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劇《龍嶺迷窟》熱播,也讓盜墓這個話題再次受到網民關注。哪裡的古墓最常被盜?被盜文物到哪兒去了?思客用數據告訴你。
我國每年發生多少起盜墓案件?
我國文物買賣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但仍有一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冒險走上盜挖古墓、盜賣文物的違法犯罪之路。
我們通過梳理中國裁判文書網與盜墓有關的判決書發現,2011年至2019年,共審理判決1316起盜墓相關案件。其中,2018年法院審理判決盜墓案件249起,為歷年最多。這說明雖然我國對盜墓的打擊力度不斷增大,但打擊和防範文物犯罪形勢依然嚴峻。
盜墓案件都發生在哪些地方?
近年來山西和陝西盜墓案件最多。2002年至2019年,山西、陝西分別發生盜墓案件313起、219起,其後是河南、山東,盜墓案件有191起、101起。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這些地區歷史悠久,古墓眾多,墓葬被盜可能性也相對較高。據《陝西帝王陵墓誌》分析,陝西帝王陵墓總數為82座,位居全國第一,因此常常被文物盜竊分子“眷顧”。
哪個年代的墓葬被盜數量最多?
漢代被盜墓葬數量最多,其次為清代和東周。年代較為久遠(如夏朝、商朝)、社會相對動盪(如三國、五代十國、西夏、金)、存在時間相對較短的朝代(如隋朝、秦朝),被盜墓葬數量較少。在被挖掘的墓葬中,除了王侯將相的陵墓,還有其陪葬墓和普通人的墓葬。
盜掘的文物去了哪兒?
盜者有“道兒”。近些年,盜墓已經開始走上“產業化”道路。從裁判文書中我們不難發現盜銷文物的蹤跡。盜墓人掘盜出的“一手”地下文物先被中間商收購,為躲避“風險”,走私出境成為中間商處理文物的首選。而未走私出境的文物會通過三級市場、四級市場層層轉手倒賣。日趨隱蔽的盜銷手段也給盜墓案件的偵破和文物保護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哪些地方可以合法獲取文物?
除了個人合法繼承、贈與、交換、轉讓等方式外,有資質的文物商店和文物拍賣公司是法律所允許的能獲取文物的合法單位。全國各省區直轄市都依法設有文物商店。伴隨著文物保護法的修訂,部分符合條件的公司或古玩店也取得了文物商店的資質。以北京市為例,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公示的獲得相關資質的文物商店達到79家,比2016年的3家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全國各地還有許多的文物收藏單位。博物館是最重要的文物收藏和展出地點,還有部分文物藏於當地圖書館和高校中。根據國家文物局數據,截至2018年,我國一共有4826家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其中山東、浙江、河南、江蘇的博物館數量最多。文物保護和傳承,既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未來負責。
雖然不少盜墓案件已被偵破,盜掘出的文物有不少也已被追回,但仍有部分文物損毀、流失。僅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佈平臺顯示的尚未偵破的案件中,流失的被盜文物就達227件。文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民族的根與魂。希望在對盜墓案件分析偵查的基礎上,有關部門能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力、有效的文物保護方案,加大對文物盜掘、盜賣、走私的打擊力度。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國家寶藏”的 “護寶人”,自覺抵制盜墓行為。
願“天下無賊”。
注:文中數據均不含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