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我對馬來西亞華社和華文媒體充滿敬意。原因你懂的。日前有朋友傳來馬國《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鄭丁賢的文章。讀完後,我眼前立刻浮現出“針針見血”的場景。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後來有網友投稿回應這篇文章。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聯合早報也有文章在反駁鄭文。對此有網友表示,不必這麼激動。鄭文雖然刺耳,但一針見血也算是逆耳忠言,姑且聽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說的沒錯!可我不覺得是“一針見血”啊!我回了一句是“針針見血”。沒想到居然引發爭論,無論贊成還是批駁,其實都不明白我說“針針見血”的含意。這怪我!我本來不想寫文章的,可造成了大家被誤導,總要澄清一下吧。

其實華文裡沒有“針針見血”這個成語。那是我“發明”的。或許別人也在用,但用法和意思肯定跟我不同。我說的“針針見血”,跟打點滴有關。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您小時候打過點滴嗎?就是靜脈注射。因為年紀小,靜脈看不到,所以扎針特別考驗護士的技術。有護士是一針見血——靜脈針扎的準不準,就看一針下去,血會不會倒流進針管。只要見到血,就意味著OK了。如果沒見到,那就得拔出來再扎一次。

憑我的經驗,如果頭兩次不成功,那就慘了!就不知得扎多少次了。被扎針,當然疼啊!針管裡不見血,不等於被扎的地方不出血啊!我把這種扎不準、亂扎的情況,稱為“針針見血”。

萬一碰到這種情況,你絕對不能哭。因為越哭護士越緊張,越扎不進去。記得有一次,有個小朋友大哭,哭的那個慘喔!不知紮了多少次。最後怎麼著?因為哭的太厲害,他額頭上的靜脈居然“跳了出來”,護士一看,那就扎額頭吧。果然一針見血!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現在您明白我說“針針見血”的意思了吧。

自新加坡客工宿舍爆發疫情後,確診病例激增,說明防疫工作有漏洞,確實應該批評和檢討。按鄭文的說法是“重重摔了一跤”,不算“神話破滅”,至少是“神話出現缺口”,必須好好修補一下。

而批評就像扎針,不疼不癢沒有用。痛也是為了治病救人啊!只要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那肯定是好事。但如果反覆扎不準,就尷尬了,“針針見血”可不是大家樂見的。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比如說,鄭文指新加坡到了3月還“好整以暇”,就是扎錯了。因為3月是第二波輸入病例高峰,新措施一輪又一輪出臺,包括旅遊勸告變旅遊警告,到最後乾脆規定,凡出國染疫者須自付治療費,這相當於懲罰,怎麼能說是政府讓“人民出國”呢?

至於口罩,後來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我就不多說了。說新加坡政府認為沒必要進行大規模冠病檢測,因為怕“浪費”,對此我要多說幾句。

我收到過這個投稿。當時我就跟作者說,此說法有誤。衛生部確實說過避免“浪費”的話,但顯然不是指浪費試劑盒的錢,而是指“浪費資源”,因為檢測能力是寶貴資源,一定要用在刀口上。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當時新加坡從一天做2000例,增加到2900例(目前是8000例),顯然做不到普檢。因為醫院診斷要做檢測,出院前還要做,當時為了防輸入,對所有入境者也要做。對於珍貴的檢測能力,隨便轉去對病例很少的社區做“大規模”普檢,顯然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但此浪費、非彼浪費。我對作者說,這不是您批評的怕浪費錢、不重視人命。而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最正確的決定,避免浪費了救人的檢測能力。所以我們沒刊登這篇文章。但該文還是在其它自媒體上刊出。也許鄭總編的說法,就是受了這篇文章的誤導。

至此,頭幾針都扎錯了,那後面能扎準的概率嘛……說政府搞砸也好,摔跟頭也罷,你要給它扎針,沒問題,但不能“針針見血”,沒個準確性吧。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又比如鄭文指精英政府不接地氣,證據之一是Circuit Breaker難懂。我雖不是“英校生”,但我還是明白Circuit Breaker,也沒有誤以為是在說電氣。我問了一些受英文教育的朋友,更是沒有一個覺得這個詞用的不妥。

新加坡是多元文化、多種語文並存。所以跨語種時需要翻譯,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至於在英文裡該用哪個詞,還是問說英文的朋友比較妥當。至於鄭文建議的“封城”、“行動管制”、“居家令”等,其實並不妥,因為阻斷措施確實與“封城”等不太一樣。

所以用Circuit Breaker來證明精英政府不瞭解社會,實在是一個錯誤的例子。反倒顯得鄭總編不太瞭解新加坡社會了。何況他說Circuit Breaker落實前一晚,島上的夜店紛紛延長營業,眾人狂歡……

事實是,新加坡3月24日就宣佈關閉娛樂場所。在Circuit Breaker前夜,包括夜店、酒吧、卡拉OK、電影院和劇場等,早就停業超過10天了!不知道鄭總編是從哪兒道聽途說來的“延長營業,眾人狂歡”的景象?

李葉明:鄭丁賢的“針針見血”?

而鄭總編扎完政府,還紮了人民一針。說新加坡人信任政府,是缺乏獨立思考。萬一政府搞砸了怎麼辦?

但說這話,得先證明政府很爛,不值得信任。而不是先指責人民相信政府吧。可是鄭總編在扎政府時,針針見血,沒了準確性。一旦失去了這個前提,突然扎人民一針,那能扎得準嗎?

何況從古至今,民無信不立!國家若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會垮掉!尤其在危機關頭,像疫情或戰爭期間,馬國連軍隊都動用上街了,這時候,人民和政府多一點互信,難道不是好事嗎?

我知道,馬國確實有很多人不相信政府。這算是馬國的優勢嗎?能證明馬國人民比新加坡人更會獨立思考?這麼說,會不會有點草率了呢?


作者:李葉明

隨筆南洋創辦人 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


敬請關注:南洋時評

南洋時評——南洋視角、深度觀察、時政分析、財經盤點、歷史回眸、環球熱點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