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到底要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媽媽,我到底要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電瓶哥在當地派出所做交接工作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這是周某服刑期間,媒體採訪他時說出的一句話,當時還在獄中他成了網紅,被人們戲稱為“電瓶哥”,那時人們更多的是對於他的這句話的效仿和跟風。

但是最近,因盜竊電瓶四次入獄刑滿釋放的電瓶哥,可能真的就如他在監獄中說的那般,一輩子都不用打工了,出獄之前,就有三十多家網紅公司想要以高新簽約電瓶哥,出獄之後更有傳言一家影視公司以1500萬的年薪簽約了電瓶哥,在那三十多家想要簽約電瓶哥的網絡公司中脫穎而出。

我查閱了網上的一些視頻資料,這段採訪出自江西衛視2012年6月12日的一個電視欄目,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畫面,正在看電視的一家人,長輩可能會這樣教育孩子

“孩子,這種人你可千萬不要學,不僅沒有出息,還會被人恥笑,一定要好好學習!”

但是七年後,當那個被家人教育的孩子再次看到這件事情時,他會想到什麼,如果現在的他有了穩定的工作或者接受了高等教育還好,但如果像周某當時那般是一名無業遊民或者正愁於生計,又會想什麼,會做什麼呢?

七年的時間足夠一個孩子成長成熟,可以讓他規避很多不良信息的輸入,防止讓他墜入歧途。

但是這個視頻火於2018年左右,也就是就距離今天兩年的時間,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初中生高中生受到網絡的衝擊,在這個人生觀和價值觀急速建立的年齡,他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

有人說,電瓶哥已經為犯罪付出了幾年監禁的代價,有人說這次的簽約是人生的自新,精神的振作,是他重新做人做個好人的機會,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在消費自己的黑歷史,賦予違法犯罪事實以娛樂化的意義,扭曲了了社會正確的價值導向。

雖然電瓶哥四次入獄這個話題的價值觀就充滿了負面信息,但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這種現象早已有了先例,從最初的鳳姐,到後來的大力哥,傳遞的都是一種扭曲的價值取向,簽約電瓶哥的網紅公司肯定也是衝著他的熱度去的。

電瓶哥現在是一名普通公民,擁有一切合法權益,我們不會歧視他,更希望他更夠走向光明,誠然,浪子回頭金不換,對於電瓶哥的改過自新,我們會敞開懷抱表示歡迎,會為其點贊,因為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但是若是身後的網紅公司將其當成斂財的機器,那麼這種娛樂方式是不是有些娛樂過頭了呢,流量為王的時代是否過於畸形?

媽媽,我到底要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現在的社會充滿了浮躁的情緒,特別是這一代的年輕人,腦子中想的是如何賺快錢,如何一夜暴富,怎樣日進斗金,網絡世界更是充斥著大量負能量的訊息,缺少判斷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響,一些惡劣的輿論,低俗的網站和社交的誘惑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為網絡的不良誘導和教唆步入歧途,四川八名迷戀網絡遊戲的少年,將虛擬世界中血腥的打鬥帶到了現實生活,將攻擊目標轉向了一名14歲的中學生,毆打直至那名中學生離開了人世;因為看到手機視頻中各種幫派血腥的打鬥,長春兩所中學的學生髮生了一起幾十人參加的鬥毆事件;一大學生王某因為在網上賭博,導致欠下三十多萬賭債,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網絡對於青少年的傷害比比皆是,作為一家網紅公司,作為網絡世界背後的流量操縱手,是不是要擔負起一定的社會的責任,特別是對於社會群體的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電瓶哥簽約的消息發佈不久,人民日報的一位編輯便發文痛斥“病得不輕”,同時質問簽約公司,不是刑滿釋放的人員不能獲得新的人生轉機,而是電瓶哥這個被網紅公司奉上的轉機,透露著機會主義式的虛無,電瓶哥走紅的原因源自那句打工是不可能的,一輩子都不會打工的,現在的他因為自己這句負能量的言語成了頂級的流量資源,本來電瓶哥可以回家陪陪父母,慢慢的適應社會,但是卻被網紅公司盯上,縱觀這些個網紅,哪一個不是紅極一時,在身後的公司賺足利益之後又迅速銷聲匿跡的呢,說到這裡,真的有點同情電瓶哥。

媽媽,我到底要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媽媽,你曾經跟我說,不要讓我成為那樣的人,但是今天,那個四次入獄的罪犯在出獄之前就已經身價百萬,可我現在一年辛辛苦苦才賺個幾萬塊錢,十年寒窗苦讀卻比不上一個小偷,不畏勞苦,勤勤懇懇耕耘的我卻還在為生活拼搏,當時的你說的到底對不對,我是真的不應該成為那樣的人嗎?”

這種想法,細思極恐,今有電瓶哥偷取電瓶四次入獄,倘若一些不成熟的孩子去效仿,在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的事情,對於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是一種挑戰,那個曾經在網上被大家嘲笑鄙夷的他已經年薪百萬,但是曾經嘲笑他的人卻還是老樣子,不僅僅是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對於一些成年人又何曾不是一種價值觀的衝擊呢?

人生應該腳踏實地,兢兢業業,還是目無法律,無所畏懼呢?如果靠著一些不甚光彩,逾越道德底線的方法一夜暴富,在安分守己中過著平凡生活的人們會作何感想?

“媽媽,我到底要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說電瓶哥不能簽約網紅公司,而是擔心這件事背後對於社會價值觀的影響,特別是無法明辨是非,還沒有建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青少年。最後,倘若電瓶哥真的簽約,希望他能夠得到公司的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