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吗?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吗?

最近,好友妮子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说自己计划辞职,问最近有没有工作机会推荐。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就业不太乐观,而妮子向来谨慎、稳重,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辞职呢?细问之后才了解到,她已经被自己的工作困扰很久,用她的原话表达就是:“我真的待不下去了,感觉自己在消耗生命!”

同为职场人,我能理解妮子的感受。她目前的工作,通勤时间长,睡不够,领导总是在休息日给她发消息。年龄不小了,却始终得不到升职机会。工作没有成就感,也学不到实质性的技能。日复一日地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被工作掏空,换做谁都受不了。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吗?

记得妮子刚入职的时候,每天活力满满,即使上班通勤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工作职责只是帮领导跑腿打杂,妮子也不觉得累或者厌烦,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如今工作五年后,她的状态已经跟之前判若两人。

白天应付工作,晚上报复性熬夜,第二天上班又是奄奄无力、心乱神迷状态,由此形成无限的恶性循环。

这并不意味着妮子不够努力或不够负责,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妮子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了。

我进一步追问了她最近的一些具体生活状况,她表示早上一想到上班就不不想起床、上班时腰酸背疼食欲不振,看到任何同事都不想搭理,难以对目前的工作投入热情和精力,工作时常感到烦躁和乏力...

果不其然,妮子的表现正是典型的职业倦怠,并且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的躯体表现。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吗?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中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最早由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 等人把由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压力及人际应激压力激发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我对妮子说:“你可能产生了职业倦怠,需要做些调整。”

“职业倦怠?你的意思是我不需要辞职,只需要调整就可以?”

“如果你现在产生了倦怠,换下一份工作也不一定保证你不倦怠呀,你不如再给自己一些调整的时间,看看情况是否会好转,之后再决定换工作也不亏~,万一换到下一份工作你还是感到倦怠,岂不是白折腾?”

妮子:“那我该怎么办呢?”

...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1、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职业倦怠程度,了解引起倦怠的原因

职业倦怠往往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引发,比如,个人的责任心、情绪卷入度、工作心理成熟度、成就感、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职业倦怠是否会出现。此外,工作的性质、工作强度、工作环境跟个人是否匹配等等也会影响职业倦怠。花些时间思考这些很重要

2、其次,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职业倦怠最明显的特征是情感上的耗竭感或躯体不适,任其发展只会让情况愈演愈烈。适度的运动、向信任的朋友倾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情绪调节。

3、最后,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职业倦怠往往不会自行消失,它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有技巧的应对和处理。有些人在感到倦怠时只是通过抱怨宣泄,这样只会白白浪费成长的时间,错过升职的机会,影响个人前途。另外,跳槽也不一定是有效的方法。因为个人是否会感到倦怠往往跟其工作习惯、性格特征、情感表达方式有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以

我了解性调节作为基础,单纯换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白了,换游泳池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面临跟妮子类似的困扰。

我们为你准备了职业倦怠测试,帮助你从多个维度了解自己当前的职业态度克服职业倦怠,并针对你的测试结果定制了专属于你的成长指南

测一测你的职业倦怠水平

原价¥49

首发特惠:

¥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