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7

【小時候差一點變成一奶同哺的這兩個人,分屬於不同階層的家庭,按理說,那一次的擦肩而過,雙雙走入茫茫人海,基本上很難再有交集。那麼,他們怎麼會碰到一起的呢】

時光飆(biu)起來真是快,不管是在戰爭,還是和平年代。戰火甫歇,轉眼之間,羊家的龍兒,彭家的如意,都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 。

龍兒上學時,學校先生根據 族譜排序耕字輩, 給起了大名叫佐耕。母親羊排風生過兩個女兒之後又生了一個男孩,尚在襁褓中,父親羊二說,一事不煩二主,一並請先生起名,先生一錘定音,就叫做佑耕。羊二依樣畫葫蘆,回去給兩個丫頭起了名字叫佐喜、佑鳳。

羊二在夏家鎮上劉善的澡堂子挑水跑堂,時間久混熟了,摸出一點門道:《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7

鎮上三大旺族,張姓、沈姓、劉姓,掌握了八成以上土地,而且都是一年兩熟的好田,集中在河東,冬春小麥、夏秋水稻,間種油菜、黃豆、蕎麥、山芋,粗細糧油便都有了。

剩下兩成瘠田薄地多在河南,漚田,只一熟稻子,產量還不高,由自耕農種著熬日子。

莊北是一汪大水,煙波浩渺的樣子,龍王廟猶如孤島,獨踞水中央,平時上香要乘渡船,枯水時沙泥灘露出來,可直接走過去。

河西那片,原先荒野雜草叢生,因地勢低窪,遇雨常成澤地,無法種植亦不宜住家,遂遭人嫌棄成無主公地。

羊二趁著為鎮上頭面人物打手巾把子,與他們一 一招呼過,然後選中一塊地方,挖出排水溝,兩隻水桶換成一副簸箕,挑來黃土壘起地基,然後象春燕銜泥般,一點點搭建,弄成一座“丁頭虎”。《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7

丁頭虎是鄉下對茅草窩棚的形象稱謂,富足人家的房子,有樑有架有磚有瓦,大門朝南一字排開,講究的圍牆合院,普通人家多植木槿作柵,風吹籬應,枝擺花顫,通透又充滿活力,朵朵淺紫灰紅的花,開出平凡生活的氣象萬千。

房子是砌的,窩棚是搭的。一個搭字便知窩棚用料簡單,五根毛竹,其中四根分兩組搭成人字,一斜到頂,頂上一根毛竹橫作屋脊,氈上蘆菲汪萡稻草,遮風擋雨便可。

(極簡版的三根毛竹便可,一根當屋架正樑,兩根短些交叉支撐起樑,俗稱“塌屁股”丁頭虎)。

竹笆編的門也是朝南,丁頭開在山牆上,正面看去,妥妥的一隻怏怏蜷臥著的老虎。

不管怎麼說,羊二好歹也算有了一個自己的窩,就把老婆兒子接來安置下了,兩個女兒佐喜佑鳳留在單塘河,由老母親羊二奶奶帶著,這時候羊二奶奶的養女來英已經出嫁了,嫁在夏家鎮巷口販魚的沈家。

羊排風守著丁頭虎窩棚帶孩子,有空織點魚網,後來孩子漸漸大了,她就騰出手來,在臨近荒地上嘗試著種些南瓜扁豆絲瓜油菜什麼的,都是種哪兒長哪兒、基本上不要管的,也能有些收穫,漸漸越種越上路子,竟將那塊地盤熟了,可以種小麥黃豆等主糧了,應了那句老話:人勤地不懶。

五幾年,合作化的時候,開荒出來的地入了社,羊二一家便算作夏家鎮上正式的農民了。

龍兒十二歲入的學,中間跳了一級,十五歲升到高小。這時學校搬遷,搬到河西家門口來了。

學校原先位於莊西南,一處地勢較高的墩子上,民國時由城裡淨業禪寺的和尚當作慈善辦起來的,半日制公學性質。

後來風氣漸開,本地鎮上有了織布廠印染廠,布店糧店裁縫鋪,南貨熟食剃頭店,繁華初具芻形。鄉紳財主出錢出物,擴大了辦學規模,招來新式老師,有省立師範的,還有行知學校的,學校名氣也響了,用學問極大的吳如倫老師的話說,叫“名聞遐邇”。《故鄉往事》原創小說連載之7

學校如今歸了教育局,孩子多了,高墩因地勢所限,校舍無法擴展,就在隔了一條小河的西邊曠地擴建新的校舍,恰好在羊二當初搭“丁頭虎”的旁邊。

當然,經過幾年的拾掇,羊二把四面牆砌上了,正面是小青磚,其它三面,磚壘到半人高,往上都是土墼,上蓋則是麥草稻草翻蓋了幾趟,趴著的丁頭虎變成了半蹲的,著實威風了不少,一家四口住著是沒問題了。

建國初期,國家窮學校也窮,原先捐資辦學的鄉紳富戶財產都已充了公,因此要建新校舍,只能窮有窮辦法,拆原校舍的磚瓦木料,搬過去。不夠,就發動學生到莊子東南角和東北角的戰爭遺址,當初日偽和平軍建的炮樓,去拆。

一時間,學生們螞蟻搬家般往來穿梭,絡繹於途,煞是熱鬧。初小的學生太小沒力氣,負責在炮樓的廢墟里清理出尚堪可用的磚瓦,高小的學生們負責搬到新校址,好在距離不算太遠,橫穿一條大巷,也就幾百米。

龍兒和如意便在其中,只不過,他們現在的名字分別是:佐耕、意女。佐耕和意女的第一次彼此留下印象的接觸,便在此搬磚行動中發生的。

【小時候差一點變成一奶同胞的這兩個人,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