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提醒]功能的使用要適度

信息化建設-[提醒]功能的使用要適度

提醒他!提醒他的主管!這樣真的好嗎?

昨天跟倉儲和財務開會討論到了一個小問題, 用戶在SAP中預留的物料,經常不領走,結果造成庫存的呆滯。

為了便於理解,簡要介紹下SAP預留的目的:

1. 使未來需要從倉庫發出的物料保持一種系統“準備”狀態。它簡化和加速該物料的出入庫處理流程及備料任務。

2. 預留可以控制預留的物料不被移動,只能被預留部門使用

SAP系統的邏輯:

1.系統創建預留單,作為物料需求憑證。2.在物料主數據中,總存庫和非限制庫存量維持不變,預留庫存增加預留的量。3.在MRP物料可用量減少了預留量。可在MRP清單中查到,並在需求計劃文件中增加一條明細條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及時的釋放庫存, 減少呆滯風險。業務部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提醒】。如果用戶預留後一週不處理,提醒他!提醒他的主管!

提醒是否是個好方案?需要客觀來評估。

我們經常會碰到,在討論方案的時候,用戶提出由系統自動提醒,然而我們也經常會碰到提醒太多,結果導致提醒失去了提醒的意義。很多時候,用戶自己也沒想明白提醒自己是否是合適的,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表面上合適。

“系統的提醒我看都不看,直接刪掉”, 當提醒成了工作的干擾, 很多重要的提醒也會被忽略。

“當流程到我的時候通知我”, 這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合理的需求, 然而當這個提醒是用戶主要工作業務流的時候, 如果一天提醒超過50條,甚至超過20條,他應該就不會去看,而選擇性的忽略,且徒增系統資源的消耗,提醒滿天飛,不是個好方案。

還有一些業務,其實我們會【暫存待辦】,知道這件事情,因為條件不滿足,會暫時擱置,每天提醒就不是個好方案,按需提醒也許更可行,然而很多系統沒這個功能。

拿上面那個例子來講, 如果用戶是選擇性的忘記,譬如為了自己使用的便利而不釋放,那麼從業務較優的角度上,針對公用件優先滿足更緊急的需求,也許MC-物控整體調度, 甚至強制釋放的規則更合理。即便提醒他他也不會釋放。

有些提醒來的時候,也許在忙,會成為一個打擾。尤其是不重要的事情的提醒。多了就跟【騷擾電話】類似。工作, 按照自己計劃的優先級排布更合理,不要被【提醒】牽著鼻子走。

針對系統的設計,提醒一定要站到用戶--被提醒的人的角度去思考,且還原業務的本真,真正有用的提醒, 才是好提醒,且用戶有時候體驗下才明白。系統設計要多幾步思考, 直接的那個方案也許不是最好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