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子裡,並非每時每刻都是喜笑顏開,反而更多時候,無論是你的孩子,還是你自己,往往會被一些問題或是麻煩困擾住。

特別是當你急於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如何處理眼前的矛盾,如何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如何引導孩子的情緒, 都是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

遇到這些情況,有沒有一種實用見效的管教方式或是溝通模式可以幫得到你,又幫得到你的孩子呢?積極的暫停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01

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的情緒突然不好 ,你會怎麼辦?

上個週末,幾位大朋友和各自的幾位小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期間,一位爸爸講了一件週末一個人帶娃的趣事。雖說故事裡的笑點很多,但並非一笑而過那麼簡單。

這位爸爸講,當時他的閨女(我們姑且叫她童童)與自己的小閨蜜(叫嚶嚶吧)在一家便利店裡挑貼紙。

兩個小丫頭挑了足足有半個小時,還是沒有選到各自中意的貼紙。

這時,小閨蜜的媽媽有點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提議到別的地方再瞧一瞧(媽媽覺得畢竟小孩子還是很容易三心二意的)。

但是走出便利店之後,童童也不知道想起了什麼,完全就像一隻放出籠子的小鳥一樣,在大馬路上飛奔起來。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平日裡,童童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主意正,想法多,經常不按常理出牌,經常一哭就是狂風暴雨。

這一次,童童一邊跑一邊哭,爸爸見孩子在大馬路上狂奔,老男人的那顆脆弱的心更是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但是童童爸爸又不敢在孩子身後大聲嚷嚷,既怕把孩子嚇著,又擔心路人投來的異樣眼光。結果,只好是孩子跑到哪,他就跟著跑到哪;孩子跑多快,他就跑多快。

但是這樣的一幕,還是被不知詳情的好心人給看到了。

據童童爸爸講,當時先後有兩位女性直接上前攔住了他,張口就追問,“你是孩子什麼人?!”“你為什麼追那個孩子?!”

這樣的場面,別說是童童爸爸,想必任何孩子的爹媽聽了都會無言以對。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事後,當童童爸爸再次跟我們聊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在他的臉上依然能看到些許複雜的表情,難言的心事。

女兒如此聰明伶俐,古靈精怪,但他——堂堂正正的七尺男兒,卻怎麼也搞不懂、搞不定。

02

積極的暫停

想必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童童爸爸這樣的經歷,在公共場合,孩子的情緒往往會突然一下子說來就來,就算你拉八匹大馬都拽不回來。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作為當事人,作為孩子的父母,又該怎麼應對和處理呢?

這種時候,積極的暫停,不僅可以幫助情緒不受控制的孩子平靜下來,也能幫助絲毫掌控不了局面的父母平靜下來。

從而和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並進一步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和孩子因為某些事情而陷入矛盾或是衝突的處境時,心煩、

生氣或是權威都不能從根本上很好地解決問題。

因為當我們的大腦被消極、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時,大腦中負責理想、負責解決衝突的那部分功能就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種情況下,積極有效的暫停,反而對每個人都很有幫助。

積極的暫停,不僅可以讓父母從糟糕、失控的情緒中走出來,也能讓孩子學會冷靜地面對問題。

這是因為,當矛盾衝突的雙方試圖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或是積極地尋找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舒適區的時候,大腦中負責理性的那個部分就會再次被接通。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這樣一來,我們才不會感覺不知所措,才能一起努力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最終都能選擇更好的行為。

03

你的態度很關鍵

讓我們再回到童童爸爸的那個小插曲。

雖然被懷疑不是孩子的爸爸,雖然多少會因此事而懷疑人生,但是作為孩子的爸爸,其實更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你是否足夠有耐心地去理解與孩子年齡相稱的行為及其背後的原因?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孩子沒有挑到自己心儀的東西,心情多少會有些沮喪,但是這種情緒上的反應並非就是行為不良。

如果孩子拒絕與你溝通,一定是你在此之前採取的一些辦法或是方式沒有讓孩子覺得滿意或是認同。時間久了,一旦遇到難題,就不再會有求於你。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其實,給童童爸爸的建議就是,在孩子遇到情緒上的障礙的第一時間(如果爸爸在場的話),就應該親自給孩子示範一種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感覺好起來的好方法。

這時,積極的暫停就是可以提供給孩子的選擇之一。否則,你與孩子的矛盾或是問題又會演變成一次可怕的權力之爭。

當然,無論如何,你還需記住:從來都不存在一種管教方式,在某一種情形中對任何一個孩子都有效。

但至少當你運用積極的暫停這種方法來鼓勵、安慰、陪伴你的孩子時,你會看到積極而有效的改變。

放低期許,放慢腳步

用愛與智慧陪孩子走過3~6歲

用正面管教的理念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