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創業:自我和“妥協”之間

初見董東東,沒有來得及寒暄就開始了採訪,忙碌、敬業、謙遜、周到,敏銳而富有活力,是筆者對董東東的第一印象。

2008年,畢業於臨沂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董東東滿懷夢想和激情,來到上海一家科技公司應聘。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他從沒有工資的實習生做起,一路做到技術總監,又做到浙江某銀行金融檢測系統的項目經理。

剛開始接手浙江某銀行項目時,公司派駐的人手有限,“白加黑,五加二”是工作常態,加班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飯。

“寫代碼要有嚴謹縝密的思維,不管前期做了多少工作,只要寫錯一行,就會前功盡棄,有時候為了調整一個代碼會熬上一整夜,自己寫的代碼出了問題,只能自己一點點解決。” 董東東說,從做軟件開發寫代碼開始,他就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勢:細節決定成敗 ,做事情之前要思慮周全,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不利因素都要考慮進去,才不至於措手不及;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出了問題要深入研判、深入分析、反覆思考直至徹底解決。

從小看著父親創業,在父親身上他學到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卻從來沒有過“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優越感,“那時候真的是激情滿滿,只想靠自己的能力創出一番事業。”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2011年,董東東毅然放棄了待遇優渥的工作,帶著滿滿的創業激情回到了臨沂。

用自己僅有的積蓄創辦了當時臨沂第一家網上超市。線上,他自己做軟件開發,線下又開了一家給網店供貨的小超市。

為了推廣自己的網上超市,董東東大街小巷地跑著發單頁,在各個小區爬著樓梯一層一層地發,常常忙到深夜才收工回家。

雖然晚上寫代碼,白天發單頁的日子很辛苦,但當他接到第一份網上訂單——一包雞爪、一桶大碗麵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足以沖淡所有疲憊。

那時候的臨沂,“網上超市”還是新生事物,雖然董東東做了大量努力,但還是收益甚微,所以他決定轉型,做他自己擅長的專業——開工作室,專業寫代碼。

他記得當時接的最大的一個訂單是5萬元,董東東用了一週的時間就完成了,客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是對他專業水準的認可和肯定,讓董東東倍受鼓舞。

當然也有“備受摧殘”的時候:比如為了一個1500元的訂單,被客戶各種奇葩要求地“折磨”一兩個月;為了接到訂單,跟客戶百般周旋,好話說盡;為了趕進度加班到凌晨......

創業的過程雖然辛苦,一年下來能有30多萬的收入,對於當時二十歲出頭的董東東而言,已是小有成就,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收穫,心裡格外踏實。

選擇自己創業,董東東不僅想證明自己,更因為不想辜負自己沸騰的青春和夢想。

但是,無數個深夜,他的眼前都會出現父親略顯疲倦的身影和眼中深深的期許。

董東東知道,從讀書到創業,父親一直在默默注視和鼓勵著自己,從未多加干涉,只是放手讓他歷經磨礪,慢慢成長。

他深知父親30多年來創業的艱辛和不易。對於公司的生產、管理、運營,父親都輕車熟路, 但是對於電商、互聯網這些新生事物,卻力不從心。這已是大勢所趨,新的經濟形勢下,那個傾注了父親幾十年心血的企業,亟待他這樣有知識、有思想的新生力量接過發展的“接力棒”,再鑄輝煌。

是回家“接班”還是自己創業,其實這些年他也一直在徘徊。

父親從事的紡織行業與自己興趣和從事的專業相去甚遠,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想到父親日漸疲憊的身影和公司面臨的處境,他又不忍動容。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是堅守內心的自我還是“妥協”,讓董東東猶豫不決。

是妻子的一句話讓他幡然醒悟:“如果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互聯網思維把父親的公司做大做強,讓這家地方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回去‘接班’一樣可以實現當初的創業夢想”。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其實,在董東東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情懷,既不為人知也不敢輕易碰觸:那就是對於家族企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奧博紡織有一句宣傳語叫“一絲一線織流年”,於他而言,奧博“織”出的流年裡有父輩創業的艱辛,有自己的青春夢想,更有未來堅定的砥礪前行和異彩紛呈。

父親董勤可創辦的臨沂市奧博紡織制線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與董東東同齡。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作為父親,董勤可懂得兒子對創業夢想的倔強與堅持,但是他更知道,奧博紡織這家有著34年曆史,凝聚著自己和整個家族希望與心血的企業,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期。企業要傳承,要發展,要與時俱進,就需要有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用新時代的眼光、思維來推動,才能不斷向前。對於企業而言,唯有不斷髮展和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做事業就要只爭朝夕,在內心的自我與“妥協”之間,在自己的青春夢想和“接班”之間,董東東果敢地選擇了後者。

接管:傳承的是商業基因,

更是創業精神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2012年董東東正式接管臨沂市奧博紡織制線有限公司。父親董勤可把公司交給了他,既沒有叮囑,也沒有要求,只讓他放手去做。

“父親沒有多說是信任,但對我來說卻意味著更大的壓力。”雖說從小跟著父親在公司耳濡目染,但是真正接管公司就要腳踏實地,從管理模式、運營思路到整個行業的深入瞭解,著實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以前吃苦習慣了,倒也沒覺得累,就是有壓力,莫名的,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當時感覺整個人就像一下子陷入了一座孤島,內心深處全是茫然和無助。既然接過來了,就只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公司承載著太多人的心血和期望,我不敢辜負。”董東東說。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的父親董勤可1983年開始創業。沒有廠房就自己蓋,沒有設備就自己組裝,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原材料緊缺,為了買到30幾個紗線球,都需要拉著地排車走上十幾里路,再在工廠門口蹲上一整天。

生產出來的線團,先是送到供銷社,後來由妻子帶到西郊大棚底銷售,產品從紗團到線球不斷更新,市場供不應求。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像那個年代的民營企業一樣,“奧博”的廠房幾經搬遷,從當年的小嶺合線廠到環宇制線廠,才發展到今天的奧博紡織制線有限公司。董勤可從一窮二白,到完成原始積累,再到滾雪球式的發展到今天,企業每向前一步都浸透著他的汗水和心血。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那一代的臨商人,在創業中把沂蒙精神的吃苦耐勞、務實奮進書寫得淋漓盡致。1960年出生的董勤可,83年開始創業,今年已經60歲的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這個企業。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他把奧博紡織的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1983年-2000年為初創期,完成了從制線到紡紗的發展,並初步形成產業鏈;2000-2010年為發展期,實現了從民用線到工業用線的發展和過渡;從 2010年至今則為鞏固創新期。

然而,隨著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不斷興起和發展,董勤可意識到企業的發展又一次進入了瓶頸期。新的商業模式,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立足當下,讓企業儘快實現轉型升級,才是制勝的關鍵。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他深知,企業需要傳承,但更需要創新,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唯有儘快轉變思想“用新人,走新路”,才能實現奧博的二次發展和崛起。

從父親手裡接過“接力棒”的董東東,接過的是父親身上的商業基因,是臨商人勤奮務實的創業精神,但是他更需要的是:不畏艱難、銳意進取、只爭朝夕和不斷創新的新時代創業精神。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發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紡織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絲綢之路開始,紡織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一直產生著重要作用。

“有人說紡織行業是傳統行業,但我認為紡織行業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朝陽產業。”對於紡織行業,董東東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董東東從父親手裡接過的奧博紡織,各方面運營都已經趨於穩定,他知道這是父親苦心經營的結果。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但隨著不斷深入瞭解,慢慢發現了管理上的漏洞:比如車間工人一直是根據耗電量來計件發工資,而實際情況卻是,成品出貨率往往與耗電量不成正比。能否換一種更科學的計件方法,既能提高效率、節省資源,又能提高工人的勞動積極性,防止有人“渾水摸魚”。

於是,在董東東的帶領下奧博紡織開啟了新一輪的改革:高薪聘用專業人才加盟,並參與公司的管理運營和轉型升級;從2013年奧博智能信息化辦公自動系統運行開始,逐步實現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銷售管理等信息的及時傳輸;2018年管理團隊又逐步完善了OA辦公系統,並進行了生產機器聯網覆蓋、生產線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升級……奧博紡織的改革創新翻開了新的篇章。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經過一系列改革,公司從產能到效率都顯著提升,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團隊意識和凝聚力都有了極大的改善,整個公司呈現出節奏明快、奮發向上、欣欣向榮的嶄新面貌。

一系列的變化,給這個有著34年曆史的企業,重新注入了活力,也更加堅定了董東東帶領奧博突破傳統行業壁壘,向國際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前進的信心和決心。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作為‘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既要發揚父輩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精神,也要堅守與開拓並舉,專注與創新並重,整合資源搭建共贏平臺,更要有前瞻性的遠景規劃,放眼未來,期待美好。”在董東東看來,將傳統產業嫁接互聯網思維,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帶領行業進步,實現轉型升級,是青年創業一代肩負的時代使命。

創新:先“承”後“創”才能繼往開來

“當前,紡織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也正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優勢企業正通過不斷創新來提升競爭力。創新意識、品牌影響、企業文化、新技革命、創造力等,這些現代企業的要素正在影響紡織行業的發展軌跡。”董東東意識到,奧博作為一家有著34年曆史的企業,要想續寫輝煌,必須創新發展。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新的發展時期,董東東給公司的定位是:在傳承中創新。在立足和深耕紡織行業的同時,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探路者。

自2012年至今,在董東東的帶領下,臨沂市奧博紡織制線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佔地200畝,下轄4個實業工廠,1家貿易公司,1個大型倉儲,廠房面積達20萬平方米,員工1000餘人,擁有紡紗制線設備6萬錠,年產各類紗線20000噸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銷售網遍佈全國各地,儼然成為了國內製線行業的佼佼者。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同時,奧博紡織制線有限公司也在不斷注重科技產品創新,先後獲得8項國家專利,公司商標“奧博環宇”被評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並先後榮膺“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臨沂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並率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創業,就是要追趕行業領先者。”董東東認為,父輩的創業更多體現的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人們的知識和視野早已今非昔比,作為“創二代”,不僅要傳承父輩可貴的精神品質,還應具有創新能力和強大的行動力,結合現代商業業態和發展方向,要著眼全球,更要放眼未來。

在穩步夯實國內市場的同時,讓父親的地方產業走上國際化大舞臺,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2016年,董東東開始搭建奧博紡織的國際貿易平臺,佈局開拓國際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產品已經遠銷歐、美、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

在採訪中,董東東反覆提及“商業模式創新、品牌價值、生態產業鏈、跨界技術應用”等新名詞。“勇於突破,開放創新,推動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把心中的夢想藍圖變成手裡的施工草圖,才能不斷突破創新,成就未來的偉大宏圖。”董東東這樣說。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父親創業30多年了,現在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創業狀態和創業激情,我們更沒有理由安於現狀。”

“‘臨商精神’是父輩們給予我們的最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不僅是對他們的致敬,也是在新的歷史機遇期,接好‘接力棒’,跑好‘接力’的自我鞭策。”

對創業的熱愛讓董東東一直處於“白加黑,五加二”、只爭朝夕的工作狀態。在他的以身作則下,公司整個團隊始終處於高效運轉模式。“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時代和環境常常帶給我緊迫感、危機感,但更多的是使命感。”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青年要有新作為。

“作為企業接班人,接在手中的是帶領企業發展壯大責任。”董東東坦言。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新的經濟環境,倒逼我們不斷提升生產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在倡導全民健康的大環境下,深耕紡織行業,進軍醫療健康產業,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只要我們能迎難而上,緊抓新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就一定能在風雲變幻的經濟環境中不斷髮展,穩健前行。”

創業永遠在路上。面對與父輩不同的經濟形勢和產業環境,用超越前一代的視野和格局帶領企業逆勢而上,繼往開來,創新發展,或許才是作為“創二代”的董東東最為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編者說/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創二代”的崛起,意味著這個群體在新的環境下逐步成長、成熟,也意味著一個全新商業時代的開啟。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董東東是典型的“創二代”,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上一代臨商人的務實奮進,也看到了新一代臨商人的繼往開來和開拓創新。

新時代賦予社會不同的元素,“創二代”不僅是站在父輩肩膀上,更是站在時代的肩膀上。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受到父輩良好的商業薰陶,在商業的道路上,有想法、有資源、敢想敢幹、敢拼敢闖,必將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創新力量。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