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葉聖陶先生在《認真學習語文》一文中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葉老的這個論述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即文章的思路是一個過程,是作者思想的一個動態流程。事實上,對思路的這種理解,我國古人很早就談到了。不過,那時不叫“思路”,而叫做“文氣”、“氣脈”等。清代的文章大家劉大櫆在《論文偶記》裡說過:“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又說:“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用。”用現代文章的術語來講,這裡講的“神”是主旨,“氣”就是思路。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閱讀教學卻忽視文章思路的這個本質屬性,一談到文章的思路,不外乎就是分段、分層、寫大意;或編寫內容提綱等等。這樣的分析不能說是錯的,但這樣的分析是靜態的、孤立的,因而它不僅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且採用這種方法分析課文,往往還會出現錯誤。例如聞一多先生的《最後一次講演》的思路,從動態的角度來分析是遞進的,其思路形式可表述為:李先生被暗殺了、李先生被暗殺的原因、我們要發揚李先生的精神。再抽象一下,這個思路可表述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顯而易見,這個思路從總體上看是遞進的。

但是,這樣給一個非常明瞭的思路,在人教版《教學參考書》中卻被錯誤地劃分成: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第二部分,4至5自然段;第三部分,6至12段。究其原因,筆者以為是沒有從文章思路的動態運行過程來看待文章思路的結果,只是從靜態的角度做了機械的、片面的切分。

權威機構出版的教學參考書尚且如此,普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錯就更不用說了。為此,加強閱讀教學中思路的動態分析教學,就成了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下邊,本文就加強閱讀教學中思路的動態教學談三個問題:什麼是思路的動態教學、動態教學的內容和動態教學的重要意義。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一、什麼是思路的動態教學

思路的動態教學是相對於傳統的靜態教學而言的,它是指在靜態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思路的動態流程。說得通俗一些,也就是搞清一篇文章各段之間、各部分之間、各層之間的內在聯繫。這個內在聯繫才是真正的思路。葉聖陶先生的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思路的動態教學可分為兩步完成。第一步,列出文章的內容提綱;第二步,觀察各提綱之間的內部聯繫。現在我們以趙樹理的小說《老楊同志》一文為例做一具體示範。這篇文章的內容提綱如下:

1. 老楊同志被分配到閻家山檢查督促秋收工作;

2. 老楊同志來到了閻家山村公所;

3. 老楊同志在老秦家吃午飯;

4. 老楊同志在打穀場裡。

提綱列出後,我們便會發現,第一項內容同第二、第三、第四項內容之間顯然是總分關係;第二、第三、第四項內容之間則是一種空間順序,而空間順序在本質上屬承接關係。這樣,這篇文章的思路特點是:①從總體上看,是總分關係;②就主體部分而言,則是空間順序,或者說是承接關係;③主體部分之間是由老楊同志的行蹤串起來的,也就是說,主體部分之間的線索是老楊同志的行蹤。

當然,對一個熟練的閱讀者來說,在把握一篇文章的思路時,第一步往往是可以省略的,但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這一步必須落到實處。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二、思路的動態教學內容

思路的動態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察關係

所謂察關係即觀察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各段之間的邏輯關係、各層之間的邏輯關係,甚至關鍵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讀一篇文章,只有準確地把握住了上述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才能從根本上摸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說,在中學階段,分析文章的動態思路可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

1. 順承關係。順承就是指文章內部各部分之間在內容上存在著一種連續的、不間斷的、順流而下的邏輯關係。這種關係是文章內部各部分之間常見的邏輯關係之一。這種邏輯關係在敘事文、散文、小說、說明文中比較常見。在這些文體中,它一般外顯為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比如拿陸定一的記敘性散文《老山界》來說,這篇文章以時間為序結構全篇,整個記敘過程可表述為:下午動身——天黑登山——夜晚休息——黎明繼續翻山——下午兩點到達山頂——下山。顯而易見,這個過程本質上是個順承關係。又如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主體部分可粗略地劃分為:米行糶米——街上買東西——船頭的議論。這個過程很明顯是個空間順序,但從邏輯關係上說,依然是順承關係。

2. 遞進關係。遞進關係,顧名思義,就是文章內部各部分之間在內容上存在著步步深入的邏輯關係。同順承關係相比,這種關係的邏輯性更強,它的外在顯現形式大多數是直接的,沒有明顯的或乾脆沒有標誌性的憑藉。這種關係在議論文中最常見,也最典型。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認為,寫議論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提出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第三步給以解決的辦法。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例如毛澤東的《反對自由主義》一文,文章一開始首先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主張積極地思想鬥爭、反對自由主義這個中心論點,接著對為什麼要反對自由主義從自由主義的表現、危害、來源、性質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最後號召全黨團結起來,用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克服自由主義。

3. 轉折關係。如果我們把順承關係形象地稱之為直線式關係,把遞進關係形象地稱之為臺階式關係的話,那麼,轉折關係則可以稱之為曲線式的關係。這種關係所表示的文章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既不是連續的,也不是遞進的,而是轉折的,即文章的後一項內容不是在前一項內容的基礎上繼續說下去,或深入下去,而是來了個大轉彎。一般來說,轉折關係在各類文體中都能見到,它的顯著的標誌詞有:可是、但是、然而等等之類的關聯詞。

4. 平列關係。平列關係指文章內部各部分之間在內容上呈並列對等之勢,各部分之間、各自然段之間在序列上具有較大靈活性。如竺可楨教授的說明文《向沙漠進軍》一文,文章在說明沙粒移動的方式時,將其歸結為兩種方式:游擊戰和陣地戰。文章的說明順序是:先說游擊戰,再說陣地戰。事實上,讀完全文,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把陣地戰放在文章的的前面來說,把游擊戰放在文章的後面說,同樣能講得通。這就是典型的平列關係。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雖然認為平列關係的各部分之間的排列順序有較大的靈活性,但這僅僅是相對順承關係、遞進關係和轉折關係而言的,它並不意味著並列關係的各部分之間可以隨意變更,這一點我們在讀寫實踐中必須注意。

5. 總分關係。一般來說,總分關係是文章篇章結構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變式有三種: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這種結構方式在中小學文章教學的三大體式——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都能見到,這裡不再舉例細談。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二)找線索

線索是把文章各部分之間有機地聯結起來,並一以貫之的文章的“思路”,它是思路的動態流程的又一表現形式。教學中,教師如能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準確地抓住文章的線索,那麼,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就會一目瞭然,文章在學生頭腦中就不再是彼此孤立、互不關聯的單個存在,而是彼此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在閱讀教學中,長期這樣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思維能力都將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就中學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中學階段線索教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5點:

1. 以“時間”為線索的文章,如《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

2. 以“空間”為線索的文章,如《人民英雄紀念碑》。

3. 以“人”為線索的文章,如姚鼐的《登泰山記》。這裡,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以人為線索的文章通常包括:以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為線索的文章,以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行蹤為線索的文章等。

4. 以“物”為線索的文章,如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文章以“溪流”為線索貫穿全篇。

5. 以“事”為線索的文章,如魯迅的《社戲》以“看社戲”為線索結構全篇。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裡所說的“事”一般均為文章的中心事件。

(三)抓題眼

題眼,形象地說,即文章題目的“眼睛”,它是文章中心和思路高度概括化的體現,透過這雙眼睛,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思路的內在運行軌跡。教學中,教師若能指導學生在文章標題這一個關鍵點上多下功夫,並勤于思考,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題眼在文章標題中往往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情況是標題本身就是題眼,如前邊舉過的魯迅先生的《社戲》即使如此。一種情況是題眼隱含在標題之中,是構成標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向沙漠進軍》中“進軍”二字,《死海不死》中的“不死”二字,《一件珍貴的襯衫》中的“珍貴”二字,《反對自由主義》中的“反對”二字等等,都屬於此類情況。教學中,教師如能指導學生做好這方面的閱讀,則文章思路的內在運行軌跡自會一目瞭然。如前舉的《向沙漠進軍》一文,這個題目的題眼是“進軍”,教學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抓住這個題眼,然後按這一點來劃分文章的思路,則全文的思路就表現為:向沙漠進軍的原因、向沙漠進軍的方法、向沙漠進軍的可能、向沙漠進軍的條件。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三、思路的動態教學的意義

思路的動態教學的實質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緊跟作者思想感情的運行軌跡,在過程中完美地體驗思路的“活”的特徵。教學中,教師如能引導學生長期這樣閱讀,其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意義巨大。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

1. 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題中應有之義。如何完成這一任務,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訓練價值。思路的動態教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以符合語文教學實際的形式把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運行軌跡很好地反映出來,從而體現出思路的“活”的本質,因此,教學中,長期堅持,對教會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因此,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無疑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可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記得朱自清先生在《寫作雜談》中說過:“多年批改學生作文,覺得他們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不僅朱先生當年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遇到了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從事語文教學的每位老師,有誰又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呢?有誰又不把它視為學生作文能力提不上去的主要癥結呢?因此,有意識地在在學生作文中注意加強學生思維的訓練,應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要完成這項任務,其根本的依託恐怕只能是閱讀教學!那種撇開閱讀教學二奢談作文教學的做法,最終恐怕只能是一種“空中樓閣”吧!

清人吳德旋說過:“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純熟後,縱筆所如,無非法者。”吳德旋這裡所說的“章有章法”其實就是指文章的思路。這就啟示我們,作者寫文章有一條明確的思路,作為讀者,讀文章的時候,自然必須將作者的這條思路理出來、抓準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走進文章之中,才有可能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之中,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理解作者。因此,從這個意義說,“思路的動態教學”其實就是引領學生走進文章世界、進而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利用好這條捷徑,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文能力、思維能力就能提高!


閱讀教學強化思路教學的基本策略:運用好“思路動態教學”理論


專欄

快速閱讀的方法

作者:北京人在東北

199幣

4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