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在这个亚健康的社会,百姓焦虑,官员也有管理的压力,社会无意识暗流汹涌,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排泄阀门,来宣泄大众本能性的抗争欲望。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2015年,沈腾主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大火,一举拿下14.41亿元票房,成为年度最佳国产喜剧片。

在那个属于“IP流量电影”的潮流中,它的出现让电影人意识到,即使没有大咖位的艺人出演,IP流量的号召,电影也依旧可以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抢夺市场。不过也有不少的电影人与学者认为,《夏洛特烦恼》本质隶属于“屌丝文化”,是黄粱一梦,是一场阶级跨越的异想,家里没钱才会相信那个世界。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这些学者与电影人是言之有理,但在我看来,他们忽视了“屌丝人群”所指的其实是“平民人群”,在这个背后隐藏的是数以千万记的年轻人。《夏洛特烦恼》在票房与口碑上的成功,是由这群人所衬托起来的,但同时那些伟大的电影,也正是由这群人所撑起来。你要靠这群人吃饭,就不要过分指责它。

无论外人如何评价《夏洛特烦恼》的口碑与质量,至少在《夏洛特烦恼》所建构的喜剧元素上,它毫无疑问是出色与成功的,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的成功进行解构。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错位“悲喜交集”

错位,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失去正常的状态或者应有的状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曾进一步论证,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被爱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每个人对于自己欲望与需求的满足却又不同,因此会产生各种复杂多样的错误。《夏洛特烦恼》在情感,文化,喜剧,甚至在戏外它都是错位的。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情感上的错位。在夏洛的梦境里面,他的现实生活与梦境中是相反的。梦境中,马冬梅为了夏洛什么都可以不顾,无论如何打击她,她都始终贴着夏洛,甚至不惜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夏洛,可夏洛并没有被马冬梅的付出所感动,她对他的感情是单线向的。这些感情的不平衡,大幅度的错误,直指每个青春中那段单相思的岁月,引发关注们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文化上的错位。在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盛行之后,中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启蒙主义思潮失语,以冯小刚与宁浩各自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与“屌丝情怀”开始崛起。在身份的自我接受与认同之上,夏洛的“逆袭与梦境”所暗含的正式观众自己,《夏洛特烦恼》正是抓了“市井与平民情怀”让观众在观影的途中,得到了施压与解放。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喜剧上的错位。如果我们去追溯喜剧的源头,它是盛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宫廷剧的“小丑”文化出现,也使得“喜剧”在民间得以流行,但此时的“喜剧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产物,悲剧是具有崇高内涵的,悲剧因素的融入,会有效增加喜剧片的人文价值和艺术品质。”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近百年来,喜剧与悲剧的界限开始模糊,喜剧也经常“笑中带泪”,悲剧也是“留有温情”。《夏洛特烦恼》是装有喜剧的外壳,但是悲剧才是它内在的蕴含。这个悲剧的蕴含,不仅仅是体现在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之上”,更是在戏外的思考上,戏外的《夏洛特烦恼》是极具讽刺与无奈的,大梦初醒,象征着“梦境”不过是现实的一场“竭尽全力”却悲剧性收场的反抗罢了。这与后来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喜中带悲,悲中有喜,悲喜交集。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这种“错位”的设定,给观众们营造了巨大的反差,但是这种反差,使得电影与观众内心不谋而合。这年头,谁又不曾白日做梦,妄想一夜暴富,或者重新活一次的,但即使回到明天,其实一切也都不会改变。《夏洛特烦恼》爆火,是它隐藏了太多的回忆与过去,把埋藏的梦想与痛苦都给释放了。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荒诞“反讽现实”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是西方社会信仰与理性崩溃沦丧后的人类表现的一种状态。康德曾说:“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

荒诞背后所指的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拷问,这才是它真正的意义。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从中学开始,就始终碌碌无为的夏洛,即使到了中年也依旧是一事无成的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得知自己在中学时代暗恋的“女神”秋雅要结婚了,他好面,让自己的亲戚开着宾利送他去,而这个亲戚刚好要去参加女朋友的八十岁大寿。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如果说礼服与豪车,是他最后虚荣体面的话,那么和礼仪撞衫,马冬梅的闯入,则撕破了他最后的面具。一场枪婚的闹剧,大醉不醒的梦境,开始了影片第二空间的叙事。在梦境之中,夏洛完成了对老师的“抱负”,内心压抑情绪的爆发,甚至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力,成为了著名的歌手与创作人。故事的最后,却是让夏洛患“病”结束收尾,当然这事和孟特娇脱离不了关系。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这种看似荒诞的“反讽现实”的荒凉一梦,充满了戏谑与黑色幽默的成分,但“这种荒诞主题的呈现是伴随着撕裂般痛苦的笑,其中人的异化导致最初的动机与最终的结果相背离。”所以我们看到了,王老师在课堂对袁华的作文《我的区长父亲》获得全区作文比赛的一名,讽刺了当今社会在权力面前的谄媚“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这样荒诞的男女感情。整个电影以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进行着现实的控诉。

鲁迅曾说:“喜剧就是把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电影《夏洛特烦恼》是属于“屌丝情怀”的想象电影,但是有时候这种“幽默”是一种无奈的表现,“IP+流量”的电影时代,好的电影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电影习惯对那些离经叛道的社会进行嘲笑,但却托出了真实生活的真实性。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精神“异想狂欢”

在《夏洛特烦恼》中,狂欢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瞬间的快感上的满足,让观众捧腹大笑。原本高富帅的袁华,出身卑微的夏洛,两人在梦境中完成了彼此身份的错误对换。这种“质”的变化给观众们带来了集体的狂欢,在某种程度观众们通过夏洛的逆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那些山寨版的节目与山寨版的艺人,也完成了电影彻底的娱乐狂欢。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狂欢不仅仅是狂笑与嘲讽,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经典权威的挑战,实现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在影片的80后的群体中,改革开放在他们的集体里,校园是严肃的,权威的,是集体式的,但是在夏洛的梦中,他是反叛的,是反抗的,完成了那代人集体的异想的狂欢。这是对于经典权威的挑战,也是巴赫金狂欢化喜剧的实质演绎。

在这个亚健康的社会,百姓焦虑,官员也有管理的压力,社会无意识暗流汹涌,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排泄阀门,来宣泄大众本能性的抗争欲望。

电影《夏洛特烦恼》它是存在的“屌丝亚文化”的情怀在里面,但它并非是属于“三观不正”,穷人才享有的“狂欢”。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夏洛的逆袭与压力的摆脱所引发了狂欢版的快感,是属于所有观众的,戏中戏外,唯有观众们才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夏洛特烦恼》:三观不正,穷人才会看的电影

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太快,过去的记忆有的时候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我们需要这种过去的记忆,于是姜文造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梦,贾樟柯关注“三峡好人”的“江湖儿女”,而沈腾与开心麻花则选择了“荒诞”的狂欢,他们抓住了观众内心的不公,用喜剧般的讽刺映射了受众内心的不公,用荒诞,错位的形式,让观众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对生活与青春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