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一、親密力缺失,常常讓人處於被動的狀態。

楠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生,在外企做翻譯工作,身材勻稱高挑,氣質很優雅,平時穿衣打扮也是非常的時髦,哪怕同是女性的同事也是非常的羨慕和欣賞她散發出來的女性魅力,但是她自己卻認為自己最大的問題竟然是不夠女人,因為她和所有的男朋友相處都不會超過三個月,對方總是會莫名其妙的劈腿移情別戀,她自己也感覺很疲憊,她非常羨慕身邊那些相貌平平、卻擁有甜蜜幸福情感的女孩子,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徒有一身空殼,卻沒有一顆能愛的心。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楠楠的這種經歷其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親密力的缺失。他們因為沒有辦法去感受和經營好情感關係,所以在親密關係中總是處於被動狀態。


二、親密力到底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親密力到底是什麼呢?

親密力,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能力,是獲得幸福體驗的核心能力,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和諧關係的培養至關重要。

而親密力的培養首先需要我們要有感受親密感的能力。

親密感(feeling ofintimacy)他是由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是指個體與知己者融洽相處的情感體驗。包括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男女之間的愛情和朋友之間的友情等。有此情感體驗者感到自己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接觸和交流,感到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和愛護,也感到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是幸福的。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什麼是親密感


有了能感知親密感的這種感覺以後我們才能更好的區分和應用親密力這個核心能力。

三、擁有親密力的重要性

作者蔣璐宇在他所著的《親密力》這本書當中的推薦語是這樣寫的:“具備親密力的人,能夠吸引那些心態開放友好的人,也能夠吸引那些比較內向封閉的人,人們都會被他們身上的一種神秘力量所傾倒,並願意去接近他們。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具備親密力的人不會在採用固定的模式進行反應,他們也不會和人進行交錯溝通或心裡遊戲。他們不強迫別人做什麼事情,來滿足自己的戲劇演出的需要,也不再機械的操縱別人扮演迫害者、援助者或受害者的角色。”

TA創始人伯恩在《論強者》中也說:“真正擁有自主能力的人想,需要具備三種能力,覺識力,自發力和親密力。”

由此可見親密力的重要性。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沒法和別人建立深入的關係,他們寧願縮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讓他們費盡心思去考很高的學歷,或是苦心鑽研一件什麼科學成果,可能對於他們來講都更容易,但去擁有一段持續穩定的親密關係,他們反倒會覺得沒有希望,太難了。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四、我們為什麼會缺失親密力

為什麼會造成親密力的缺失呢?這跟童年時期原生家庭父母的撫育和表達是有很大關係的。

0-6個月是我們建立親密力的關鍵時機,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從媽媽安全的子宮裡面分離出來以後此時我們的身體是混沌狀態的。這個時候我們非常的需要確認感受,確認自己的存在,就是類似於在媽媽肚子裡面那種同頻、融合的感受。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如果這時候父母能夠同頻的給到孩子足夠的滿足,孩子的每一個情感上的需求都能被父母看到和正確的回應到,他就會感受到溫暖有安全,母子之間的情感流動起來,孩子就會對外在世界形成正面的期待,能夠享受和表達情感,親密的能力就會發展得很順暢,身體會記住那些溫暖的感覺和湧湧流動的愛意,讓孩子特別有安全感。


相反的,如果一個孩子在這個時期沒有被父母給到同頻的足夠的滿足,他的需求沒有被看見和回應,他的身體記憶會替他記住那些失望、受傷和不被理解的感受,長期發展下去就有可能陷入破壞關係的行為模式,導致長大之後對關係的期待和依賴變少,疏遠多變,對他人的不信任。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五、擁有親密力的表現。

有親密力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了,如果是能與人親密的孩子那從幾個月開始就能夠用他自己的方式跟媽媽互動,到5,6歲時就能夠很輕鬆的找到跟他玩的來的朋友。在大一些的時候也能找到跟他趣味相同、志同道合的能夠一切配合默契的朋友。

這種個人與人在一起感到溫暖、親密的能力,讓孩子在複雜的世界裡更加自信,走到哪裡都可以形成溫馨、融洽的關係,即使是遇到壓力、挑戰、衝突時,也能有一份積極的狀態。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沒有親密力的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很難餵養,各種鬧騰,即使在媽媽的懷裡也會顯得很不安,彷彿永遠理解不了外界發生了什麼事。難以融入這個世界。

到了學齡前,這些孩子更多機率會出現分離焦慮症,各種擔心,恐懼,不願意去外面,不願去上學等等。有些孩子還會表現的特別衝動好鬥,常常搞破壞,或者行事魯莽。還有些孩子會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好像他們完全感受不到別人一樣,再大一些,許多孩子還會出現行為上的混亂,無論做什麼都漫無目的,不按規則行事,他們無法和任何人任何事情建立穩定緊密的聯繫。

六、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親密力。

​培養孩子的親密能力,需要讓孩子體驗到和他人溝通互動的美好,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向外求援的樂趣,感恩別人,幫助別人,並且體驗到這樣做的快樂和輕鬆,從而放鬆自己,和別人建立“親密力”。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培養親密力具體的操作方法有哪些呢?

1、 給嬰兒做撫觸

嬰兒撫觸又稱為嬰兒按摩,是一種醫療方法。撫觸按摩可以刺激神經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經衝動,經由脊髓傳到腦部,讓人產生鬆弛舒暢的感受,所以通過撫觸,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更能調節情緒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對於這種撫觸可以減少嬰兒從媽媽分離出來的混沌狀態,通過對皮膚適宜的刺激增加嬰兒的安全感。這種撫觸可以一直持續到孩子幾歲的時候。

2、 擁抱練習

父母跟孩子在擁抱的時候需要融合的擁抱,什麼是融合的擁抱呢?就是孩子跟父母身體完整的接觸,配合孩子的吮吸以及呼吸,去輕柔的撫摸孩子。注意這個時候不能用手掌去拍孩子的背。拍打是分離的動作,在做擁抱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輕柔用心的去感受孩子的呼吸,心跳以及他的表情動作,讓孩子處在這種被包圍愛意流動的感覺裡。

3、 跟孩子同頻。

兒童精神分析家安娜弗洛伊德和一個叫凱斯騰博格的波蘭人他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合作研究出了一套叫做“肌肉張力流節奏”的工具。裡面說到孩子全身肌肉第一個發展起來的是嘴。所以他需要通過吃奶等方式自我探索,確認自己的存在。

呼吸和蠕動就是他的動作。媽媽想要跟孩子處在同頻的感覺裡就可以嘗試在抱著孩子的時候輕微的搖晃,像模仿太空艙的感覺。然後不要說話和孩子一起待在這個節奏裡中,這樣子的感覺會讓孩子特別的溫暖和安全。


沒有親密力,再優秀都是個注孤生

年輕的母親給她的嬰兒男孩讀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