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上網課,下訂單,對於很多人來說沒那麼容易。

——

文|杜晨 編輯|Vicky Xiao


諾基亞的那句 "Connecting People",曾經代表人們對於科技賦能人類創造未來的最美好遐想。

21世紀的兩個十年過後,科技的確改變了人類社會,大體朝著更美好的方向,但是誠實來講,你會發現它在某些角度上,並未像人們所設想的那樣,彌合人類社會因財富、機會分配等複雜原因所產生的鴻溝。

當大部分人們像享受著水和電一樣享受著互聯網時,並沒有意識到它其實沒有像水和電一樣普及。當新冠疫情襲來,人們不得不待在家、愈發地依賴互聯網,這個鴻溝才被顯露出來,甚至被擴大。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上不去的網課

阿拉斯加可能是一個極端的案例。

該州農村地區的小學教師 Corey Shepherd 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表示,自己所在的學區覆蓋11個村莊,由於地形崎嶇、冰雪封天,這些村莊之間唯二可靠的交通工具是飛機和雪地摩托。

也正因此,網絡在阿拉斯加的農村地區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資源。“這裡網絡服務很貴,數據量有上限,還經常因為天氣原因中斷,”Shepherd 說,他的五年級學生裡只有一半可以上網。

因為這樣,他沒有辦法像美國其它相對更富裕的地區的教師那樣,給學生們上網課。

阿拉斯加州為了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已經關閉了全部的學校。現在,Shepherd 和學生之間交流主要靠電話。學區裡的教師、校長以及教育部門的官員們正在竭盡全力,把課程內容和移動 Wi-Fi 送上門給那些上網有困難的家庭。

情況在美國本土也沒好多少。當科技公司的員工們坐在家中遠程辦公、收聽在線音樂、看著 Netflix 度過無聊的時間時,身邊那些看不到的人們,學齡的孩子,正在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一節又一節的課程。

不用去阿拉斯加,就在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紐約,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紐約時報》報道,在曼哈頓 Landmark 高中就讀的18歲學生 Titilayo Aluko 家裡就沒有網絡,因為住在布朗克斯的她,付清每月的賬單都有難處。

Aluko 有一臺學校發的電腦,但是因為沒有網絡沒法用。她的統計學和神經科學課程作業,不得不在手機上用移動數據完成,但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在美國,很多廉價的手機流量包不支持移動熱點。)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上個月,洛杉磯聯合學區官員發表的一份數據顯示,學區內50萬名學生中,有大約1.5萬名高中生無法參與網課。自從3月中旬美國疫情爆發、學校關門,教師已經和超過4萬名高中生徹底“失聯”。

這些孩子在做什麼?他們能否看到教師發放下去的課程?有沒有在完成作業?完成情況如何?甚至如果因為學校食堂關門,他們能否確保一天三餐?對於教師而言,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未知。

學生遠程“翹課”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不可忽視的有兩種:

  • 家裡沒有網絡,禁止外出令也讓他們很難到星巴克之類的公共場合“蹭網”;
  • 疫情嚴重影響了就業,低收入群體尤甚,家長往往要出門謀求其它生計,留下年長的孩子照看幼小的弟妹。

對於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們,教育是唯一的出路,這毋庸置疑。遺憾的是,如果情況再不得到改善,這些孩子們的人生將被改寫,他們將徹底失去自主決定命運的能力。

“我真的很需要我的老師,他們瞭解我,理解我,能夠幫助我,但我現在沒辦法和他們保持聯絡,” Aluko 說,“我每天都在想,如果我考砸了怎麼辦。我真的對未來感到很恐懼。”

美國參議院前不久通過了一項2萬億美元的經濟挽救計劃,其中對於網絡基建的部分,主要是支付給電信運營商公司讓他們維持和擴建高速網絡,卻沒有針對困難學生家庭的網絡問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救助。

一個地方越富裕,貧富差距就越懸殊。人們總體更富裕,這種差距就越不可見。在全美其它學區出現的情況,在科技重鎮硅谷也有發生。

新冠疫情爆發後,在聖何塞聯合學區也有許多學生家庭無法聯絡到。“有些學生會繼續前進,有些學生因此止步不前,”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的項目負責人 David Witkowski 接受 ABC7 電視臺採訪時表示,“聯網的困難造成了這種機會的鴻溝。“

比如,有些沒有網絡的家庭想要購買移動熱點,卻發現在這些產品疫情爆發初期已經被搶購一空。他們就這樣失去了連接網絡的機會。在有些相對貧窮的地區,手機信號非常差,讓學生就算有手機也沒有辦法上網課。

他的機構啟動了一個計劃,募集大量 Chromebook 電腦發放給有困難的學生們,並且呼籲當地電信運營商在30天內修復某些地區差勁的信號。目前已經有500名學生收到了電腦和移動熱點等設備。

但是,資金和後勤仍然成問題,畢竟這些設備需要錢去購買,他們也沒有辦法挨家挨戶安裝和調試這些設備。Witkowski 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慈善人士的支持,在30天內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困難學生們錯過的時間將再也找不回來。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買不到的外賣

疫情改變了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其中就有吃飯和購物的方式。

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是:網上下單點外賣和購物主要是年輕人在用。老人相對行動更緩慢,對科技的感知能力也顯著更弱,往往沒有網上下單的能力和工具。

西方國家老齡化嚴重,很多獨居的孤寡老人,採購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們因為行動能力和社交圈子的限制,也更難通過其他人獲得幫助。

在英國有老人對媒體表示,自己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在超市的網站上註冊了賬號,一件一件添加好了需要的商品,最後結賬的時候遭遇種種難題,比如無法支付、被拒絕分配送貨窗口等等……

疫情之下,老年人的生活維持,反而因為科技的普及變得更加艱難。

別忘了高齡群體還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但其實,買不到外賣,難以預約送貨上門的,還不止老年人。

對於禽肉菜蛋,油鹽醬醋,越來越多的人們也開始採用送貨上門的方式,避免出門到超市採購的接觸風險。但隨著需求激增,本來似乎唾手可得的送貨上門服務,現在也成了稀缺資源。

很多硅谷居民的採購方式,從 Coscto 換成了亞馬遜。激增的訂單,讓號稱物流巨頭的亞馬遜也難以吃得消。4月中旬,亞馬遜突然宣佈暫緩 Amazon Fresh 和全食超市送貨上門兩項服務的新用戶註冊。

亞馬遜安排了一個等候名單,隨著訂單處理和物流能力的提升逐步對新註冊的用戶開放送貨上門服務。這意味著暫時只有老用戶才能通過亞馬遜和全食超市下生鮮產品的送貨訂單。

這項新舉措事實上在老用戶和新用戶之間劃出了一條河,更別提那些支付不起高額價格和送貨費,根本就不會考慮 Amazon Fresh 和全食超市的低收入階層。

對於他們來說,採購之旅就更加艱辛了。

4月15日加州首次宣佈,人們將可以使用食物券 (CalFresh/EBT) 在亞馬遜和沃爾瑪採購商品並選擇送貨上門。

在硅谷的 Santa Clara,單人月收入低於$2,024,四口之家低於$4,184 即可申請這項救濟。聖克拉拉大約42%的拉丁裔家庭和21%的亞裔家庭滿足標準;在 San Mateo 的比例分別是40%和43%;在舊金山則有26%的亞裔家庭申請過食物券。

雖然加州做出了改變,美國絕大多數州仍然沒有放開允許低收入者支付食物券送貨上門。

最後,高齡群體和低收入者只能冒著將病毒帶回來傳染給家人的風險,出門採購,只為果腹。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搶不到的訂單

很大程度上“Made in 硅谷”的科技鴻溝,正在疫情期間被硅谷科技從業者自己利用。

由於人力資源不足,各電商送貨和送餐平臺都設置了預約遞送窗口 (delivery slot) 的系統,導致搶窗口成為了很多人每天都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讓情況變得更棘手的是,很多平臺都是在大半夜甚至凌晨放出新的窗口。比如亞馬遜是在零點,有些華人電商和送餐服務則是在中午或者下午定時開放,而且往往只開幾分鐘,過時就刷不到了,只能等待明天。

於是,有一些開發者製作了自己的自動化搶窗口機器人工具。這些腳本或者或者瀏覽器插件可以自動運行,頻繁刷新電商和送餐平臺的網頁,找到新的可用窗口,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通知用戶。

有些插件,甚至還可以設置偏好,直接幫助用戶下單。目前這樣的工具已經有不少,支持亞馬遜、全食超市、Instacart、Costco 等平臺。

有些開發者還會在程序里加入待機時間等設定,這讓插件可以避開電商平臺對惡意插件的識別。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雖然這些插件的使用者相對來說只是少數人,但是在一個區域內的貨源、運力等等,本身也是有限的。許多人都在抱怨,用正常的手段,連續幾天甚至幾周都搶不到一個窗口。

使用插件確實幫到很多工作繁忙的硅谷從業者,也不可避免地讓這場“遊戲”變得更加不公平,導致那些對科技一竅不通的人的搶單生活雪上加霜。

一些插件的開發者也在 GitHub 或下載頁面上標註了,“請不要濫用本插件,儘量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它們的人。“

另一些開發者意識到這些插件反而讓不需要幫助的人獲益更多,選擇不再繼續推廣自己的作品。

幸運的是,包括亞馬遜等在內的平臺正在逐漸擴大運力,開放更多的窗口給需要它們的人。

搶窗口插件滿足了少數人的一時之需,樂觀來看,隨著情況好轉,它們不久之後就可以退役。

討論這樣的議題難免遇到一種思路:明明有更好的工具,為何不用?照顧好自己,難道有錯嗎?

的確,即使在平時大多數人也自顧不暇,沒有餘力關注“公平”這件事,更何況人類正在經歷一次大型流行病造成的瘟疫。

不公平往往會因為危機的來臨被放大和凸顯,成為危機過後的新常態,再隨著下一次、下下次危機的到來被不斷加深。社會鴻溝,其實也是這樣被不斷擴大的。

不說所有科技從業者,至少大部分人都曾有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願望。那麼,因為科技的普及而被忽視的社會問題和產生的鴻溝,科技從業者或許可以真正去思考如何朝著積極的方向改變。


疫情裡的科技鴻溝:老人在超市排隊,年輕人用插件刷窗口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從科技到文化,從深度到段子,硅星人為你講述關於硅谷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