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恐婚九個渣,還有一個問媽媽!恐婚族自救還是救人?

十個恐婚九個渣,還有一個問媽媽!恐婚族自救還是救人?

“幸福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體驗。自我妨礙和虛假期望都源自於目標出了問題。”



奇葩說新辯題更新,

這次照例先不看節目,

從我個人的角度選擇一下立場。

面對戀愛多年恐婚的問題,

我會選擇喝掉這瓶“恐婚水”,

如果可以,我還要用它釀恐婚酒,

喝它個昏天黑地,喝它個草長鶯飛,

喝它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先看假設:戀愛多年,我卻恐婚。

戀愛談了那麼久,

說明你們的感情還不錯。

說明你們的價值還挺合。

說明你們彼此的父母

還沒有對你戀愛的選擇有太多指責。

這是一個大前提。

也就是戀愛的其他條件都還大致匹配。

唯一的問題是恐婚。

恐什麼呢?

可以有很多種幻想。

這道題講的就是這種幻想之火,

需不需要用一瓶恐婚水來澆滅。

前兩天聽說奇葩說錄製還有一期就結束了,

於是匆匆從網上買來各位導師的書。

趁著導師們還在錄節目,

託導演朋友幫我籤幾本。

昨天書到了,

總覺得沒有翻閱過的痕跡好像不太尊重導師,

於是花了一下午先看完了

蔡康永的《為你自己活一次》。

十個恐婚九個渣,還有一個問媽媽!恐婚族自救還是救人?

本以為只是熟悉平常的勵志雞湯,

可仔細讀完,還是收穫頗豐。

尤其是,剛好裡面有一篇,

可以用來詮釋今天的辯論立場。

書裡面有一章叫

《讓山是山,讓自己是自己》,

其中有一節講不要用阿Q勝利法逃避現實。

阿Q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對不對,

可是康永哥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那個阿Q。

他舉例說,

網球巨星納芙拉蒂洛娃,

得過五十九個大滿貫,

有一次她曾在一個系列比賽的一開始,

就不斷輸球給某個網球新秀,

結果她在那個系列比賽中越打越收斂,

故意不使出全力,

因為她心想:

一旦使盡全力還是輸給新秀的話,

她就會逼迫自己面對“實力已經不行了”的結論。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妨礙”。

那麼回到我們今天的論述中。

所謂恐婚,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妨礙。

人面對未來,

有時會幻想無數個同時存在的悲慘社會。

那個社會里,

所有的糟糕境遇,

所有的挫折麻煩,

就像潮水般壓得我們透不過氣。

一旦現實生活中,

有哪個蛛絲馬跡露出來,

跟幻想中的悲慘預兆相吻合,

那些幻想中的社會就會馬上浮現在眼前,

彷彿已經變成了即將發生的現實。

而這種心理問題的癥結,

在於由自我期望的偏差而引發的逃避責任。

康永哥真的很厲害。

他說打網球自己欺騙自己還好,

另一種自欺,是故意設立一個達不到的目標。

在心理學上叫“虛假期望”。

“等我得了諾貝爾獎,我們就結婚!”

你看,書中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的恐婚人,

面對自己的“愛人”所作出的虛假期望。

他害怕面對的不是面前這個想要陪伴一生的人,

他害怕面對的其實是自己的“人設”。

一旦達不到某種婚前自我期許的目標,

就會害怕自己的人設在彼此心中崩塌。

康永哥說,

“自我妨礙”和“虛假期望”,都很耽誤事情,

主要是耽誤我們自己的人生進度。

我們恐婚時,其實是拆出了一個自我的分身,

在問我們無數個婚姻生活要面臨的問題:

喂,

你現在這個能力,

有可能把日子過的比婚前好嗎?

一直被恐婚念頭扼住喉嚨的人,

其實漸漸地正變成那個分身出來的人,

讓分身作為真正的“自己”。

而把渴望愛情,渴望親情,渴望婚姻的那個人,

藏了起來。

這對於我們邁進一段新的人生體驗,毫無幫助。

有人會說,你看你也說,

結婚之後就會有很多壓力麼,

有壓力就有焦慮,

有焦慮就會滋生恐懼,

恐婚有什麼錯嗎?

書中還有一個章節提到了,

如果你作為主角的擔憂太重,

不妨學著作為一個配角去審視目標和過程。

期間需要做的只是參與和成就。

我們做很多事情,

都會漸漸發現越做越缺少幸福感,

讓壓力取代了本來可以獲得的心靈力量。

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來自於你錯誤的目標而非幸福本身。

一個小和尚,

總帶著一個漏了窟窿的木桶下山打水,

每次到山上都只剩下小半桶,

老和尚幾次想責怪他,

都忍住了。

終於過了好長一陣子,

老和尚下了一趟山。

他發現雖然每天小和尚打的水剛剛夠用,

但因為木桶漏水,

在山兩邊的小路澆灌出了美麗的花海,

讓整個山路變得清新秀麗,

來山裡燒香拜佛的人也因此多了起來。

你看,這個例子告訴我們,

每個人的腦海就像上面說的,

會有無數個小社會和小目標固執地堅持在那裡。

如果你只在乎自我虛設的表現和自己的角色,

就只能在每一件不完美的事上發現遺憾。

但如果你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變成參與和成就,

你稍稍放下一些主角意識,

參與到更多的角色中去,

將成就身邊的人或是物當做樂趣,

目標也會顯現出它更幸福的含義。

所以恐婚本質上,

是人們在腦海中建立了太多鬼怪的目標。

你的自我障礙和虛假期望,

都是這些目標奪走你幸福的幫兇。

你們能戀愛多年,

如果還不能夠去相信彼此,

不斷為幸福這個永恆的目標,

調整自己的期望,減少不必要的障礙,

那麼我覺得你們也沒有必要,

將婚禮這件事放在臺面上。

可能你們的不匹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世界那麼大,如果真的壓力那麼多,

降低一些對別人的要求,

去尋找跟自己更適合的伴侶就好啦!

其餘的論點,今天就先不聊了。

大家一起看《奇葩說》

看完有必要再討論。

再次推薦康永哥這本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裡面提及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

但都用輕鬆有趣的故事來引出,

最有趣的是幾乎每個故事都以,

我有一個朋友,她是明星,作為開頭。

甚至他自己都煩了,

怎麼每個朋友都是明星?

他說,那麼多明星麻煩他來解答煩惱,

寫書時當然要拉他們出來溜。

美好的週末晚上。

祝大家能隨手拾起身邊無處不在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