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論日本如何放棄盲目排外

19世紀中期,西方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使得西方資產階級,意圖通過不斷的向外擴張,獲得新的原材料產地和市場。而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東亞相對獨立,這也就註定了之後是東亞災難的時代,於是,中國、日本都受到了影響。1840年—1842年,中國便與英國爆發了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大門被迫打開,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島國日本,也同樣面對這一問題。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以武力威脅日本打開國門。這支艦隊除了兩艘風帆動力木殼護衛艦外,還有兩艘代表新時代工業結晶的蒸汽動力明輪木殼護衛艦,黑色的鐵甲軍艦令日本人眼界大開,面對這些實力強大的不速之客,德川幕府表示對於其通商要求進行商量、考慮。次年,佩裡又帶領由四艘風帆動力木殼護衛艦和三艘蒸汽動力明輪木殼護衛艦組成的強大艦隊再次來討說法。這支艦隊一直深入江戶灣內,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由於目睹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幕府被迫妥協,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美國攫取了片面的最惠國待遇。這次事件史稱“黑船事件”,之後,英國、俄國等西方列強也通過這個缺口,紛紛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即《安政五國條約》。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論日本如何放棄盲目排外

打開日本國門的“黑船號事件”

開國後,西方不僅利用了國際與日本金銀價格的不同,從金融方面侵略日本,也傾銷其商品,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而且西洋人在日本還耀武揚威,如英國首任駐日代表阿禮國曾要求英國的艦隊常駐日本港口, 他還在領事館舉行閱兵式,如果這些尚算文化差異,他未經日方允許,登臨日本的“神山”富士山頂對天鳴槍並開香檳慶祝英王生日的行為就的確是略帶文化羞辱的感覺了。

在這種大歷史背景下,日本人最早的應對之道是在從自身的文化傳統中尋找答案,由於日本人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尤其是“華夷之別”的思想(日本當時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徵夷大將軍,所謂的“徵夷”指的就是“蝦夷人”)。

此時,日本一些強大而不滿幕府統治的藩,尤其是西南地區的薩摩、 長州等藩就出現了許多打出“尊王攘夷”旗號的倒幕派武士,這些強藩很多是曾經關原合戰後,被幕府削地、打壓的藩,加上幕府面對外來入侵的無能。這些武士打算推翻幕府、還政天皇,以抵禦外侮,本無可厚非。但同時,隨著日本與西方聯繫程度的加深,現實情況與這種文化結構中所存在的不可調和矛盾逐漸暴露,以致發生了多起排外事件。

而由於反對幕府,似乎殺死外國人,也可以削弱幕府,日本史書記載如下:“開港以後還出現了以暗殺外國人為己任的攘夷人士,他們認為每次涉及外國人相關事宜,其結果都會落到賠償問題上,如果一個外國人首級一萬兩,多個首級的話幕府也不得不承擔責任,支付鉅額賠償金,這樣一來幕府財力減弱,就會早日滅亡,並且被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論日本如何放棄盲目排外

日本薩摩藩的藩士

所以,早在開國之初的1857年,水戶藩的藩士就曾計劃刺殺進入江戶城外國人哈里斯等人,後放棄。而最早真正實行的刺殺計劃是1859年的俄國士官被殺事件,當年7月,俄國使節穆拉比約夫由橫濱登陸,準備去往江戶同幕府交涉,途中遭受刺客刺殺,其隨行的一名士官和一名水手被殺害。案發當時水手所持的箱子也丟失,其後在太田町堤外海面發現了這些箱子,其中有金銀細軟,並未挪動,就被捨棄。可見兇手並非圖財。後來,儘管幕府因未能找到兇犯,但是俄國人穆拉比約夫考慮到當時日本國內的狀況,並未深究。幕府在向俄國使節謝罪後,罷免了神奈川奉行,厚葬了這兩名俄國人。

之後此類案件有增無減,1859年10月1日傍晚,法國領事館內一名為之工作的中國人,由於身穿洋服,被日本人誤當做法國人而慘遭殺害,法國公使進行抗議,幕府賠償千元。1860年2月,荷蘭的一名商船船員和一名商人在橫濱市被刺殺。幕府雖竭力抓捕,但犯人沒有落網。英國使節阿禮國調解下,幕府支付判金(判金是江戶時代的一種金幣,呈橢圓形,正反面均有印記,因發行時間不同,尺寸大小、分量、成色各異,但每枚都作為一兩通用,江戶時期共發行過10種小判)千兩,並在幾年後,又支付七百兩,才算瞭解此事。

1860年,荷蘭兩名船長又被攘夷人士殺害,同年,法國公使館門前又發生了襲擊法國旗手的事件。1861年1月,美國公使館的翻譯官兼代理書記官修斯凱恩被殺事件,更令英、法兩國公使聯合起來示威。同年,14名水戶藩脫藩的攘夷派浪士又策劃了襲擊英國公使阿禮國的行動,失敗,史稱“第一次東禪寺事件”。1862年,東禪寺警備伊藤軍兵衛又斬殺了2名英國士兵後受傷自殺,史稱“第二次東禪寺事件”。這一系列的事件引起了西方人極大的不滿,不過這些事件多是脫藩的攘夷人士所為,且多未抓到兇犯,而正當“第二次東禪寺事件”後,幕府忙於應對西方各方面要求時,另一件更棘手的案件——“生麥事件”爆發了。

1862年八月廿一日(非公曆,所以未使用阿拉伯數字),薩摩藩藩主島津久光及其侍從700多人(也有書稱400人)由江戶城出發返回京都並打算回領地。路上經過生麥村(現橫濱市鶴見區)。遇到了4個英國人,4個英國人騎馬兩兩並列向前行駛,這時一個侍衛從隊列中出來,在外國人面前打著手勢,但是馬頭突然轉向隊列中,位於隊列前的日本侍衛奈良原喜左衛門拔刀攻擊,其他武士朝著馬頭湧去。

日本人這麼做,是源於封建秩序,武士是日本的統治階級,日本平民見到武士必須退到路邊下跪低頭,任何無禮的行為都會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大名護衛的武士其與大名之間又有牢固的封建主從關係,榮辱與共,斬殺衝撞大名隊伍的人是其應有的權力和應盡的義務。所以,武士直接砍傷衝撞大名隊列的英國人,就日本人的傳統而言,是正常現象。但這個惹怒了外國人,事件發生的當晚,一些外國人慾襲擊島津久光露宿的山谷,並活捉之,因為當時在橫濱駐紮英法各四十人,而在當時英國代理公使是尼爾,始終保持冷靜沉著的態度,才沒有導致這場夜襲戰。迫於壓力,幕府向英國支付了十萬英鎊的賠償,並要求薩摩藩交出兇犯,但是薩摩藩不從。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論日本如何放棄盲目排外

日本畫家筆下的“生麥事件”

次年,取得了幕府支付的賠償金的英國,向薩摩藩提出要求:逮捕殺人犯,並且引渡和謝罪,向其家屬支付賠償25000英鎊。然而,薩摩藩對此並未有正式的應答,只是稱“按照國內慣例,斬殺無禮者,外交上的責任應該在於幕府”,這就導致了雙方的衝突。為脅迫薩摩就範,英國艦隊殺向薩摩,這支艦隊總共7艘船,火力強大,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阿姆斯特朗炮。

但在尊王攘夷論正盛的薩摩藩,加上引進了一些西方的技術,對英開戰的強硬派主張逐漸獲得多數人的支持,他們不理會英國人的要求,他們甚至計劃武士打扮成售賣西瓜和蔬菜的商販,乘小船接近各個英國艦船,進行暗殺,並奪取艦船。最終因船隻的警戒,一部分人被拒絕登船而失敗。

當年8月15日正午,薩摩藩方面的炮臺突然朝著英國艦隊發起攻擊。雙方展開了持續達四個小時的炮戰,英國艦隊所有的戰艦全部被命中,受傷最嚴重的是旗艦尤里阿拉斯號,總計傷亡60多人,薩摩藩雖僅有10多人傷亡,但是鹿兒島市街東北部沿岸的武器工廠、鑄鐵設備等建築盡數被燒燬,其中住房就有500戶被燒。11月15日,薩摩藩在橫濱與英國議和。答應賠償兩萬五千英鎊,但這筆錢薩摩藩無力償還,由幕府墊付(後來薩摩倒幕,這筆錢沒有償還)。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論日本如何放棄盲目排外

薩英戰爭

從“生麥事件”為代表的盲目排外到“薩英戰爭”,令日本許多武士,尤其是親眼目睹了西方人船堅炮利的西南諸藩,開始放棄了“尊王攘夷”,決心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其中的代表就是薩摩藩,在支付了賠款後,薩摩藩迅速與英國搞好關係,向英國派遣留學生,學習先進的工業技術。這就為薩摩、長州倒幕打下了基礎,更為後來的明治維新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