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項目點燃裂變發展“反應堆”

渦陽鴻路鋼構廠房內,工人們正忙著焊接鋼樑

  新簽約項目加速落地,續建項目開足馬力,建成項目竣工投產……近年來,渦陽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工業強縣戰略的重要支撐,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作為加快產城融合的堅實保障。一批牽動性強、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渦陽,開花結果。

  而2018年,渦陽縣地區生產總值也突破了300億元大關,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這一切,與渦陽加快項目建設,打造發展引擎密不可分。

  優化營商環境引來百億企業

  在渦陽縣經濟開發區鴻路鋼構廠房內,一個個碩大的鋼樑躺在地上,“滋滋”的電焊聲和“吱吱”的鑽孔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在忙著下料、拼裝、切割、焊接……在鋼樑上“繪出”一個個美麗的光圈。

  鴻路鋼構是我省乃至國內最大的鋼構集團之一,渦陽鴻路是鴻路鋼構在全國建立的十多個生產基地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一個。這個總計劃投資36億元、佔地面積2371畝的項目,已經成為渦陽經濟發展中一個全新的增長極。

  為何選擇渦陽?渦陽縣盛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龍說,“自從2017年3月份開工以來,渦陽縣凡事有計劃,件件有跟蹤,而且有結果並有反饋,使我們的項目如期完成。”

  羅龍說,鴻路鋼構一期綠色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6億元、佔地面積1057畝,現已全部投產,基於渦陽良好的營商環境,鴻路又追加20億元,在渦陽續建了總佔地1260畝、總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的二期、三期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園。目前,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40條綠色建築鋼結構生產線,現已投產25條,三期土建工程已完成,今年年底投產。

  到2020年,鴻路鋼構在渦陽的產值要達到百億目標。羅龍說,屆時用工也將超過一萬人,創造稅收約2億元。

  推動“綠色招商”打造綠色產業

  石膏板是家裝常用材料,卻鮮有人知,它的原料是電廠廢渣。在渦陽縣經開區泰山石膏(渦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記者見證了電廠廢渣變成石膏板的過程。

  全自動化流水作業的車間內,工人並不多,只在包裝和運輸環節有工人正在忙碌。傳輸帶上,一張張綠色的大型板材經過切斷、烘乾、鋸邊等工序後,成品就大功告成了。車間外是一個大型的攪拌樓,原料就是在這裡經過配料、攪拌、成型後,上機凝固,然後進入切割環節。

  而攪拌樓中的原料,就來自周邊電廠產生的廢渣。“這些廢渣都是從附近電廠拉過來的,公司一年約可消耗掉35萬噸的工業廢渣。”泰山石膏(渦陽)有限公司生產綜合處處長陳松說,泰山石膏沒在這裡落戶前,這兒的工業廢渣都當做垃圾處理了。

  綠色循環經濟項目是渦陽招商引資中的重頭戲。渦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郅玉潔告訴記者,在選擇引進的項目時,會根據渦陽實際,選擇綠色企業。企業入駐時,會嚴把環保關,看看是否符合環保定位,是否達標排放等。項目開工時,也會要求環保與建設同步進行。

  “以後的招商引資工作中,我們還會繼續瞄準這個方向,引進更多綠色項目。同時,我們還會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清理整頓,護好渦陽藍天碧水。”郅玉潔說。

  引來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

  位於渦陽縣楚店鎮王橋村的渦陽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忙著硬化料房周邊的道路。

  “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工作,6月底前可以投產運行。”光大(渦陽縣)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總經理助理崔波說,該項目佔地約200畝,總投資3.6億元,是一項以秸稈為燃料,採用先進生物質能技術生產電能和熱能的重大項目,年處理農作物秸稈等各類農林廢棄物約達30萬噸,佔渦陽秸稈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渦陽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從落地到建成投產,僅用一年時間。不僅是渦陽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鴻路鋼構、信合光能、峰順新型建材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建設均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目標。

  從項目進駐開始,渦陽縣委、縣政府就按照“四最”要求,加大對落戶企業的幫扶力度,以優質的“一站式”服務贏得了企業信任,讓投資者主動擴資、增資、引資,實現了“引進一個、建好一片、帶來一批”的良性循環。

  目前,渦陽已經形成了綠色裝配式建築、智能製造、現代中藥和綠色食品、循環經濟4大產業集聚區,共入駐企業50家,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個,5億元以上項目7個,億元以上項目6個,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家、省級眾創空間1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專利授權量達276件。

  據悉,2018年,渦陽縣經開區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22.15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9531.66萬美元,實現入庫稅收9.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4億元,各項同比增長均在25%以上,在2018年省級開發區綜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九。

  新理念引領渦陽跑出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渦陽縣認真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六穩”工作部署,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運行勢頭良好。2018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領跑全市、快於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增速位居全省縣域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全年25項主要經濟指標有13項增幅居“三縣一區”第一位。

  渦陽縣聚焦創新驅動,著力加快產業升級,圍繞千億工業、百億產業,不斷壯大綠色建築、智能製造、生態有機農產品加工和能源化工主導產業。研發經費投入1.9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到1.3件,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個,新增博士後工作站1個。在2018年度全省省級開發區考核中,渦陽開發區位居第9。今年1-2月份,全縣戰新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7.8%、34.3%,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16.88億元,增長10.9%。

  渦陽縣聚焦協調發展,著力刷新城鄉顏值。城區“十路四河”加快實施,發展要素中心即將投入使用,老城更新全面提速,全面完成紫光社區徵遷,完成棚戶區改造3345戶,佔全年任務的45%。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編制完成《渦陽縣鄉村振興規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3311”基礎工程,農村改廁三格式化糞池模式在全省人居環境整治會議上推廣。加強城市全能網格管理,城區依法禁行三輪車、電動四輪車工作平穩實施。

  渦陽縣汙染防治戰果豐碩,老子故里綠意盡然。紮實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推進“上善若水”“深呼吸”行動計劃。完成城區9條黑臭水體治理,整治入河排汙口71處。完成867家規模畜禽養殖治汙設施標準化建設。20個集鎮汙水處理廠建成運行。清理砂石料場147處,拆除非法砂場碼頭91處。改造燃煤生活鍋爐64臺、燃煤工業鍋爐27臺。城區全面禁放煙花爆竹,秸稈禁燒“零火點”。PM2.5日均濃度逐月下降,16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市控目標。

  渦陽縣聚焦普惠共享,改善民生福祉。圍繞“縣摘帽”目標任務,強力推進“四季攻勢”和“十大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在省財政廳民生工程項目績效評價中,渦陽縣獲評先進。今年前兩個月,渦陽縣13項民生支出已完成6.44億元,佔財政支出的88.68%。智慧學校建設完成摸底工作,首期規劃升級33所智慧校園。醫共體建設實現全覆蓋,城鎮新增就業285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30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