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傷人的底層邏輯

所有關於外賣小哥的話題,無論是遲到、闖紅燈、打47個電話等1個多小時、大雨裡推行、顧客憤而給差評,還是“我從不給外賣小哥差評”這種21世紀第2個十年男女相親新道德要求,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

外賣平臺,成功把資方和勞方關於「工資分配」的矛盾,轉化成顧客和配送員關於「服務體驗」的矛盾。

  1. 配送員想多賺錢,就只有多接單,或者被系統強行派送多筆訂單;
  2. 但接單多了,配送時效就會降低,顧客體驗會變差;
  3. 顧客體驗差可以給差評,而配送員被差評就會扣錢。

看到了麼?外賣平臺永遠是既得利益者。無論誰倒黴,反正平臺都不會受損失。

資方甚至把矛盾轉嫁給了城市管理者。

配送員因為怕遲到扣錢,超速、闖紅燈、佔用機動車道、逆行、亂停亂放。摩拜和哈羅單車還不得不專門僱人清理共享單車呢,不然就會接城管的通知單,滴滴還一度承擔過司機的非法營運罰款,外賣平臺可倒好,反正要罰也是罰配送員個人!

幾年以前我寫過一個“人行道困惑”,試圖闡釋醫療資源、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三角關係:

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某人行道兩邊停滿車,導致行人只有很窄一條小道可以通行。假如此時有人蹲下繫鞋帶,擋了後面人的路,大家夥兒不會去指責人行道上的違規停車,只會指責繫鞋帶的人不講公德,擾亂秩序。
蹲下繫鞋帶的人確實在不合適的地點,不恰當的時間,做了不合時宜的事情。然而給大家帶來困擾的罪魁禍首,是人行道兩邊的違規停車。

  • 人們會忽視長期存在的不合理,並逐漸賦予其合理性;
  • 如果某個障礙看起來難以改變,人們會逐漸賦予其合理性;
  • 我們譴責某人,是因為譴責他的成本最低;
  • 被剝削者不會向剝削者要求權益,只會自己撕成一團。

外賣小哥和顧客這檔子事,正是以上第4條的延伸:

剝削者把「剝削方和被剝削方」的矛盾,轉化成「被剝削方互相之間」的矛盾,使他們撕成一團,從而坐穩剝削者的位子。

撕成一團,甚至捅你一刀。

外賣小哥傷人的底層邏輯

這事還沒出來前因後果。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外賣小哥的新聞,都來自於上述本質。

(本文已取得原作者在本網唯一轉載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