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伤人的底层逻辑

所有关于外卖小哥的话题,无论是迟到、闯红灯、打47个电话等1个多小时、大雨里推行、顾客愤而给差评,还是“我从不给外卖小哥差评”这种21世纪第2个十年男女相亲新道德要求,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

外卖平台,成功把资方和劳方关于「工资分配」的矛盾,转化成顾客和配送员关于「服务体验」的矛盾。

  1. 配送员想多赚钱,就只有多接单,或者被系统强行派送多笔订单;
  2. 但接单多了,配送时效就会降低,顾客体验会变差;
  3. 顾客体验差可以给差评,而配送员被差评就会扣钱。

看到了么?外卖平台永远是既得利益者。无论谁倒霉,反正平台都不会受损失。

资方甚至把矛盾转嫁给了城市管理者。

配送员因为怕迟到扣钱,超速、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逆行、乱停乱放。摩拜和哈罗单车还不得不专门雇人清理共享单车呢,不然就会接城管的通知单,滴滴还一度承担过司机的非法营运罚款,外卖平台可倒好,反正要罚也是罚配送员个人!

几年以前我写过一个“人行道困惑”,试图阐释医疗资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三角关系: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人行道两边停满车,导致行人只有很窄一条小道可以通行。假如此时有人蹲下系鞋带,挡了后面人的路,大家伙儿不会去指责人行道上的违规停车,只会指责系鞋带的人不讲公德,扰乱秩序。
蹲下系鞋带的人确实在不合适的地点,不恰当的时间,做了不合时宜的事情。然而给大家带来困扰的罪魁祸首,是人行道两边的违规停车。

  • 人们会忽视长期存在的不合理,并逐渐赋予其合理性;
  • 如果某个障碍看起来难以改变,人们会逐渐赋予其合理性;
  • 我们谴责某人,是因为谴责他的成本最低;
  • 被剥削者不会向剥削者要求权益,只会自己撕成一团。

外卖小哥和顾客这档子事,正是以上第4条的延伸:

剥削者把「剥削方和被剥削方」的矛盾,转化成「被剥削方互相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撕成一团,从而坐稳剥削者的位子。

撕成一团,甚至捅你一刀。

外卖小哥伤人的底层逻辑

这事还没出来前因后果。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外卖小哥的新闻,都来自于上述本质。

(本文已取得原作者在本网唯一转载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