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一幢幢整潔明亮的房屋,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一片片長勢旺盛的芒果園……自脫貧攻堅戰以來,永仁縣委政法委在永興鄉拉姑村認真開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宣傳和貫徹落實,許多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精準扶貧帶來的新變化,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蛻變。

群防群治,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提高廣大群眾的參與度,歷來是政法戰線搞好平安建設工作的法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形勢下,永仁縣委政法委嚴格落實聯繫群眾制度,深入走訪調查,精準制定脫貧規劃和幫扶措施,宣傳扶貧政策,正確引導群眾,持續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深入永興鄉拉姑村開展“自強、誠信、感恩”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激發群眾新活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推進”,真正融入脫貧攻堅工作之中,真正紮根群眾中,讓掛點村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形成了黨員幹部示範引領、幹群齊心奔小康的良好氛圍,全村276戶1060群眾形成“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行動自覺,開創了“平安+脫貧” 的工作新局面。

全村耕地面積1270畝,其中水田710畝、旱地510畝,永仁縣委政法委為主動幫助幫扶的276戶貧困群眾熟悉掌握脫貧攻堅政策,拓展增收路子,落實幫扶措施。縣委政法委駐拉姑村工作隊員,走訪調研,會同村黨支部村委會進行專題研討,多次召開村民會議進行商議,最終決定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拉姑村群眾種植玉米等作物,糧食實現自給自足;土地流轉400畝種植大蔥和紫薯,使土地開發利用變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地租和務工收入150萬,提高全村土地利用率,擴寬群眾增收渠道,支撐群眾脫貧致富。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土地流轉紫薯種植,栽苗季節)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土地流轉大蔥種植,豐收季節)

永仁縣委政法委始終把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以讓老百姓住上安穩房子為抓手,鎖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按照易地搬遷脫貧的總要求,拉姑村通過移民安置和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消除138戶41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危房現狀。2014年緊抓移民搬遷機遇觀音巖水電移民新建田興村、和興村兩個移民安置點搬遷77戶299人,打造風貌統一的傣家特色民居。2016年脫貧攻堅拉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新建上、下拉姑兩個安置點搬遷149戶,危房改造4戶。自此,徹底解決了拉姑村住房問題,家家戶戶住上了統一規劃設計、整齊劃一小洋樓,實現了美麗新村“安居夢”,“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的美麗傣家特色村寨初見雛形。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美麗宜居鄉村安置點新房)

“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的長遠之計”,縣委政法委充分利用拉姑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荒坡林地資源優勢,瞄準貧困戶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突出經濟林果芒果、柑橘、桂圓主導產業。三年來,拉姑村共兌補產業扶貧資金28.2萬元,直惠9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是種植芒果4500餘畝,人均約達4畝,通過引入第三方產業培訓公司加大芒果技術培訓,進行品種改良,實現了增產增收,全村實現芒果產量達800噸,戶均增收1630元,全村產業年穩定收入350萬以上;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扶持貧困戶138戶發展養殖業,2019年出欄大牲畜5168頭(只),產值達575.6萬元,戶均2.08萬元,養殖收入成為群眾的主渠道收入;三是積極開發新品種鳳梨釋迦,下拉姑群眾流轉土地72畝引進釋迦新熱果種植。有效破解了發展產業難的瓶頸,形成產業促致富的良好局面;四是狠抓農村教育培訓,確保貧困戶戶均有1人接受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掌握1-2項實用技術,爭做新型農民。全村外出務工280人,務工收入336萬元,就地務工人員175人,務工收入148萬元,合計484萬元,務工增收現已成為拉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種植芒果產業,花期)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芒果盛果期,售賣芒果)

縣委政法委大力協助拉姑村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項目,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投入220萬修復拉姑東溝和南溝,234萬元建設太陽能光伏抽水站2個,85萬元建太陽能光伏二級抽水站及管網配套,人畜飲水、經濟林果灌溉困難得到了徹底解決全村人畜飲水得到保障;二是集鎮安全人飲到戶,276戶農全部接通了入戶自來水,2個水源點和集鎮水廠均通過水質安全檢測。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東、南大溝水,保障畜牧、生產用水)

永仁縣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脫貧奔小康

(入戶自來水,安全保障生活用水)

就是這樣一個地處深山的貧困村莊,在縣委政法委的助力下,拉姑村持續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措施的落實,堅持總體佈局和規劃指導、黨組織和黨員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帶動、政府主推和群眾積極參與結合,著力固好脫貧出列的底板、用好項目建設的跳板、瞄準補齊鄉村振興的短板,實現了黨建扶貧“同頻共振”。全村舊貌換新顏,呈現出美麗鄉村宜居美、興業富民生活美、鄉風文明行為美的新氣象,群眾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