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與“麻醬”的誤會

“麻將”與“麻醬”的誤會

一手“一條龍捉五魁”的麻將牌

“麻將”與“麻醬”的誤會

一碗芝麻醬

記得有一年春節,吃完飯後也沒什麼事,不善交際、走動的我,只能靠看電視來消遣。平時,我不在家,電視節目的選擇權在孩子手裡,每天除了動畫卡通,就是“誰與爭鋒”之類的武打片。我這一回去,孩子便失去了選擇權。孩兒他媽因為平時總處在被動地位,因而也站在了我這一邊,藉機看看“新聞聯播”、連續劇、歌舞晚會之類的節目。孩子是閒不住的,每每遇到這種不利局面,他就會出門去找同學玩。

正月初三下午,大約五點多鐘,我和愛人正在看電視,孩子從外面回來了。一進門,他嬉皮笑臉地問我:“爸,咱們家有‘麻將’嗎?”我一聽,立刻沒好氣地反問道:“什麼‘麻將’?你問這個幹什麼?是不是有同學叫你找‘麻將’玩?”孩子極力否定,我和他媽卻始終沒給他什麼好臉色,孩子委屈地跑到另一間屋子裡看書去了。我和孩他媽一致認為:孩子一進屋就嬉皮笑臉的問家裡有沒有‘麻將’,這裡面肯定沒好事。一定是他在誰家看見別人玩‘麻將’,而後,有同學慫恿他回家來找‘麻將’的。他們也許是出於好奇,想學學大人們是如何壘‘長城’的。

過後,為了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同時,也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為什麼問家裡有沒有‘麻將’?他說:那是他為了看電視裡的動畫片(下午五點至七點,正是電視播放動畫片的黃金時段)而設計的一個小圈套。沒成想被我們的“當頭一棒”給悶回去了。孩子的設想是:他先問我們家裡有沒有‘麻將’,我們為了防止他染上壞毛病,一定會極力否定(家裡確實有一副‘麻將’,只不過早已被我們藏起來了。),這時,他再不失時機的提出與我們打賭,如果家裡有‘麻將’,電視節目的選擇權就交給他。否則,他就放棄。如果我們同意的話,他再到冰箱裡拿出瓶裝的‘麻醬’來(冰箱裡也確實有‘麻醬’)。這樣,他打賭得勝的概率肯定是百分之百,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也就十拿九穩了。原來,孩子是在發揮自己的小聰明,利用漢字同音不同意的特點來達到自己看動畫片的目的。而我們卻以成年人頭腦中固有的某些模式去套孩子靈活的思維,將其充滿智慧的創意扼殺在實施的初級階段。這怎能令孩子不委屈呢?孩子之所以嬉皮笑臉,也只不過是掩蓋不住因自己的突發奇想使得其即將擁有電視節目選擇權而帶來的喜悅心情罷了。

由此使我聯想到,對待任何人(無論上下級、長輩、晚輩、知己還是陌生人……)的言談舉止,在沒有弄清對方的真實意圖之前,儘量不要憑自己主觀臆斷來下結論。要善於聽別人把話講完,把意思表達清楚。自己弄明白之後再下結論也不遲。這也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要不上的做人的起碼修養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