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嗎?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嗎?

最近,好友妮子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說自己計劃辭職,問最近有沒有工作機會推薦。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就業不太樂觀,而妮子向來謹慎、穩重,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辭職呢?細問之後才瞭解到,她已經被自己的工作困擾很久,用她的原話表達就是:“我真的待不下去了,感覺自己在消耗生命!”

同為職場人,我能理解妮子的感受。她目前的工作,通勤時間長,睡不夠,領導總是在休息日給她發消息。年齡不小了,卻始終得不到升職機會。工作沒有成就感,也學不到實質性的技能。日復一日地感到自己的身體和靈魂被工作掏空,換做誰都受不了。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嗎?

記得妮子剛入職的時候,每天活力滿滿,即使上班通勤時間將近兩個小時,工作職責只是幫領導跑腿打雜,妮子也不覺得累或者厭煩,總是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工作做好。如今工作五年後,她的狀態已經跟之前判若兩人。

白天應付工作,晚上報復性熬夜,第二天上班又是奄奄無力、心亂神迷狀態,由此形成無限的惡性循環。

這並不意味著妮子不夠努力或不夠負責,心理學專業出身的我,很清楚地意識到:妮子很可能出現職業倦怠了。

我進一步追問了她最近的一些具體生活狀況,她表示早上一想到上班就不不想起床、上班時腰痠背疼食慾不振,看到任何同事都不想搭理,難以對目前的工作投入熱情和精力,工作時常感到煩躁和乏力...

果不其然,妮子的表現正是典型的職業倦怠,並且已經出現了職業倦怠的軀體表現。

你的工作,正在消耗你嗎?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中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最早由Freudenberger 於1974 年提出, 他認為職業倦怠是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症狀。隨後Maslach 等人把由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壓力及人際應激壓力激發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

我對妮子說:“你可能產生了職業倦怠,需要做些調整。”

“職業倦怠?你的意思是我不需要辭職,只需要調整就可以?”

“如果你現在產生了倦怠,換下一份工作也不一定保證你不倦怠呀,你不如再給自己一些調整的時間,看看情況是否會好轉,之後再決定換工作也不虧~,萬一換到下一份工作你還是感到倦怠,豈不是白折騰?”

妮子:“那我該怎麼辦呢?”

...

如何應對職業倦怠

1、首先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職業倦怠程度,瞭解引起倦怠的原因

職業倦怠往往由內因和外因共同引發,比如,個人的責任心、情緒捲入度、工作心理成熟度、成就感、人際交往能力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職業倦怠是否會出現。此外,工作的性質、工作強度、工作環境跟個人是否匹配等等也會影響職業倦怠。花些時間思考這些很重要

2、其次,我們需要掌握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

職業倦怠最明顯的特徵是情感上的耗竭感或軀體不適,任其發展只會讓情況愈演愈烈。適度的運動、向信任的朋友傾訴、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都有助於情緒調節。

3、最後,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目前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有效

職業倦怠往往不會自行消失,它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有技巧的應對和處理。有些人在感到倦怠時只是通過抱怨宣洩,這樣只會白白浪費成長的時間,錯過升職的機會,影響個人前途。另外,跳槽也不一定是有效的方法。因為個人是否會感到倦怠往往跟其工作習慣、性格特徵、情感表達方式有關,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以

我瞭解性調節作為基礎,單純換工作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說白了,換游泳池解決不了不會游泳的問題。

如果你正在面臨跟妮子類似的困擾。

我們為你準備了職業倦怠測試,幫助你從多個維度瞭解自己當前的職業態度克服職業倦怠,並針對你的測試結果定製了專屬於你的成長指南

測一測你的職業倦怠水平

原價¥49

首發特惠:

¥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