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昨天,一個朋友跟我訴苦,他在基層統計部門上班,去年負責經濟普查,加班加點辛苦了大半年。現在要表彰全省經濟普查先進個人,給了他們單位一個名額。本以為名額給他是板上釘釘的事,最後給了一個分管行政的副局長。他找局長理論,被告知那副局長這兩年有望提正科,需要這個撐撐門面,下次有類似機會則優先推薦我這個朋友。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在體制內,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每年都會評選優秀公務員、優秀黨員,加上各種各樣的專項工作先進個人,要說這些榮譽的評選都是公平的嗎?那絕對不是,更多的是各種利益平衡的結果。做事多、貢獻大的人並不一定能評上先進,經常會有領導勸你“高風亮節”,主動放棄參評資格。輪流坐莊甚至可能是大家最能接受的一種方式。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那麼,體制內的這些榮譽含金量如何呢?可以說,很重要,也可以說一點都不重要。一方面,這些榮譽直接關係你的經濟利益,評先的獎金從幾百、幾千到幾萬的都有,對於工資不高的公務員來說,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另一方面,有些榮譽是直接跟個人進步掛鉤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明確:公務員晉升職級所要求任職年限的年度考核結果均應為稱職以上等次,其間每有1個年度考核結果為優秀等次的,任職年限縮短半年。這半年有的時候可以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但客觀地說,體制內的這些榮譽絕對大多數時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根本沒必要為此斤斤計較。

體制內工作的最大特點是旱澇保收,做多做少跟你的收入沒有直接關係。真正決定你的地位和收入的是你的職務、身份和地區差距。你在單位是領導,你的地位就會比一般職工高,能獲得榮譽的機會就會比別人多。市級以上機關的公務員前途肯定比基層好。在沿海地區的公務員待遇一般會好於中西部。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我在體制內工作超過10年,曾在基層待過不短的時間,深刻體會過我那朋友的委屈和痛苦。直到我考上省直機關公務員的那一年,我是從沒被評過什麼優秀的。自認為工作還對得起自己良心,為什麼會有這結果,主要還是層級太低,又好說話,自然成了“先進絕緣體”。所以,我對那個朋友的建議是,放平心態,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個方面。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一是提高過硬本領。身在機關,做好業務是最基本的生存基礎。不管一個單位的風氣如何,正常業務還是要開展的,這就離不開那些真正會做事、能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靠本事吃飯仍然是大多數人的不二法則。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二是搞好人際關係。初到機關的新人,很多都不懂體制內的規矩,有點清高,不喜歡甚至討厭跟人打交道,不屑於跟別人的人情往來。你不主動找領導彙報,領導根本就不知道你的情況,也不會關注到你的正常訴求。再說了,天天獨來獨往的,在民主推薦環節你又能得到幾票呢?

拼命你先上,表彰你靠邊:體制內的那些榮譽有必要據理力爭嗎

三是爭取更大平臺。這幾年認識很多基層的朋友,他們有很多的困惑和煩惱,但大多數都是因為層次太低造成的。同樣是經普評先,我朋友那個單位只有一個名額,領導用了他就沒份了,但省局卻有幾十個名額呢。你想晉升,在縣裡弄個副科都爭得頭破血流,在省直機關搞個處級職務也不是難事。當你在基層苦苦掙扎的時候,不如努力準備,通過遴選的路子早日到市級以上機關去。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和建議,請評論區留言,歡迎你的高見。

我是佳文君,職場十年,如履薄冰,歡迎關注@佳文說職場,與你分享我的知識、經歷和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