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2020年以來,光伏行業多家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輪的擴產潮。

4月20日晚間,通威股份(600438.SH)發佈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60億元用於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眉山二期)、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金堂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通威股份公告)

公告顯示,眉山二期項目建設期1年,投產第一年產能達到90%,以後各年產能達到100%。項目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9.59%(稅後),運營期平均實現銷售收入47.65億元、淨利潤3.76億元;金堂一期項目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7%(稅後),運營期平均實現銷售收入47.65億元、淨利潤3.57億元。

另外,在此之前,該公司於2月11日公告了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預計投資額達到了200億元。

上述這些也只是近些年公司擴產計劃的一部分,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通威已形成20GW的太陽能電池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商。按照規劃,公司預計到2023年將形成80-100GW的產能。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通威股份)

而隆基股份(601012.SH)在擴產這件事上同樣也是不落人後。

資料顯示,僅在2020年3月23日,該公司連發三份公告稱,擬分別投建騰衝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嘉興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之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產7.5GW單晶電池項目。這三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超過70億元。

另外,1月2日,隆基還公告表示,公司在楚雄新增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片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Wind)

此外,晶澳科技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2億元,其中37億元用於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協鑫集成表示與合肥市肥東縣政府簽署60GW組件及配套項目產業基地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總投資高達180億元;晶科能源與上饒經濟開發區簽訂10GW高效光伏組件等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高達145億元。

其實,上述這些也只是光伏行業擴產公司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家企業擴產還可以說是偶然,但是諸多公司集體增加產能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對於行業前景的看好。

一方面,可再生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成必然趨勢,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新能源之一,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2018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28.9%,遠高於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速。

而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2020年發佈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9年版)》,2020年至2025年,在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和新興市場拉動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全球光伏市場仍將保持增長,2025年保守情況下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可達165GW,樂觀情況下可達200GW。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晶澳科技公告)

另一方面,近年來,從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到系統的優化創新推動了光伏發電成本開始逐步向常規能源發電成本靠攏,光伏“平價上網”時代臨近。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數據,2010年至2018年,全球光伏發電加權平準化度電成本已由37美分/度大幅下降至8.5美分/度,降幅超過77%,預計到2020年光伏發電成本將進一步下降至4.8美分/度。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通威股份公告)

而從太陽能電池產業全球競爭格局來看,行業參與者已主要集中在中國。

根據CPIA數據,2019年中國電池片產量約為108.6GW,同比增長27.8%,電池片產量超過2GW的企業有20家,佔總產量的77.7%,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這也就是說,光伏行業整體前景雖然向好,但是競爭非常激烈,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在競爭中將具有更大的優勢,擴大產能也有利於搶佔市場份額。

另外,規模優勢可以降低成本,此前的擴產也對相關公司的業績起到了提升作用,相關公司的市值也是扶搖直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行業大肆擴產的同時,新冠疫情也在海外持續蔓延。

數據顯示,截至4月22日15時42分,海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了249萬例,累計死亡病例也超過了17萬例,其中美國的疫情情況最為嚴重,累計確診超過82.53萬例,死亡超過4.5萬例。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新浪)

而在疫情肆虐下,全球各行各業的生產和需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彭博新能源預測,2020年新增光伏裝機在2GW以上的國家大概有11個,包括中國、美國、印度等。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方正證券研報)

而在上述這些國家中,為了抗擊疫情,多國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美國多州宣佈了“居家隔離令”,印度首都遭遇封城,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疫情對於光伏行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上述多個國家採取的措施會直接影響光伏項目的招標、生產、建設等,二是一些國家的經濟活動處於停滯狀態,用電量會大幅下降,間接會影響到光伏發電的需求。

方正證券研報也顯示,IHSMarkit在年初預測2020年的全球光伏需求為142GW,3月底發佈更新報告,將其2020年全球新增裝機指引下調到105GW,下調37GW、幅度達26%,相比2019年同比下降16%。

該機構認為這將是近三十年來光伏新增裝機第一次出現下滑。HIS也預測要到下半年光伏活動才會緩慢的恢復。

彭博新能源財經也已經將2020年的全球光伏需求預測從121-152GW(2020年2月19日發佈的第一季度全球光伏市場展望報告中的預測)下調至3月中旬的108-143GW,下限下調了13GW、上限下調了9GW。該機構也認為2020年可能會是八十年代以來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首次出現下降的一年。

需求減少,而供給依然在增加的情況下,最終產業鏈各環節產品的價格或許會出現大跌,進而影響到相關企業的業績。

例如,2020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收78.25億元,同比增長26.85%;同期的淨利潤為3.44億元,同比下降29.79%。

疫情之下持續擴產,通威股份一季度淨利下滑近30%

(圖片來源:Wind)

申港證券指出,2020Q1,該公司硅料銷量2.1萬噸,淨利潤2.45億,電池片出貨量約3GW,淨利潤僅0.7億元,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

近期,隆基、通威已經對旗下一些產品的價格進行了下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距離得到有效控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疫情對光伏行業的影響也將繼續。

不過,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遏制,隨著復工復產進展的加速,後續需求會有所回升。因此,行業龍頭、海外業務佔比較低的光伏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而言會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