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認識一下朱元璋的兒子們(4)

在野史中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不是親兒子,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因為朱梓的生母是達定妃鄱陽湖大戰之後,陳友諒突圍時,身中流箭而死。據記載陳友諒總共有妻妾4位,分別是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闍氏。朱元璋在擊潰陳友諒之後,順便接收了陳友諒的遺孀。據說陳友諒的第三個妾闍氏長相姣好,朱元璋在看到她之後,心生憐愛,便將闍氏拉進自己的後宮成為了定妃。洪武二年(1369)九月生下朱梓,次年被封為潭王。所以,江湖就一直傳說朱梓不是朱元璋的親兒子。

來,我們認識一下朱元璋的兒子們(4)

史載,朱梓的生母闍妃(或說妲定妃)確實是陳友諒之妾。朱元璋對此並不避諱,他在自撰的《大誥》中曾提及此事。他說:“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時,攻城略地,與群雄並驅十四年,在軍中從未妄奪一婦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後,因惱怒陳友諒屢屢起兵相犯,故奪其妾而歸。”

在《明太祖實錄》和《明史》對朱梓一生的記載很簡單:“潭王梓,太祖第八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籓長沙。梓英敏好學,善屬文。嘗召府中儒臣,設醴賦詩,親品其高下,賚(lài)以金幣。妃於氏,都督顯女也。顯子琥,初為寧夏指揮。二十三年坐胡惟庸黨,顯與琥俱坐誅。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諭,且召入見。梓大懼,與妃俱焚死。無子,除其封。”說他在洪武十八年(1385)十二月,16歲時就到了封地湖廣長沙府。他機敏好學,善文章,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飲,並讓他們即席賦詩,親自品評高下優劣,優者賞以金幣。王妃於氏是都督於顯的女兒。洪武二十三年(1390),於顯之子寧夏指揮於琥被捲入胡惟庸案,旋即被殺。朱梓聞訊後非常緊張。朱元璋派人對他進行安慰,並召其入京,結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與王妃於氏一起自焚而死。年僅21歲的朱梓,由於無子,封國被除。

來,我們認識一下朱元璋的兒子們(4)

在查繼佐的《罪惟錄》和何喬遠的《名山藏》詳細記載了這件事:闍(dū )氏(或說妲氏)入宮後,沒多久就生下了陳友諒的遺腹子朱梓。後來朱梓被封為潭王,赴封地之前先去向母親告別。闍氏告訴他說:“你是漢王陳友諒之子,你父被殺後,我為你忍辱偷生於此快二十年了。你到封國後要時刻準備為父報仇。”朱梓瞭解了自己的身世以後,憤恨異常。他到長沙後,日夜籌劃起兵復仇,並在一銅牌上寫了“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八個大字,置於密室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復仇。後來,朱元璋聽到了朱梓意欲謀反的一些消息,便派徐達之子魏國公徐輝祖對其進行討伐。朱梓緊閉城門,抱其幼子在城上繞行數週後,將寫有“寧見閻王,不見賊王”的銅牌擲到城外,旋即回宮舉火,全家一起焚死。朱元璋得報後大怒,便借“妖星亂宮”為由,大肆殺戮宮人,馬皇后也脫去簪珥待罪,唯有她獲免,宮人大量被殺。

來,我們認識一下朱元璋的兒子們(4)

據記載皇帝家族世系的譜牒《玉牒》,朱梓系達定妃所生,與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是同母兄弟。即使確為朱元璋掠奪的陳友諒之妾,且陳友諒有遺腹子,那麼朱榑的可能性要超過朱梓。其次,朱梓生於洪武二年(1369),距至正二十三年(1363)陳友諒之死已經六年。所以,朱梓是陳友諒遺腹子肯定是江湖傳說,可以確定是謠言。還有就是野史記載中提及朱梓自焚後,馬皇后脫去簪珥待罪,其實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就已病逝,根本不可能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還有所謂待罪之舉。

那麼朱梓自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在歷史上對他的記錄是因為他和當年的胡惟庸案有關聯,朱梓的岳父於顯在洪武二十年(1387)就已病逝,他被列名胡黨是因其子寧夏衛指揮於琥的緣故。而於琥被捲入胡案是因為受到了一個叫封績的人的攀援。據朱元璋為胡惟庸案發布的《奸黨昭示錄》稱,封績是一個被謫至南海居住的罪犯,曾上書揭發胡惟庸專權。胡惟庸得知後威脅他說:“你今犯死罪,若去北邊走一趟,便饒你不死。”封績同意後,胡惟庸便把他送到寧夏耿指揮、於指揮(即於琥)等處,由他們引導出境與北元勾結。這裡的記載顯然不足憑信,胡惟庸要幹謀叛這種株連九族的事,派什麼人去聯絡不行,偏要派一個反對他的人。胡惟庸死後,封績又被李善長長期包庇。封績案發之時就是李善長案發之時,於琥被歸入胡黨是在李善長案發後開始的。李善長案發生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且此案系從李善長及吉安候陸仲亨、平涼候費聚等高官顯貴抓起,順藤摸瓜,由大及小,於琥僅是一個指揮,只不過是一個小嘍羅,不可能被首先處死而打草驚蛇。

來,我們認識一下朱元璋的兒子們(4)

朱梓聽到於琥案發後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一自焚,也就是說於琥案發應該在朱梓自焚前,但實際上於琥此時還是安然無恙的。所以,明朝史官是將朱梓之死和於琥被捲入胡黨案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生拉硬扯在了一起。他們的目的無非是掩蓋某些見不得人的事實。如果朱梓真的牽被扯進了胡惟庸的案子,朱元璋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兒子殺死,頂多就是廢除他的爵位貶為庶民。如之前的三子晉王朱棡準備謀反,朱元璋都原諒了他。所以關於朱梓自焚的事情是另有原因的。也就是說那麼相關史書肯定是隱瞞了更大的陰謀或醜聞,但我們今天雖然抽絲剝繭依舊還是無法破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