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應帶著平和情緒而不是波動情緒,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小寶,你看看這都說了多少遍了,你還是出錯?”

“媽媽我下次一定改正。”小寶唯唯諾諾地回覆。

周圍的鄰居勸說小寶的媽媽不要生氣了,不想看著小寶遭受更多的責難。

說起小寶的媽媽,周圍的鄰居都會說,小寶的媽媽對小寶很嚴厲,但是小寶感覺挺穩當的孩子,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特別容易犯錯,每次犯錯都會招致媽媽的嚴厲教育。

而且孩子看著很沉默,和之前那個活潑陽光的對比,判若兩人。現在的小寶看著不太積極陽光,也不夠活潑好動。而且在學校老師也說小寶看著不積極,做事總是退縮,感覺孩子有點底氣不足,對自己沒有信心。

其實,這是與媽媽的教育有關,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是情緒激動,使得孩子心理受到了衝擊,有了心理陰影吧,導致了孩子的表現變得不積極陽光。

那如果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帶著平和情緒而不是波動情緒的話

,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好處呢?

父母教育孩子,應帶著平和情緒而不是波動情緒,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1.孩子更加自信

在孩子犯錯,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平和的情緒教育孩子,孩子不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就好了,而不是讓孩子對於整個行為都產生懷疑,媽媽的那種嚴厲的指責,情緒上的波動,在孩子的眼中看來,彷彿此件事情都變得如此可怕。

孩子心理分不清楚這件事情的哪個環節出錯了,孩子為了不再遭受到母親的這種嚴厲教育,索性就將這種可能出錯的事情禁止。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容易犯錯的事情都變得不敢去做,也就導致了內心不自信。

如果這件事會犯錯,就會招致母親的嚴厲情緒下的教育,孩子就會極力否定,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果母親用一個平和情緒去教導孩子,孩子可以很好地明白自己的錯誤在哪裡,

將更多的注意力在問題的查找和反省上,而不是應付母親的嚴厲教育,這樣的情況下會逐漸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使得孩子無懼錯誤,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更大的信心,上課也更加積極自信地回答問題,孩子就能有更好的成績。

父母教育孩子,應帶著平和情緒而不是波動情緒,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2.孩子更加獨立思考

媽媽以平和的情緒去教育孩子,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獨立思考。

媽媽在旁邊稍加引導,引導孩子自我思考問題,而不是指責出來孩子的問題。孩子的注意力在思考問題的角度,而媽媽在旁邊看著孩子默默思考,而不是火急火燎地幫助孩子,指責孩子思考慢,這樣孩子的精神可以最大的集中起來,不用應付母親的指責。

情緒會感染的,情緒波動的母親,怎麼可能使得孩子可以安靜地思考呢?孩子的學習生活勢必會受到影響。

父母教育孩子,應帶著平和情緒而不是波動情緒,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3.孩子待人接物更友好

媽媽作為家長的一員,其行為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學習,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行為。

媽媽平和教育孩子,孩子對待他人也會平和,這樣孩子可以更好地與人相處,誰不想跟一個情緒平和的人交朋友呢?所以,各位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平和情緒,不要帶有激烈的情緒去教育孩子,平和的教育孩子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