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往事》原创小说连载之7

【小时候差一点变成一奶同哺的这两个人,分属于不同阶层的家庭,按理说,那一次的擦肩而过,双双走入茫茫人海,基本上很难再有交集。那么,他们怎么会碰到一起的呢】

时光飙(biu)起来真是快,不管是在战争,还是和平年代。战火甫歇,转眼之间,羊家的龙儿,彭家的如意,都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 。

龙儿上学时,学校先生根据 族谱排序耕字辈, 给起了大名叫佐耕。母亲羊排风生过两个女儿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尚在襁褓中,父亲羊二说,一事不烦二主,一並请先生起名,先生一锤定音,就叫做佑耕。羊二依样画葫芦,回去给两个丫头起了名字叫佐喜、佑凤。

羊二在夏家镇上刘善的澡堂子挑水跑堂,时间久混熟了,摸出一点门道:《故乡往事》原创小说连载之7

镇上三大旺族,张姓、沈姓、刘姓,掌握了八成以上土地,而且都是一年两熟的好田,集中在河东,冬春小麦、夏秋水稻,间种油菜、黄豆、荞麦、山芋,粗细粮油便都有了。

剩下两成瘠田薄地多在河南,沤田,只一熟稻子,产量还不高,由自耕农种着熬日子。

庄北是一汪大水,烟波浩渺的样子,龙王庙犹如孤岛,独踞水中央,平时上香要乘渡船,枯水时沙泥滩露出来,可直接走过去。

河西那片,原先荒野杂草丛生,因地势低洼,遇雨常成泽地,无法种植亦不宜住家,遂遭人嫌弃成无主公地。

羊二趁着为镇上头面人物打手巾把子,与他们一 一招呼过,然后选中一块地方,挖出排水沟,两只水桶换成一副簸箕,挑来黄土垒起地基,然后象春燕衔泥般,一点点搭建,弄成一座“丁头虎”。《故乡往事》原创小说连载之7

丁头虎是乡下对茅草窝棚的形象称谓,富足人家的房子,有樑有架有砖有瓦,大门朝南一字排开,讲究的围墙合院,普通人家多植木槿作栅,风吹篱应,枝摆花颤,通透又充满活力,朵朵浅紫灰红的花,开出平凡生活的气象万千。

房子是砌的,窝棚是搭的。一个搭字便知窝棚用料简单,五根毛竹,其中四根分两组搭成人字,一斜到顶,顶上一根毛竹横作屋脊,毡上芦菲汪萡稻草,遮风挡雨便可。

(极简版的三根毛竹便可,一根当屋架正樑,两根短些交叉支撑起樑,俗称“塌屁股”丁头虎)。

竹笆编的门也是朝南,丁头开在山墙上,正面看去,妥妥的一只怏怏蜷卧着的老虎。

不管怎么说,羊二好歹也算有了一个自己的窝,就把老婆儿子接来安置下了,两个女儿佐喜佑凤留在单塘河,由老母亲羊二奶奶带着,这时候羊二奶奶的养女来英已经出嫁了,嫁在夏家镇巷口贩鱼的沈家。

羊排风守着丁头虎窝棚带孩子,有空织点鱼网,后来孩子渐渐大了,她就腾出手来,在临近荒地上尝试着种些南瓜扁豆丝瓜油菜什么的,都是种哪儿长哪儿、基本上不要管的,也能有些收获,渐渐越种越上路子,竟将那块地盘熟了,可以种小麦黄豆等主粮了,应了那句老话:人勤地不懒。

五几年,合作化的时候,开荒出来的地入了社,羊二一家便算作夏家镇上正式的农民了。

龙儿十二岁入的学,中间跳了一级,十五岁升到高小。这时学校搬迁,搬到河西家门口来了。

学校原先位于庄西南,一处地势较高的墩子上,民国时由城里净业禅寺的和尚当作慈善办起来的,半日制公学性质。

后来风气渐开,本地镇上有了织布厂印染厂,布店粮店裁缝铺,南货熟食剃头店,繁华初具刍形。乡绅财主出钱出物,扩大了办学规模,招来新式老师,有省立师范的,还有行知学校的,学校名气也响了,用学问极大的吴如伦老师的话说,叫“名闻遐迩”。《故乡往事》原创小说连载之7

学校如今归了教育局,孩子多了,高墩因地势所限,校舍无法扩展,就在隔了一条小河的西边旷地扩建新的校舍,恰好在羊二当初搭“丁头虎”的旁边。

当然,经过几年的拾掇,羊二把四面墙砌上了,正面是小青砖,其它三面,砖垒到半人高,往上都是土墼,上盖则是麦草稻草翻盖了几趟,趴着的丁头虎变成了半蹲的,着实威风了不少,一家四口住着是没问题了。

建国初期,国家穷学校也穷,原先捐资办学的乡绅富户财产都已充了公,因此要建新校舍,只能穷有穷办法,拆原校舍的砖瓦木料,搬过去。不够,就发动学生到庄子东南角和东北角的战争遗址,当初日伪和平军建的炮楼,去拆。

一时间,学生们蚂蚁搬家般往来穿梭,络绎于途,煞是热闹。初小的学生太小没力气,负责在炮楼的废墟里清理出尚堪可用的砖瓦,高小的学生们负责搬到新校址,好在距离不算太远,横穿一条大巷,也就几百米。

龙儿和如意便在其中,只不过,他们现在的名字分别是:佐耕、意女。佐耕和意女的第一次彼此留下印象的接触,便在此搬砖行动中发生的。

【小时候差一点变成一奶同胞的这两个人,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