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傳統 博採眾長 突出特色 創新發揚

傳統科研方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內容,總是不停地向前發展的。既然是科研,就要向未知領域內進行探索,把未知變為已知,把知之較少變為知之較多,發現新事實,獲得新知識,闡明新規律,建立新理論。總之,科研就必須有探索、有創新、有前進。

從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來看,其科研工作,不但吸收了歷代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的科技成果,與之密切結合,而且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壯大了自己,使自己在本學科領域內,居於領先地位。茲以張仲景先師的科研為例,他的科研方法是密切結合臨床,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力闢時弊,創新發揚。我們今天的中醫藥傳統科研方法,也可以有所借鑑,在立足於提高臨床療效的基礎上,勤求古訓(即遵照中醫學獨特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博採眾長(即利用和吸收近代各種科學手段和各有關學科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等),突出中醫特色,按照本學科自身的發展規律去進行研究、探索,創新發揚。但也有人認為,傳統中醫科研方法,只是三個指頭,一個脈枕,戴著瓜皮小帽去從故紙堆裡整理文獻。其實,這是對中醫的歧視和汙衊,是有意中傷,是對中醫藥學無知的表現。難道仲景先師可以博採眾方,我們就不能博採眾長嗎!?清代吳儀洛先生在他所著的《成方切用》序言中,在談到對成方的加減運用時曾說:“設起仲景於今日,將必有審機察變,增損無已者。”今天,對中醫藥傳統科研方法來講,也可以說,設起仲景於今日,亦必將勤求古訓,博採當今最先進的各種科研成果和方法,吸收眾家科技之長,來探創辨證論治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規律,譜寫新篇章,使中醫藥學跨進二十世紀科技的先進行列。當然,如仲景先師果真再世,他也會對一些中醫,作如下的嚴厲批評:“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仲景先師就是批判了當時那些丟掉優良傳統醫術的醫生,而潛心研究,創立了辨證論治的獨特醫療體系。今天我們如不牢記仲景先師的教誨,怎能擔當起繼承發揚祖國醫學的重任呢!同時我們也要總結近幾十年來忽左忽右使祖國醫藥學未能得到應有發揚的沉痛教訓。

繼承傳統 博採眾長  突出特色 創新發揚

所以,我認為中醫藥傳統科研方法的高度概括可以是:繼承傳統,博採眾長,突出特色,創新發揚。為了達到如此要求,把中醫藥傳統科研方法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幾項:

1、堅持以中醫學理論為出發點,無論採用和吸收近代何種科研方法,但其目的必須是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揭示本學科的客觀規律,發展本學科的理論。

2、立足於提高臨床療效,加強中醫臨床研究,特別是要開展中醫治療急性病、難治病的研究,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3、加強中醫基本理論的研究,使其進一步科學化,而達到現代化。以便在中醫理論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4、進一步發展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診治規律,以取得臨床醫學方面的新方法、新發展。

5、加強中藥複方、配伍變化等理論的研究,以開發出新內容。

6、加強中醫文獻的整理研究,從中受到教益和啟發,以發掘和提高理論水平。

繼承傳統 博採眾長  突出特色 創新發揚

以上這些內容的實施,可從以下項目進行考慮:

(1)密切結合臨床,開展中風(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栓塞、腦血管痙攣等)、胃脘痛(包括萎縮性胃炎、潰瘍病、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等)、腰腹痛(包括泌尿繫結石、腸疾患、婦女月經病、附件炎等)、痺證(包括急慢性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尿酸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胸痺、心痺(包括冠心病、心肌炎、風心、肺炎等)、厥證(包括各種休克、昏迷、卒倒、暈厥、DIC等)、痰證(包括癲癇、抽搐、良性囊腫、甲狀腺瘤等)以及哮喘、癌腫等疾病的研究,探索其辨證論治規律,提高療效,總結新技術、新方法,闡明新規律,建立新理論。

(2)開展多學科研究,採用與吸收西醫學、西學中、聲、光、電、天、地、生、數、理、化、文、史、哲等多學科的新成果、新技術,對經絡學說、針麻原理、髒象學說、運氣學說、子午流注、七情致病、天人相應等重大理論,進行研究,以冀從理論上,找到突破口。

(3)密切結合臨床,應用各種實驗方法,並創立新的實驗方法,對病、證、症進行研究,其中心以“證”的研究為主,但也要與病、症相聯繫。

(4)組織多學科,對四診方法進行現代化的研究,並創造新儀器,補充新內容。在大量研究與實踐中逐漸使其向五診、六診方面發展。

(5)深入研究“治則”。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勞其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等等,具有濃郁中醫特色的治病大法,結合具體病種,進行研究,以發現治療學上的新事實,探索出新內容。

(6)立足於提高臨床療效,採用多學科方法,按照中醫理論體系,對針灸學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擴大其應用範圍,從而發現新問題,建立新理論,以堅實豐富的科研成果保持我國在針灸學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

繼承傳統 博採眾長  突出特色 創新發揚

(7)採用多學科研究,組織研究大軍,對中藥學的藥效歸經、四氣五味、相須相使、複方配伍、方劑組織、十八反、十九畏等重要理論,進行新的整理驗證,把未知變為已知,把知其然變為知其所以然。同時對質量控制、偽劣鑑別、劑型改革、採收炮製等都要進行重點研究,從而開發新藥源,建立新理論,促進中藥學的發展。

(8)加強中醫藥古籍整理和醫史文獻研究,既要正本清源,又要提高信息流通,從中尋找新問題、新線索、新知識、新理論,以促進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以及多學科研究的更快發展。

通過以上研究,使中醫藥學逐漸實現現代化,充分發揚它的特長,保持它的特色,豐富和充實它的內容,經過大量的工作,改變它以直觀方法為主進行研究的路子,使它進入現代科學的行列,迸發著它的異彩,走向世界。

不要認為“傳統的科研方法”就是保守的落後的方法,把它與現代科研方法對立起來。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學好舊的,吸收新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今天提出要用傳統科研方法,就是指的要特別強調突出中醫特色,堅持中醫理論體系,在本學科自身基礎上按照自身規律向前發展,不能失去本學科的理論,把中醫學變成一種單純的技術(手藝),被人同化或肢解。而是要勤求古訓,博採眾長,利用和吸收現代科研成果和方法,為我所用,壯大自己,促進中醫現代化的發展,為繼承發揚祖國醫學,為使中醫走向世界,為振興中華,為世界人類的健康長壽,做出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應有的貢獻。

焦樹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