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藝術和美學的科普地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清平樂的帝后虐戀真是太難磕了,小印要棄劇了。就在昨天,宋仁宗下跪痛哭,宋仁宗與曹皇后終於抱一起了!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這是《清平樂》播出以來帝后的最親密動作了,但怎麼看像是,親媽抱兒子,或是戰友相擁。帝后cpf哪敢奢望圓房


歷史上曹皇后也是一生不受寵,一生無子,看樣子滿屏的圓房許願彈幕,是要到劇終都要落空了。


作為一個美學號,我們會跟這樣的八卦嘛?堅決不會!咳咳…


今天小印想講講前段時間上熱搜的帝后大婚。真實歷史環境中皇帝的大婚儀式是怎樣的?古人結婚又需要走哪些程序呢?


今天就讓小印來為你縷一縷古人大婚的流程。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恪守禮節的宋代婚禮


在電視劇第八集一開頭,宮中使節先說了一大長串報告曹丹殊家族信息的文言文,快把人繞暈了之後才接到下面的婚禮儀式,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想過這一段敘述的作用是什麼呢?


其實,這是中國古代婚禮儀式“六禮”中的一禮,叫做“問名”。男女雙方需要把自己的祖宗三代生辰八字都原原本本地報給對方,經占卜後結果為吉才能結婚。


“六禮”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婚禮儀式,那麼具體又包括哪些部分呢?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在沒有民政局的古代,唯一能證明夫妻合法性的,是一系列結婚時的禮儀,即六禮。

六禮是中國古代婚姻中的六道程序,早在西周就已確立。《儀禮·士昏禮》中記載:

“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納采、問名】


納采為第一道程序,即俗稱的“提親”,若男女雙方互相中意則男方家再正式向女方家求婚,並攜帶納采禮品送給女方。男子行納采禮之後,向女方詢問待嫁女子的姓名、生辰及家庭情況並通過這些信息進行占卜。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男女雙方互相報告家庭情況

宋代皇帝納後行納采禮前一天,先要在朝堂布置一番。


根據《宋史·禮十四》記載,宋仁宗冊曹皇后的“皇后受冊寶”放在用朱漆金塗銀裝的盒子中,內含用上好的珉玉五十片做成玉簡,伴有金子做的“皇后之寶”。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左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皇后之寶”,盤交龍紐;右圖為螭紐


納采當日,使者先於宮中大殿中宣讀制書,文武百官更換朝服上殿。隨後使者前往皇后“行第”處再次宣讀制書並進行問名禮。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使者前往皇后家進行婚禮儀式


  • 【納吉、納徵、請期】


婚禮的第三道程序是納吉,在得知男女雙方生辰八字占卜為吉的情況下,男方將再次與女方聯繫共同商量婚事。


接下來是納徵,在宋代又稱納成,即南方家向女方交納財聘,為六禮中的核心程序,納徵之後雙方不得在反悔。

請期接在納徵禮後面,並且納吉、納徵、請期均在同一天於皇后家中進行。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冊封皇后場景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冊封皇后時皇帝的衣帽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百官身著朝服參加冊封禮


  • 【親 迎】


冊封完畢後是六禮中的最後一禮:親迎,內容是新郎帶領隊伍去迎娶新娘。


但皇帝貴為天子,納後時就將親迎改為奉迎,以顯示尊卑的等級分別,由使者帶領眾多大臣去迎娶皇后。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女子出嫁前父母進行教導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百官對皇后再拜

  • 【同牢、合巹】


至此,結婚的皇帝和皇后都沒有機會相互見面,導致在中宋仁宗一直認為曹皇后“貌醜不至惑君”而錯過了接下來的禮節“同牢”。


同牢,即為夫妻共同食用食物,包含了夫妻兩人今後願意同甘共苦的含義。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曹皇后一人獨守空房

與同牢一併進行的還有“合巹”禮,合巹相當於現在婚禮中喝交杯酒的環節。


這都是為了表示夫婦一體、尊卑等同的親密。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知否》中新婚二人行合巹禮

禮畢,皇帝與皇后進入御幄,類似民間婚禮中的入洞房,幄本指用布或巾圍成的寢室,皇帝納後時的寢室稱御幄。至此,婚禮儀式結束。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精心設計的妝容服飾


在宋仁宗曹皇后大婚的場景中,相信有不少人被皇后佩戴的冠所驚豔。根據《宋史·輿服三》記載,“皇后首飾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數,並兩博鬢”。


“博鬢”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髮飾,下垂過耳,鬢上飾有花鈿、翠葉之類的飾物,為一種假鬢。此冠又稱“九龍冠”,因其上飾有九龍四鳳而得名。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皇后的九龍冠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博鬢”示意圖

臉上白色的裝飾貼片叫做面靨(yè), 靨是酒窩的意思,所以最開始,面靨只是在臉頰的酒窩處點上一個紅點。


後來才發展出多種形狀、多種位置。為配合皇后的尊貴身份,宋仁宗皇后像上皇后的面靨均為珍珠製成,貼在額頭、臉頰上。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宋徽宗皇后畫像,臉上貼了多個面靨

除了面靨之外,如果細心觀察還能看到皇后的鼻樑、下巴、額頭三處用白粉塗成了白色,這是一種改良過的“三白妝”,相當於現代人妝容中的“高光”部分。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古代女子中較為誇張的“三白妝”

除了妝容之外,皇后的服裝也十分講究。據《宋史.輿服志三》記載,宋朝皇后穿的衣服主要有四種,一曰禕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


褘衣是最高形制的服飾,按規定只能在祭祀和冊封時穿戴。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海報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歷史上的曹皇后畫像

皇后的服飾如此精美,皇帝的打扮自然也是經過一番精心設計的。


皇帝於大婚時所佩戴的為“通天冠”,為“金博山”形制,即古代王族所特有的一種頭飾。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中的通天冠

而皇帝穿的衣服叫做“絳紗袍”, “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

,紅色為主,皂白色衣領、衣袖、裙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鞋,佩戴玉綬。


皇帝在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田等場合都會穿這身衣服。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皇帝戴通天冠著降紗袍

總體來說,宋仁宗大婚的流程基本上恪守周朝流傳下來的六禮,並且有所合併簡化並沒有鋪張浪費。因此在電視劇中,導演也便沒有花大力氣去渲染婚禮場景,點到為止就好。

與宋代王室剋制理性的婚禮儀式相反,清代後期的皇帝大婚可謂一大盛事,耗資巨大,人力財力都有誇張的投入。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極盡奢華的光緒大婚

既然提到了古代帝王的大婚,那小印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光緒皇帝的大婚儀式了。


在之前的朝代中,雖都有史官將婚禮流程詳細地記錄下來,但沒有一個像光緒大婚時那般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婚禮的全景象,畫家精密細緻的畫工也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盛大浩壯的場景。

光緒帝十八歲大婚時,內務府郎中慶寬圖繪《大婚典禮全圖冊》,記錄了大婚歷程。

單是隆裕皇后的嫁妝便數量驚人。隆裕的嫁妝分兩天抬進皇宮,共兩百抬。浩浩蕩蕩地隊伍抬著五花八門的轎子從皇后家走到皇宮,讓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光緒帝大婚典禮全圖冊》之皇后妝奩圖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皇后用的“囍”字金如意

和其他大婚的皇帝一樣,光緒帝也要合乎婚禮流程行六禮,然而他的儀式要更為奢華鋪張。


隆裕皇后的冊封金寶用500兩純金打造,置於交泰殿。下圖展現了放置皇后冊寶的場景,可見此時宮殿上方已高懸巨幅“囍”,節慶氛圍十分濃重。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隆裕皇后的“皇后之寶”,圖片來自央視紀錄片《國寶檔案》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光緒帝大婚典禮全圖冊》中陳設皇后冊寶於交泰殿場景

行冊封禮時,光緒帝親臨太和殿欽命使節並且檢視即將頒給皇后的金冊和金寶。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冊立奉迎二,皇上行三跪九拜禮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冊立奉迎三,皇上御太和殿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冊立奉迎四~十二

冊封完畢後,皇上派大臣使節前往皇后家中奉迎新娘,皇后乘坐16人抬的黃色鳳輿前往皇宮。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皇后乘坐鳳輿

鳳輿外部由黃、藍兩色組成,黃色的矯身上繡有藍色的鳳凰,內部鋪墊通紅,繡有鳳凰和“囍”字紋飾,裝飾極為考究,烘托出強烈的喜慶氣氛。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鳳輿內飾圖

轎子喜慶奢華,皇后穿的禮服更是做工精細華美。


皇后穿的袍子稱為“龍鳳同合袍”此袍以大紅色江綢為面,明黃色素緞為裡。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隆裕皇后“龍鳳同合袍”

隆裕當年戴的紅緞龍鳳蓋頭也極為繁複華麗。用金絲銀線繡出龍鳳、祥雲和蝙蝠圖案,象徵皇后的地位和美滿的婚姻。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隆裕皇后“龍鳳蓋頭”

皇后的鳳輿到達乾清門時才算正式到達皇帝的家。


皇后在乾清宮階下出鳳輿,命婦接過皇后手中的蘋果與金如意,換上內裝珍寶、錢幣的寶瓶,象徵著皇帝皇后將天下所有的寶藏都聚在一起。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隆裕皇后所持寶瓶

皇后懷抱寶瓶,進乾清宮,跨越火盆。坤寧宮門檻上安放馬鞍,鞍下置兩個蘋果,諧音是平安,意求平平安安。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皇后鳳輿入宮圖》一~四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皇后鳳輿通過乾清門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木嵌料石金桃皮馬鞍

之後皇帝皇后進入坤寧宮,即皇帝的洞房。


最後便是同牢合巹禮,夫妻雙方共同食合巹宴。下圖為婚禮時用的龍鳳合巹桌。桌通體黃漆為地,桌面彩漆龍鳳雙喜紋,牙板上飾雙喜雲幅,整體造型規整,寓意吉祥。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黃漆描金龍鳳雙喜合巹桌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帝后合巹宴所用的“五彩吉祥”龍鳳碗及筷子

婚禮當天儀式結束後還有後續的婚後禮。光緒皇帝要在初二、初四、初五和初八分別舉行朝見禮、慶賀禮、筵宴禮和祈福禮,接受群臣百官的祝福、昭告天下百姓皇帝皇后的喜事。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慶賀禮圖

光緒皇帝的婚禮儀式隆重、禮節繁多、極盡奢華,共花費白銀550萬兩。


可盛大的婚禮帶來的卻是不美滿的婚姻。為了達到控制皇帝的目的,慈禧太后一手包辦了光緒皇帝的婚事,光緒只得忍氣吞聲,被迫與慈禧的侄女結婚。


如此盛大費財的婚事,卻最終只釀造了一場婚姻的悲劇。


《清平樂》帝后大婚及宋代、清代婚禮對比


相比清朝後期的婚禮儀式,宋代婚禮顯得樸質無華。


趙禎將不必要的儀式簡化,畢生體恤民情,不鋪張浪費,才被後世稱為“仁”的諡號。

也許有觀眾會覺得沒有享夠眼福,讓《清平樂》在#電視劇最有排面的大婚#中無法奪得頭籌,但排面決定不了情誼,隆重也未必幸福。


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雖談不上情意綿綿,但也是相敬如賓、互幫互愛地度過了一生,對於皇室婚禮來說,這便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參考文獻:

【1】申紅濤. 唐宋婚禮演變研究[D]. 河南大學, 2012.

【2】呂友仁, 王立軍. 宋代婚禮概述[J]. 殷都學刊,1991(04):36-39+78.

【3】毛立平. 清代《大婚典禮紅檔》中的皇后嫁妝[J]. 北京檔案, 2008(02):52-53.

【4】脫脫,阿魯圖等. 《宋史》. 1346

【5】小文. 2018. 宋朝皇后的樣子...... 鳳凰藝術. [聯機]2018年6月6日. [引用日期: 2020年4月19日.]


http://art.ifeng.com/2018/0606/3425043.shtml.

【6】2011. 《大婚典禮全圖冊》國寶檔案2011年 第49期. 央視視頻, 2011.

【7】故宮日曆. 2020年/ 陳麗華主編;馮賀軍等撰文.—北京:故宮出版社,2019.8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藝術和美學的科普地/

#423頭條知識節##歷史有文化##王凱宋仁宗##歷史##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