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讀財報識陷阱系列之六


"新型冠狀肺炎"全球繼續爆發,全球感染者已過300萬。對經濟的影響是確定的、巨大的,那些之前宣稱海外業務多麼耀眼的公司,可能影響更為嚴重。

那麼,從之前神霧節能不靠譜的印度尼西亞項目,到爾康製藥柬埔寨"下金蛋的項目",再從康得新模仿老外簽名事件,再到天齊鋰業50億智利項目減值,我們不得不問:海外業務難道是造假代名詞?

天價併購,不靠譜的券商報告,僅僅1年鉅額減值50多億元


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天齊鋰業(002466)成立於2004年,是全球五大鋰礦供應商之一。2020年4月29日,天齊鋰業發佈,上市十年來慘不忍睹的年報。2019年營收48.41億元,同比下降22.48%;歸母淨利潤虧損59.83億元,同比下降371.96%;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62.19億元,同比下降430.64%。

2020年1季度,公司經營情況繼續惡化。營業總收入9.7億,同比下降27.6%;歸母淨利潤-5億,同比下降549.5%。

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為何一年時間虧損近60億元?

天齊鋰業對於業績的解釋,可謂煞費苦心。行業週期調整及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不利因素,導致總體銷售收入下降;公司對COVID-19不利影響估計不足(想問一句:2020年肺炎疫情關乎2019年業績啥事呀)。當然,天齊鋰業把最主要原因歸結為,長期股權投資SQM項目計提減值準備約52.79億元。

SQM項目是個啥東西?

SQM全稱智利化學礦業公司(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成立於1968年6月,是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智利公司,全球最大的硝酸鉀和碘生產商。


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2018年,天齊鋰業以總計40.66億美元收購了SQM23.77%的股份,目前是SQM第一大股東。為這樁併購,公司新增35億美元併購貸款,2019年僅利息費用就高達16.50億元。

年報顯示,天齊鋰業公司持有的對SQM長期股權投資於2019年12月31日賬面價值245.99億元,佔資產總額52.79%。

可就是這樣的項目,竟然遲遲無法達產。天齊鋰業自己稱,因嚴重缺乏海外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團隊等多重因素,將該項目預產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倘若一直缺人缺經驗,這個項目就一直延期麼?


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回顧一下,當時外界對於這樁婚姻如何看待呢?

一方面,深交所曾就天齊鋰業高價收購SQM事項發了問詢函。但仍然無法阻止收購步伐。

另一方面,券商力挺這樁婚姻。2019年9月,中泰證券《天齊鋰業:短期業績承壓,不改龍頭價值》提到,由於鋰產品價格處於底部,疊加收購帶來的費用增長,公司業績短期承壓,但公司收購SQM志在打造全球頂級"鋰輝石+鹽湖+鋰鹽"綜合供應商,加築資源護城河,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最終,還是審計事務所直言不諱。

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信永中和在審計意見中表示,由於天齊鋰業持有的SQM長期股權投資金額重大,且減值測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層所做的判斷與估計等原因,對SQM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確定為關鍵審計事項。

天齊鋰業併購1年減值50億中泰還力挺否?海外業務是造假代名詞?

這裡,我們不禁要替投資者問天齊鋰業:併購僅僅1年,鉅額減值52.79億元;尚有將近200億張賬面價值,是金礦還是地雷?誰來買單?

也不禁要問中泰證券:準備再出一份什麼報告來為自己解圍呢?還記得被瑞幸咖啡打臉的中金公司那份報告嗎?不過,我們都是健忘的,之後你們繼續研究。

誰說不是呢,神秘報告《天齊鋰業:新一輪機會即將來臨,股價有望突破新高》竟然出現。只能說:無語。

爾康製藥、康得新,前赴後繼,海外淘金都是"海外造假"?

2018年6月,深交所對爾康製藥(300267)公開處以重罰。財務造假還得從海外項目說起。2013年11月,該公司在柬埔寨投建"藥用木薯澱粉生產廠"項目。2014年、2015年、2016年,該項目效益佔當年淨利潤分別為5.6%、46.24%、78.77%。不就是一個澱粉加工項目嗎?可真變成"下金蛋的母雞"啊。可是,後來有人挖出海關數據比對,發現爾康製藥當年從柬埔寨出口到中國的木薯澱粉總量,超過中國從柬埔寨進口總量。爾康製藥只能啞口無言。老闆心裡最清楚,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根據媒體報道統計顯示,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間,董事長夫婦通過7次大宗交易累計減持1.03億股,套現12.37億元。

2019年7月5日,在對康得新(002450)立案調查5個多月後,證監會認定存在虛增利潤總額119億元。證監局相關人士在質證環節質詢,在董事長的指揮下,外銷業務實際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冒充光學膜運到海外,免費送給別人,再由相關人員一手炮製虛假業務合同,臨摹國外客戶簽名,黏貼打印,虛構外銷業務產業鏈。

這是對投資者赤裸裸地掠奪。

只要一個理由,我們對海外業務就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上市公司在造假時,最常用的手法自然時虛增收入,同時虛增資產,配合熨平勾稽關係。虛增收入就需要虛增客戶,虛增資產總擔心現場核查。於是,海外業務的謊言,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滿足造假需求。

一句話,你們會去海外盡調嗎?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就直言,我們未能且預計未來短期內都不能到項目所在地實施包括實地考察、檢查原始憑證原價等必要的審計程序,因此未能獲得資產減值等方面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別說審計機構很難實地考察,證監會也很難去實地考察呀。2017年1月24日,創業板發審委2017年第9次會議審議,浙江永泰隆電子IPO未通過。發審委質疑,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發行人海外收入佔比分別為93.89%、91.27%、90.84%、87.73%,客戶主要集中於俄羅斯、巴基斯坦、韓國、荷蘭等國家。請保薦代表人進一步說明針對發行人海外收入的真實性採取的核查程序並發表核查意見。翻譯成通俗的話,就是"你這90%以上收入都來自海外,我們也無法核查呀,你還是別IPO啦。"

只需要一個理由,那就是,海外業務難以驗證和核查,陷阱太多,遠離為上。

即使是發審委、審計機構,對海外業務都往往持謹慎態度。尤其,在目前全球經濟大衰退的背景下,海外業務為主導的公司即使不造假,你覺得海外業務會不會直接衝擊公司業績呢?我們一起找找海外業務為主體的公司,尤其是邊遠落地國家地區為主要市場的公司,看看投資價值幾許?

作為投資者,我們更加無法去海外核實,但可以通過邏輯異常,發現海外業務造假的跡象。

首先,從動態變化識別。

如果海外業務佔收入總的比重過高、比重突然增加等情形,還是謹慎為妙,畢竟海關都未必能一下子說清楚的事情,我們還是遠離為上策。

其次,從勾稽關係識別。

看看能否從貨幣資金、經營性現金流等科目得到驗證,因為一切的收入和利潤還是要靠現金流來檢驗,否則,要麼是假的,無中生有;要麼是不穩健的,往往是"紙面金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