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蔚藍天空下都是高房價


一年之喜在於冬。

1月18日,喜訊傳來,深圳市六屆人大七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深圳市長陳如桂在會上作了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的重點內容是:

2018年是深圳城市質量提升年,深圳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初步預計,2018年深圳GDP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有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亞洲GDP排行前五名為東京、上海、北京、首爾、香港。

2.4萬億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深圳超過了香港,躋身亞洲城市前五,排在香港之前。

香港2018年的GDP數據還沒出來,去年底,據透露出來的信息,2018年香港經濟同比增長大約為3.2%。

2017年,香港實現GDP為26626.37億港元 ,按年平均匯率計算為23049.14億元人民幣 。

這意味著香港2018年3.2%的增長,已不足以超過深圳2.4萬億元的GDP數值。

恭喜深圳,進入亞洲城市“五魁首”。

可喜可賀。畢竟,深圳GDP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在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之際,這樣的第一,意義重大。深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定位得以確立。

然而,與此同時,香港方面傳來另一個調查數據,《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卻給深圳打了一針清醒劑。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香港連續第9年成為

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1月21日,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發表第15份《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

報告公佈了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香港連續第9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其中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由2017年的19.4倍惡化至2018年的20.9倍。

這意味一個香港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買得起樓。因此,香港被該報告形容為樓價“嚴重負擔不起”城市。

那麼,到底這個最難負擔房價水平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其實這是以一個城市的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收入中位數計,數值愈大代表負擔能力愈差。

報告以去年香港第三季數據計算,香港去年第三季的樓價中位數按年增達15.79%,由619.2萬元升至717萬元,一年增加97.8萬元,但同期家庭全年收入中位數由31.9萬元增至34.3萬元,一年只微增2.4萬元,只增7.52%,家庭收入的增長遠遠追不上樓價。

在此情況下,香港房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亦由前年19.4倍攀升至20.9倍,是調查中唯一超過20倍比率的城市。

該報告調查覆蓋了全球8個國家共309個城市,除了排首位的香港,排第2位及第3位的城市依次是加拿大溫哥華和澳洲悉尼,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分別達12.6倍和11.7倍,仍然遠遠不及香港水平。

至於在最容易負擔城市中,首位是加拿大的布雷頓角,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只是2.1倍,其次有4個城市的比率均為2.2倍,分別是加拿大的麥克默裡堡及美國的羅克福德、羅馬及揚斯敦。

該報告調查未包含中國大陸城市。據說,人家本來是想來調查的,但我們這邊的統計模型和人家的不匹配。而且.......沒有而且。

深圳54120元/平方米的均價

對置業者意味著什麼?


老傅只能說,作為業內人士,在聽說深圳GDP已經超過香港時,連帶想到的是,深圳房價水平也正在接近香港,或許不久之將來就要超越香港。

GDP可喜可賀!但這個高房價,令深圳同樣邁入樓價“嚴重負擔不起”城市行列。這就值得我們開始警醒了。

今天,老傅嘗試收集點資料,調查分析一下,以完成《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之深圳拼圖。目的很簡單,認清現實,提前防備。

馬上就要殺豬過年了,不要嫌老傅添堵就好。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現在的房價情況如何?究竟是多少?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新房總成交套數為29396套,新房價格為5412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25元平降幅為0.6%。先來看看這些年深圳房價走勢。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可以看出,從2016以來,連續三年基本橫盤。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市場調控是成功的,既不漲,也不降,這個平衡拿捏得十分到位。

但從單個區域房價來看,寶安、福田、龍崗新房成交價格同比均上漲,南山、龍華有所下降。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兩個區域漲幅明顯,一是寶安區均價上升至53788元/平方米,二是福田上漲到93803元/平方米,也是各區域裡新房成交價格較高的區域。

很顯然,從均價來看,深圳目前的新房均價差不過就相當於寶安區的均價。那麼,54120元/平方米的均價,對置業者意味著什麼?我們能夠承擔得起嗎?

可支配收入下降

深圳房價負擔難度上升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2018年的實際收入是多少?

老傅找尋半天也沒有找到2018年深圳可支配收入的統計數據,但2018年9月12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深圳市 2018 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可以在這份報告中找到一些答案。

從總體上看,下面這個圖表,將深圳2018年人力工資指導價位標示得很清楚,高位值、中位值、低位值一目瞭然。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按各行各業細分一下,可能大家更明白自己在哪個位值。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按學歷細分一下,從現實來看,實事求是講,學歷決定收入。


深圳報告|超過香港的,不僅是GDP,還有房價負擔難度



看懂沒?三個圖表,最重要的是第一個。廢話不多說,其實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的工資平均值就是6413元/月。

當然,這是個人的工資收入數據。之前提到的調查報告是針對家庭。啥叫家庭,我的理解就是兩個人結合在一起生活、看戲、吵架、躲貓貓、擺家家、生娃娃的社會單位。

這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收入應該是夫妻二人的共同收入。因此要對應人家的報告,還必須乘上2,也就是兩個人的收入。

乘上2,也就是6413元/月×2=12826元/月。這就是一個深圳家庭的平均月工資收入。再乘12個月,家庭全年收入153912元

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包括工資、獎金、福利、投資收益、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你全部各種收入的,是比人均工資還要高的。

問題是,老傅蒐羅了另一組關於可支配收入的數據,令人大跌眼鏡。有數據顯示:

2018年上半年深圳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799元,這是上半年6個月的,平均到每月就是4966.5元。如果今年下半年也是這樣,那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59598元。

這個平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才59598元,還不如按照工資平均位值來計算,一年算下來也有76956元。

這兩個數據,真不知道哪一個才靠譜。可支配收入還不如單純的工資?那其他的收入去哪裡了?令人費解。

不過仔細一想,或許這個說法也有道理,坊間傳言:2018年,你不買股票、不投資產業、不開門店,你就賺了!

的確,在2018年,過去一直宣稱在股市樓市等賺得杯滿缽滿的各路大神們,早已躲在某個角落療傷去了。

可支配收入下降,意味著房價負擔水平難度上升了。原來還有點灰色收入來支撐,現在一塊錢要分成兩塊錢來用。

房價負擔難度有多大?

不吃不喝需要24.6年


那麼,深圳房價的負擔難度究竟有多大呢?我們還是以相對較高的工資平均位值來進行推演吧。

前面提到的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報告中,參照的香港樓價為717萬港幣,這個究竟指的是多大面積的房子呢?這個要先確定香港2018年的新房均價。

按照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7年,港島、九龍、新界的私人房屋均價飆升至19.45萬港元/平方米、17.57萬港元/平方米、10.72萬港元/平方米。

按照這個數據均值,可以推算出香港新房均價大約在15.91萬港元/平方米。比對香港樓價717萬港元,每套房子單位面積約45平方米左右

不要嫌這個房子面積太小,在香港,這個面積是實際得房率,沒有公攤面積一說。而且這樣的房子面積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車價。

但深圳所謂上車價參照的房子面積又是多少呢?

如果我們以45平方米來計算,顯然不符合實際。深圳實際的上車房面積應該是70-90平方米之間。

取最低值70平方米計算,實際得房率大約為80%,也就是56平方米左右的戶型。以此面積乘上2018年新房均價54120元/平方米,得出每套上車房的總價。

70×54120=3788400。

也就是一套70平方米的上車房,上車價大約為378萬元。按照這個標準,那麼深圳家庭需要不吃不喝,需要積攢多久才能買到起房呢?

378萬÷153912元/年(家庭年收入)=24.6。

也就是說,一個深圳兩口之家,需要不吃不喝積攢差不多24.6年,才能買得起房。比照香港需要21年,我們多出了3年半


面對未來

樓市何去何從?


通過以上計算,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深圳房價的家庭負擔難度,顯然已經超過了香港。如果說香港叫“嚴重”,那麼深圳叫“更嚴重”

只能說,我們GDP在超越香港的過程中,房價“嚴重負擔不起”同樣超越了香港。這個是必須引起我們注意的。

不過,如果按照首付3成來計算,也許並不那麼太過悲觀。簡單算一下,上車房總價378,三成首付113.4萬元。大約只需要7.5年的積攢。

按揭7成264.6萬,分解到20年的週期裡,估算一下,每月本金加利息大約1萬7千左右月供。這個負擔有沒有難度?

老傅的經驗是,初期的確有點亞歷山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增長和收入的增加,難度就會越變越小。

或有就是,當大量的保障房、人才房紛紛崛起時(按規劃佔比60%),置業又多了一項守株待兔的選項。

問題只是在於,你有沒有耐心排隊等候!

最後,老傅得出如下三點觀察:

1、目前深圳房價和家庭可支配收入大約相當於香港的50%弱一點的水平。但房價負擔難度已經超過香港。這個事實不容忽視。

2、未來的深圳房地產市場,將是兩股水流並行,一條是相對開放的面向市場的河水,一條是相對封閉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井水。

3、相對開放的河水,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樓市。這個樓市,並不是為所有人開放的,而是為一部分人開放的。

說句不太正確的話,這一部分人主要是精英人士和成功人士,比如,高級白領、金領、高淨值人士,他們才是未來樓市的主要玩家。

豬年快到了,老傅給所有想買房的人士的建議是,不要埋怨房價高,而應起早貪黑,向精英人士和成功人士看齊。

尼采說,在精英的世界,一不小心,你也成為了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