開心麻花則選擇了“荒誕”的狂歡,他們抓住了觀眾內心的不公,用喜劇般的諷刺映射了受眾內心的不公,用荒誕,錯位的形式,讓觀眾們在歡聲笑語中,完成了對生活與青春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