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買房,五年後會不會“砸手裡”?這兩類人的結局不同!

這一輪的樓市調控已經持續很長很長時間了,久到我們現在看到哪個城市又出現新的政策,都開始習以為然,不一驚一乍了。什麼事都怕習慣,就像我們曾經習慣了買房“趕早不趕晚”,一旦晚一點,房價可能就又變模樣了,之前一個朋友買房的時候就是,原本已經和中介、業主都談好了,但準備資料,打算交首付辦貸款的時候,業主就反悔了,原因就是房子又有了其他競爭者,出的價格比他的高,所以業主直接把原本繳納的“訂金”退了回來。

這事雖然窩火,但當初的樓市就是很火熱,房子並不愁賣,很多時候都是一套房子多人搶,這也就導致大家習慣了買房能賺錢的套路。而現在,有數據統計,2019年全年,全國合計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達620次,刷新歷史記錄,同比2018年上漲38%,一年才365天,這樣高頻的調控次數,幾乎都快趕上一天就出臺兩個措施,所以我們現在也開始習慣了樓市的“慢節奏”。

今年買房,五年後會不會“砸手裡”?這兩類人的結局不同!

可是眼下的這種習慣也伴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就像社科院最近發佈的《中國住房市場月度發展分析報告》顯示:今年3月份,全國24個核心城市綜合房價超過2020年春節前的水平,同時也高於2019年全年最高房價,但是要低於2018年中的房價水平。

而且隨著這次疫情逐漸接近尾聲,各城樓市也開始活躍起來,為有效避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出臺的寬鬆政策,房地產市場恢復明顯。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預計二季度供求環比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二季度各城市會加快入市供應,一季度積壓的需求也會釋放入市帶動成交量走高。

這種情況下,購房者難免又會開始擔憂,本身市場情況就是供需競爭關係,供需平衡狀態是很難達到的平衡,所以市場多數時間會處在供過於求或者供不應求的模式,那麼在市場的需求釋放的情況下,今年出手買房,五年後會是什麼模樣呢?是會變的“一房難求”還是會“砸”在手裡?這個問題對於兩類人來說會是不同結局。

今年買房,五年後會不會“砸手裡”?這兩類人的結局不同!

首先來看下最近公佈的一組數據,最近央行報告《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佈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而且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達到96.%,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住房擁有率也有89.1%。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很顯然由於前期長時間的樓市利好鋪墊,人們對於買房這件事尤為熱衷,這也導致後期家庭擁有的房產比例高,昨天看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就是,他父母有一套房子,也給他買了一套,因為是獨生子女,未來父母的房子也會給到他,所以他身上就有兩套房子,而他現在準備要結婚的女朋友和他的情況一模一樣,這無形中就意味著,未來,他們身上會有4套房子,這也導致他們以及他們未來孩子的購房需求已經被滿足,並不需要為房子發愁。

今年買房,五年後會不會“砸手裡”?這兩類人的結局不同!

當一個市場在前期被過度消費後,後續的發力點勢必會出現不足,我們也能看到這兩年不少地產大佬退出市場,馬雲對房子的觀點就不用說了,任正非也曾多次指出高房價帶來的弊端,還有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等等,所以未來樓市情況可想而知。

但小編想說的是,從目前市場出現的各種因素考量,如果你是剛需,現在想出手買房的話,並不需要擔心以後房子會砸到手裡,因為有真正的居住需求,但相反,如果還想投資的話,儘量別出手了 ,市場給予我們的反饋已經很明顯了,房子不好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