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湘 伴 導 讀

聽說過院士領銜重大科技項目研發,聽說過院士領銜辦期刊嗎?

What?院士辦雜誌?一聽就很高大上。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4月29日,湘伴君從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在長沙召開的科技期刊座談會上了解到 ,在湖南,出現了“院士領銜辦期刊”的獨特現象。

“風向標”

在湖南,多位院士專家領銜辦期刊。

譬如: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主編。

黃伯雲,中國工程院院士,粉末冶金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主編。

丁榮軍,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機車電傳動》主編。

柴立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和《中南大學學報》(中、英文版)編委。

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辣椒雜誌》主編。

劉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茶葉通訊》編委會主任。

羅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計算技術與自動化》主編 。

(以上為不完全統計)

領銜辦期刊的,還有不少知名專家。

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是《中國內鏡雜誌》主編,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餘志武則是《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主編。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湖南部分知名科技期刊。王登 攝

仔細研究,湘伴君發現,這些院士專家,領銜辦的都是核心科技期刊。

對科技期刊,不少人可能會感到有些陌生,因為太太太太專業了!

在科技領域,科技期刊有“風向標”的意義。

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往往由科技期刊來記載、出版、傳播。

據統計,當今9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是通過科技期刊與廣大科技工作者見面的。

比如,袁隆平院士關於雜交水稻育種的論文,就是1966年最先發表在《科學通訊》上,從此拉開了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序幕。

柴立元院士從研究生時代開始,就在《中南大學學報》上發表科研論文。在他看來,科技期刊發揮著促進科技交流、培養科技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作用。

科技期刊是展示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甚至綜合實力的窗口,是衡量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劉鐵兵告訴湘伴君,院士、專家領銜辦科技期刊,已經成為湖南科技期刊發展的特色之一。

院士領銜,是期刊專業性、品牌度的保障,更為推動重大科技攻關、促進產學研用結合、服務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如,丁榮軍院士領銜的《機車電傳動》,一直致力於傳播鐵路與城軌交通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動鐵路牽引裝備技術發展,與中國軌道交通事業高速發展同頻共振。

袁隆平、鄒學校、劉仲華3位院士分別領銜的《雜交水稻》《辣椒雜誌》《茶葉通訊》,多年來深耕雜交水稻、辣椒、茶葉專業領域,與國內外農業科技企業緊密合作,為產業和技術之間搭建起了“科技橋樑”。

而黃伯雲院士主編的《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其編委團隊更集結了30多位兩院院士,幾乎涵蓋了我國有色金屬領域的所有院士,具有強大的示範帶動效應。

湖南競爭力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背後,是湖南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印證著湖南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大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不懈努力。

這背後,也濃縮了湖南科技期刊近80年的不懈探索。

追溯湖南科技期刊的最早源頭,是1941年創刊的《湖南農業》。迄今,這份期刊仍然是傳播農業技術、服務“三農”、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平臺,在國內同類科普期刊中列第一。

歷經近80年發展,湖南科技期刊在全國有規模、有影響力、有競爭力

數量上,湖南現有各類公開科技期刊132種,位居中部地區前列。

學科上,覆蓋科技期刊11個大類裡的8個,涉及礦冶材料、生物醫藥、農林牧漁、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工業工程、物理化工、電子技術等領域,覆蓋學科比較全面。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影響力上,一批科技期刊被權威數據庫收錄,國際國內影響力不斷提升。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英文版)》等2種期刊被國際著名檢索機構SCI收錄,《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6種期刊被國際著名檢索機構EI收錄,《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等2種期刊被國際權威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MEDLINE收錄,《電池》等22種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收錄。《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等4種期刊還連續8年入選“國際影響力品牌期刊”。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2019年,中南大學出版社的2種英文期刊、3種中文期刊及參與申報的1個集群化試點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獲專項資助2596萬元,入選期刊總數在全國高校中僅次於清華大學。

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科技期刊更是功不可沒。

一批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科技期刊,實現了企業行業發展與期刊發展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在醫學領域,中南大學湘雅醫學期刊社主辦的10種醫學期刊始終跟蹤醫學前沿技術,走在全國前列;

在礦冶領域,《電池》《礦冶工程》等期刊積極搭建政產學研用交流平臺,推動技術轉移、成果轉化;

在交通領域,《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機車電傳動》《中外公路》等期刊則不定期舉辦全國性行業技術交流年會,助力交通產業跨越式發展。

在農業領域,《湖南農業》等農業期刊緊密結合行業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為服務湖南農業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南科技期刊人第一時間報道最新防疫研究成果,為專業人員和廣大群眾及時提供科學抗疫信息,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專業力量。

但與此同時,湖南科技期刊也存在著辦刊分散、重複和優秀稿源缺乏、人才匱乏等問題,一些科研院所人員不願意把最優秀的成果交給自己辦的期刊來發表,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期刊數量偏少。

創建一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全國科技期刊也迎來發展的春天。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提出建設期刊強國。

2019年,中國科協等7部門聯合啟動“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面向全國科技期刊,從編輯、出版和傳播全方位進行支持,這是科技期刊領域迄今實施的力度最大、資金最多、範圍最廣的重大專項支持。

這無疑是湖南科技期刊發展的重大機遇。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4月29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在長沙召開科技期刊座談會。王登 攝

就在4月29日,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在長沙召開科技期刊座談會,丁榮軍、柴立元、雷光華、餘志武等多位院士、專家參會,圍繞“創建一流的湖南科技期刊方陣”建言獻策。

“院士領銜辦期刊”的湖南現象,牛

丁榮軍、柴立元、餘志武、雷光華等院士、專家參會,圍繞“創建一流的湖南科技期刊方陣”建言獻策。王登 攝

與會專家認為,縱觀國際科技發展歷史,科技期刊隨科學發展而發展,隨科學中心轉移而轉移。近年來,湖南深入實施“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戰略,科技創新成績顯著,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中低速磁浮等一批標誌性創新成果相繼誕生,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上領跑全國。湖南有一流的科技成果、人才和資源,有值得書寫的創新故事,也應當有一流的科技期刊。

“要緊緊圍繞國家和全省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關鍵技術,推動科技、產業、市場融合,發揮科技期刊的導向作用。”

“要培養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論文,打造一流的科技期刊,真正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建議完善機制、整合資源,加大政策支持,破除科技期刊發展中存在的小、散、弱現象,加快融合轉型發展,建設有強大競爭力的湖南科技期刊方陣。”

“要樹立國際視野,確立國際化辦刊理念,站在科研最前沿辦刊,提升學術影響力,增強國際學術話語權。”

……

湘伴君瞭解到,聚焦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湖南正在研究、制定一攬子措施,將扶持一批重點期刊,打造湘版科技期刊品牌;推動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在3至5年內推動形成我省醫學期刊聯盟、農業期刊聯盟、礦冶期刊聯盟和交通製造期刊聯盟,構建一批國內領先的期刊集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建科技期刊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高水平專家的戰略諮詢作用。

朝一流期刊方陣邁進,把論文寫在湖湘大地上,湖南科技期刊正全速向前!

來源:湘伴公眾號

【來源:湘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