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每個人從生下來,就都朝著唯一的終點跑去。”



面對死亡,

我們總是沒有一種恰當的情緒

去激勵還活著的人。

昨晚,

在寧波錄製綜藝《追我吧》的臺灣男星高以翔

錄製過程中突然暈倒,

隨後送往醫院救治,搶救無效,

離開這個世界,享年35歲。

享年這個詞大概是人們對逝者最後的安慰。

可高以翔享受生命的年份,

真的有35年嗎?

猝死於運動的高以翔,

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幸運的。

至少他曾經的夢想與運動有關。

高以翔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當職業籃球運動員。

跟很多喜歡籃球的孩子一樣,

看著喬丹長大的他們,

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去到NBA。

結束海外求學,告別學生時代,

高以翔本打算回到臺灣打職業籃球。

但憑藉帥氣的長相和出眾的身材

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娛樂圈,演起了偶像劇。

雖然離兒時的夢想越來越遠,

但日後,高以翔藉助明星這個身份

與林書豪這樣的華裔NBA球星成為了好友,

也算換條路徑成全了自己的籃球夢。

2006年,

22歲高以翔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

《愛情魔發師》,

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面對此前自己從未涉及過的領域,

外形出眾的他卻面臨了兩個苦惱。

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一是身高,

一是長相。

太高的身高大大限制了他接戲的角色,

更確切點說,是跟他搭戲的女演員非常難找。

後來同樣因身高不好接戲的林志玲

和高以翔結識。

雙方一見如故,

像娛樂圈失散多年的兄妹,

終於找到了可以一吐苦水的圈內朋友。

另一方面,

由於出眾的外形,

旁人對於他演技的期待會比其他演員更高。

而完完全全沒有演戲經驗的高以翔,

很多時候被導演罵只是一塊好看的木頭。

接戲的路子窄,

演員的功底薄弱,

年輕的高以翔初進娛樂圈,

就倍感壓力。

一次走位出錯,就走十遍,

一遍臺詞讀起來像白痴,就讀十遍。

為了掙脫外形的束縛,

高以翔用高負荷的練習逼迫自己。

儘管很多時候他也會想,

自己如果真演不下戲去,

就回去打籃球。

再後來,

高以翔遇到了一部叫《遇見王瀝川》的戲,

從那之後,演員高以翔,

終於走進了兩岸粉絲的視線中。

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在他生前的一次採訪中,

高以翔坦言,《遇見王瀝川》

是當時他接過、見過最好的角色和劇本。

自己接下來後,其實內心很害怕,

原著《瀝川往事》的粉絲很多,

王瀝川這個角色,

自己的長相可能不太接近大家的願望。

那時候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外形。

原著的忠實粉絲吐槽怎麼會選他?

他根本不像,他有鬍子!

王瀝川沒有鬍子!

好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

抓到那個感覺之後,

高以翔的表演越來越像王瀝川的角色,

甚至也瘦了很多。

拍完戲,高以翔對鏡頭說,

自己的狀態真的看起來是有病,

那個時候真的很累。

還好播出之後有這麼多很好的反應,

才能很放心,

辛苦付出換來的終於是一個還算滿意的成績。

高以翔從踏入娛樂圈的那天起,

就沒有放棄過一分一毫的努力,

因為他知道,

別人對他的認可,

跟自身的外形沒有太大關係。

沒有天分就要靠努力,

外貌從來不為作品加分。

如果當初真的去打了職業籃球,

或許高以翔早就傷病退役,

也就沒有後來跟林書豪

一起參與NBA活動的機會。

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換個角度,

如果高以翔當初沒進娛樂圈,

昨天的悲劇是否就不會發生了呢?

這就來到了另外一個維度的悖論:

奮鬥者的猝死和苟且者的安逸。

苟且者瞧不上奮鬥者的忙碌奔波;

奮鬥者不理解苟且者的蠅營狗苟。

當然,也許有一天,

奮鬥者停下匆忙的腳步細細品味下,

也不免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一天天,這麼累,這麼拼,到底值不值?

可太多時候,

跑得快的奮鬥者早已經停不下來了,

上了臺,就下不去了,

這不是矯情,這是現實。

這就像黑幫電影裡,

那個一心想和心愛的人退隱江湖的大哥,

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安靜地退隱,除非他死。

對於很多從底層躍上來的奮鬥者,

這現實已經殘酷得容不得腳步稍稍滯留,

容不下那一句“這麼拼到底值不值?”的詰問了。

就像對於絕大多數苟且者而言,

即便突然有一天給你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

你都沒有氣力接住那個加速奔過來的“接力棒”。

只能等著人家搶過接力棒拼命越跑越遠之後,

幽幽地哀嘆一句:

人生那麼拼命那麼辛苦幹什麼,

平平淡淡才是人生嘛。

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人,

都在參與“追我吧”的真人秀。

“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所以我們無休止地害怕被別人追趕,

似乎幸福從來都是要快人一步的奢侈品,

被追上,或是超越,是對待人生的過錯。

你不思考,

你的對手在替你的死亡而思考……

“來不及了!”

這四個字簡單,

無奈又充滿了一種悲涼的緊張感。

面對永遠缺乏的匱乏感,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找到這其中的天平?

從出生我們就被灌輸各種關於生長的知識,

那些教育讓我們從爬行到行走再到奔跑。

而很少有人清醒地認識到,

奔向成功的路很窄,

奔向死亡的路口有時卻很快就來到。

停一停吧,

與其在“來不及了”的疲憊感中堅守別人的價值,

不如坦然面對身邊的一切,

說一句,我累了。

我們都是高以翔|追我吧,來不及了,我累了,歇歇吧

“教練,我想打籃球。”

最後,

願每個高以翔,都可以為了自己的人生,

健康地,上場,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