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說起犀角,想必很多玩家都不會陌生。

懂得多的朋友,甚至還能說出“魚籽紋”、“竹紋”之類的專業字眼。

然而,犀牛身上可不止犀角是寶貝。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早在幾千年前,氣候溫暖、植物繁茂的中國,是極為適合犀牛生存的地方。

在史料記載中,曾寫到: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墨子•公輸篇》

“岷山其獸多犀象。”——《山海經•中山經》

而在考古研究中,也發現早期的中國,從華北到華南,都有犀牛骨骼化石的出現。

只不過,那時候的人們,不是盤犀牛腿骨、玩犀角,是把它的肉當成寶,拿來食用。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到了殷商時期,狩獵成為了人們的祭祀、炫耀武力的手段,並深受殷商君王的重視。

甚至每一次狩獵前,都要進行隆重的占卜,儀式感十足。

於是,犀牛肉變得不再重要,強壯的身體成為了供人娛樂的“寶貝”。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狩獵犀牛幾乎已經成為一項盛舉,備受關注。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大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不知是誰第一個發現,犀牛的皮既堅硬,又輕便,簡直是做盔甲的好材料。

於是,犀牛皮成了寶貝。犀甲、犀盾,也成為最理想的戰鬥裝備。

甚至有野史說,秦始皇發兵嶺南,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得到當地出產的犀牛,並用它的皮做鎧甲。

這個說法雖可信度不高,但在戰爭紛亂的年代裡,身穿一件犀牛皮做的盔甲,卻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甚至有人覺得“操吳戈兮披犀甲”,就能所向披靡。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於是,本就繁殖困難的犀牛,在歷經被吃、被娛樂、被製作戰衣的生活後,終於數量銳減,在中國成為了稀有動物。

而古人則因犀牛的珍貴,把犀角也當成了寶貝。將其看成是靈異之物,來滿足自己的意淫。

任昉的《述異記》描述過一種“卻塵犀”,把這種犀牛的角放到座位邊上,就可以避免被灰塵汙染。

在劉敬叔《異苑》中,則寫過溫嶠經過牛渚磯,點燃犀角後,看到了各種奇形異狀水怪的玄幻故事。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除此之外,古人還認為犀角具有很多醫療作用,能夠起到治病、保健的效果。

於是,又有錢,又有勢的人們,把犀角當成了寶。

過上了一邊用犀角杯喝酒,一邊佩戴犀角腰帶的養生日子。

當然,也有人會按照《食療本草》、《綱目》等給出的方子,吃上一些,壯個陽,解個毒什麼的。

但由於犀角已經十分珍貴,使用方式還有了尊卑之分。

《新唐書•車服志》中,對佩戴有過這樣的描述:“宴會之服,一品、二品服玉及通犀,三品服花犀、斑犀”。

沒到那個品級,是想用都不行的。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就這樣,犀牛在古人心中成為了渾身都是寶的巨型動物,恨不得隨便從哪弄下一塊,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但也正因為如此,本是氣候舒適,盛產犀牛的中國。

從漢代開始,就已經有了從國外進口犀牛的情況。

到了宋代,除了湖南的衡陽和邵陽之外,四川地區已經幾乎看不到犀牛了。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在隨後的日子裡,出於人類的貪婪,犀牛在中國的數量岌岌可危。

20世紀50年代,一把獵槍徹底擊潰了犀牛在華夏大地上四千萬年的征程。

從古至今,中國人把犀牛當寶貝。

現存的5種犀牛中,印度犀、蘇門犀和爪哇犀都曾在中國分佈。

可中國,沒有野生犀牛了。

……

光知道玩犀角怎麼行?犀牛身上可都是寶啊!

————————————

微博:@文玩天下 ▏微信:htchicom

【文玩天下©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諮詢與投訴QQ:568140892

Email:[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