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新疆戰略智庫——新疆東西部經濟研究院創立於1996年。作為一家擁有200餘名著名經濟學家、區域、產業、投行、企管及培訓等專家陣容強大的綜合管理諮詢機構,一直強調本土化和實戰性,定位於“政府的參謀和顧問、企業的醫院和教練”,並以豐富的實踐累積、訓練有素的專業團隊、堅持不懈的業務創新,為政府和企業提供規劃、戰略、文化、營運和投融資等諮詢服務。

地  址:烏魯木齊市紅山路16號時代廣場D座23層

歡迎訪問:新商網 www.xjxsw.com.cn;新疆諮詢網 www.xjzixun.com.cn

聯繫方式:18016890504;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加入2019新商聯盟企業家論壇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公眾平臺微信號:xslmqyjlt)課程背景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在中國

山從來都不只是山

而是文化的載體

崑崙山

尤其是如此

它是氣勢

(出自毛澤東《念奴嬌·崑崙》)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是一種精神

(出自譚嗣同《獄中題壁》)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是極高、極遠、極大、極古的代表

(出自屈原《楚辭·涉江》)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是帝之下都

是王母瑤池

是天柱地維

是黃河之源

是萬山之祖

是中華龍脈

是5000多年來

中國人最天馬行空的想象

(自《山海經》以來,大量的古代著作都提到崑崙,圍繞傳說中的崑崙,出現了許多神話故事,甚至其中很多本和崑崙沒有關係,是後人附會之作。傳說中的崑崙,似乎有著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然而

神話中的崑崙

並非現實中的崑崙山脈

我們對神話中的崑崙樂此不疲

卻對現實中的崑崙山脈缺少了解

崑崙山

經歷了從想象到真實

從神話到科學的漫長過程

這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探索

今天的我們不應讓它只存在於神話中

是時候

認識一個真正的崑崙山了

神話

我們對崑崙山的認識

最早是從神話開始的

《山海經》

“崑崙”一詞首次出現

(出自《山海經·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它一出場便氣勢不凡

弱水在崑崙山下環繞

炎火之山在不遠處拱衛

遠遠望去

籠罩在一派神秘威嚴的氣氛中

(出自《山海經·西山經》)

“其光熊熊,其氣魂魂”

山中有眾多神獸把守

虎身九尾,人面虎爪的陸吾

長相似羊但有四隻角的土螻

長相似蜂卻大如鴛鴦的飲原

(東漢延光元年畫像石中的九頭人面獸,九頭人面獸又稱開明獸,傳說為崑崙九道門的守門神獸,其原型是神獸陸吾,攝影師@楊虎)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還有“戴勝、虎齒、豹尾、穴處”的西王母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中的西王母形象,周圍還有青鳥圍繞,推測為西魏時期壁畫,攝影師@孫志軍)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關於這座西方大山“崑崙”的信息

可能來自於古代西北的羌戎族群

他們在遷徙和交流中

將這一信息帶至東方

然而我們如今已經很難確定

《山海經》中的“崑崙”到底是指現代的哪座山脈

(青海宗日文化的折線紋彩陶壺,屬於青海黃河上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崑崙,很有可能與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古代民族有關,攝影師@動脈影)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繼《山海經》後

《穆天子傳》《莊子》《楚辭》《史記》

崑崙也頻繁出鏡

其西方神山的地位不斷鞏固、升級

(出自《史記·大宛列傳》)

“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劈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崑崙不僅沒有變得真實

反而越來越虛無縹緲

它逐漸演變成了道教中的聖山

西王母也成了道教中的最高女仙

掌握著長生不老的秘密

(格爾木無極龍鳳宮,攝影師@萬瑞)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直到西漢鑿空西域

來自東方的人們

才對這片陌生的土地有了更多的認識

他們根據當時有限的地理知識

將於闐南山定為“崑崙”

(出自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意思是說漢武帝根據古代文獻,將河流發源地所在的山命名為崑崙,實際上,黃河並不是從於闐南山發源,這是當時人們認知有限的情況下做出的錯誤判斷)

“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在之後的幾千年裡

對崑崙山的定位一再改變

各種說法層出不窮

同時相關的神話也越來越豐富

崑崙山成了“中國第一神山”

其真實的地理信息則被逐漸掩蓋

其實

真實的崑崙山一直在那裡

它也從不缺少人類的關注

只不過身在山中的人們

並不真正瞭解它

荒野

現代的崑崙山脈

位於中國西部

夾在新疆和西藏之間

從西向東延伸進入青海

綿延2500千米

大致可分為東、中、西三段

(崑崙山脈在中國的位置及分段,崑崙山口以東為東段,瓊木孜塔格以西為西段,中間為中段,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崑崙山的周邊

自古以來便不缺少人類活動

北麓有一連串的綠洲王國

東部青海一帶則有遊牧民族活動

(巴顏喀拉山年保玉則峰附近馬場內的馬,攝影師@姜曦)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他們都曾見過崑崙山

甚至翻越過崑崙山

但作為一座巨大的山脈

要認識它的全貌仍是天方夜譚

以他們的視角看來

崑崙山只是一些片段

這些片段從東向西

海拔變得越來越高聳

自然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嚴酷

① 東崑崙

青海省西部的崑崙山口

是東崑崙與中崑崙的邊界

由此向東為東崑崙

包括唐格烏拉山、布青山

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等

幾乎橫穿青海省

將其分成南北兩半

(崑崙山脈東段範圍,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東段的平均海拔為4500-5000米

距崑崙山口不遠的玉珠峰

山形珠圓玉潤

全無高大逼人的氣勢

(玉珠峰,攝影師@崔永江)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東端的阿尼瑪卿山降水較多

年降水量一般可達500-800毫米

(請橫屏觀看,阿尼瑪卿山,攝影師@孫建鑫)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東崑崙以南是三江源地區

受到東、西、北三股氣流的影響

東亞和印度季風驅動的西南暖溼氣流

以及來自西邊的氣流

為這裡帶來源源不斷的降水

孕育了黃河、長江和瀾滄江

(三江源地區,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東崑崙的高原湖泊廣大開闊

鄂陵湖的面積高達600多平方千米

(鄂陵湖,攝影師@仇夢晗)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山脈上發育冰川

冰雪融水匯成河流

與降水一同滋養著山腳下的牧草

(巴顏喀拉山年保玉則峰紅土埡口,河流與草地,攝影師@孫建鑫)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豐美的草原

吸引來了許多動物

湖水倒映著雪峰、綠草和犛牛

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

(年保玉則峰下的犛牛,攝影師@高承)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② 中崑崙

然而

隨著我們向西翻越崑崙山口

進入崑崙山的中段

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中崑崙從崑崙山口到瓊木孜塔格

在塔里木盆地與青藏高原之間呈東西向延伸

這裡的平均海拔升高到5000-5500米

(崑崙山中段範圍,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新青交界處的阿爾格山

主峰為海拔6860米的布喀達坂峰

與山腳下的太陽湖相互映襯

顯得更加挺拔

(布喀達坂峰以及太陽湖,攝影師@布瓊)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阿爾格山之南

可可西里

山下不再被牧草覆蓋

顯得更加荒蕪

(可可西里馬蘭山,攝影師@布瓊)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中崑崙的南北兩側

都有著大片的荒野

北側是阿爾金無人區

在巨大的沙丘襯托下

連體型魁梧的野犛牛

也成了螞蟻一般的小點

(新疆阿爾金山庫木庫裡沙漠裡的野犛牛,攝影師@魯全國)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南側則是可可西里

和麵積接近60萬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號稱“高原上的高原”的羌塘

(羌塘,攝影師@李佳)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如此嚴酷的環境之下

沒有人類能夠長久居住

因而大型的哺乳動物成了這裡的主人

藏羚羊在這裡自由奔跑

(羌塘藏羚羊,攝影師@卡布)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荒原上覓食的野犛牛

似乎也比東崑崙的同類

更多了一些荒野之氣

(可可西里的野犛牛群,攝影師@張強)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但這還不是結束

在瓊木孜塔格以西

西崑崙正靜靜地俯視著這一切

③ 西崑崙

西崑崙已經接近中國的西北邊疆

山勢轉為西北-東南走向

與西南側的喀喇崑崙山平行

兩者共同構成了中國西部

最磅礴的群峰

(西崑崙山西段,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這裡的平均海拔

為5500-6000米

重重山嶺自東向西逐級升高

相繼突破5000、6000、7000米大關

彷彿一條直通天庭的“天梯”

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山

海拔7530米的公格爾九別峰

海拔7649米的公格爾山

體型龐大,高聳入雲

(從喀拉庫勒湖南望慕士塔格山,攝影師@常力)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公格爾峰,攝影師@郝沛)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公格爾九別峰,攝影師@小強先森)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這個壯闊的峰群

將西來的水汽一網打盡

形成了面積高達21000多平方千米的冰川區

相當於3.3個上海市的面積

放眼望去盡是冰雪與天相接

(請橫屏觀看,慕士塔格山的冰川,攝影師@丁丁)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西崑崙群峰頂部開闊

冰川毫無阻攔地向四周生長

一股腦扣在一片山峰之上

成為冰帽冰川

如中國最大的冰帽冰川

古裡雅冰川

(請橫屏觀看,古裡雅冰川,攝影師@鄔光劍)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冰帽冰川行動“遲緩”

侵蝕周邊岩石的能力不強

因而保持了潔白乾淨的外貌

(慕士塔格山的冰川,遠處為公格爾九別峰,攝影師@丁丁)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大量的冰雪融水

從峰群中爭相湧出

(塔什庫爾幹河上游,攝影師@飛翔)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

蓋孜河、玉龍喀什河、克里雅河

像幾條玉龍般流入塔里木盆地

澆灌著崑崙山腳下的綠洲

(葉爾羌河,攝影師@宋文君)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在山間的盆地、谷地中

冰雪融水匯聚形成了眾多湖泊

如慕士塔格腳下的喀拉庫勒湖

(喀拉庫勒湖倒映著慕士塔格山的身影,攝影師@向文軍)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湖岸邊沙土潔白的白沙湖

(白沙湖,攝影師@徐樹春)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形如葫蘆的龍木錯

(龍木錯,圖片來源@Esri image map)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冰雪洪流腳下

是耐乾旱的荒漠植被

和蒿草、苔草組成的草甸

(慕士塔格冰川下的地表植被,攝影師@小強先森)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但在西崑崙北坡

一些局部的溼潤山地

雪嶺雲杉、崑崙圓柏等植物

形成了針葉林

(西崑崙北坡,奧依塔格冰川附近的雲杉林,攝影師@向文軍)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藏羚羊和野犛牛等青藏高原物種

相比中崑崙地區種群數量有所減少

而中亞高山地區的物種

雪豹、盤羊、長尾旱獺等

則開始更頻繁地出鏡

(西崑崙地區的岩羊,攝影師@向文軍)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幾千年來

無數的人們曾親眼望見那層層雪峰

卻始終無法深入探索其內部

即便是少數成功的穿越者

也無不是九死一生

(出自《大唐西域記》)

“崖嶺數百重,幽谷險峻,恆積水雪,寒風勁烈”

對於他們而言

崑崙山不是什麼輝煌精緻的神仙宮闕

而是實實在在的山

是一座比一座高

層層疊疊、密不透風的大山

這裡巨石成堆、冰河廣佈

寒風呼嘯、野獸橫行

但崑崙的真正秘密

仍藏在莽莽群山之中

大碰撞

直到19世紀末

來自西方的探險家和學者

才開啟了崑崙山的現代科考

新中國成立以後

對青藏高原的科考活動接連不斷

但崑崙山一直是研究程度最低

資料最少的地區之一

因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隊

先後幾次針對這一區域進行了綜合的考察

(2015年古裡雅五國聯合科考,圖片來源@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正是通過一次次地實地考察

結合最新的科學技術

我們才終於得以窺見崑崙山的全貌

現在

請將手機旋轉90°

重新認識這座龐大的山脈

這裡沒有神話

只有上古時代的蠻荒

(請橫屏觀看,崑崙山脈全圖,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憑藉科學的手段

我們不僅能看到它地上展露出來的部分

還能探明地下隱藏的結構

不僅可以看到崑崙山的現在

還能還原它的過去

它的形成

是一場任何神話故事

都想象不出的宏大過程

這裡在5億年前曾是一片大洋

來源不一的大陸塊體相繼碰撞拼合

先後形成了崑崙山的不同區段

受到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影響

在距今約400萬年前地殼劇烈隆起、變形

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崑崙山脈

從塔里木盆地望去就像一堵高牆一般

(請橫屏觀看,從新疆和田策勒縣烏魯克薩依鄉板藍根高山草甸遠望崑崙群山,攝影師@尚昌平)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劇烈的地質運動

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岩石:玉石

它被河流從山中衝出

堆積在河床上

成為人類口中的寶物:和田玉

從幾千年前便開始撿拾崑崙之玉的人們

何曾想過那是地底力量的創造?

(馱工用毛驢從崑崙山中向外運輸玉石,攝影師@尚昌平)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由於高原的劇烈隆升

阻擋了水汽的輸送

崑崙山成為亞洲內陸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來自東邊的水汽到此已是鞭長莫及

而來自西邊、南邊的水汽

則難以逾越更加高聳的山脈和高原

(青藏高原水汽輸送的路徑以及降水量分佈,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大崑崙山的眾多山峰

由於劇烈的隆升而達到雪線以上

形成了大面積的冰川

成為了巨大的固體水庫

(西崑崙及喀喇崑崙地區冰川分佈,這裡是整個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範圍內冰川最集中的地區,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體量巨大的冰川雕刻著地貌

將山體“大卸八塊”

將巨大的岩石運送至山外

(慕士塔格山下的巨大冰川漂礫,攝影師@郝沛)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大量冰川融水從高山上流出

彙集成水量巨大的河流

將山體切割出峽谷

甚至可能形成洶湧的夏季洪水

(請橫屏觀看,春天的塔什庫爾幹河,水量充沛,攝影師@奎濤)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這些自然之力

共同塑造著這片荒蕪之地

阻擋著人類進入其腹地

使得崑崙山能夠保持長達5000年的高冷神秘

即便是現代

這裡仍是中國人口最為稀少

公路和鐵路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中國人類足跡指數圖,人類足跡指數是通過城市建設、土地利用、道路分佈、夜晚燈光等多個指標衡量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顏色越紅表明影響越大,製圖@鞏向傑&趙榜/星球研究所)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東崑崙山地勢相對平緩

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

都選擇從這裡翻越崑崙山

(橫跨河道的青藏鐵路橋和遠處的玉珠峰,攝影師@夢旅人)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但在青藏公路建成後

為解決阿里地區的後援補給

不得不從西崑崙中尋找道路

新藏公路從新疆喀什地區向南過崑崙山

沿途要翻越多個險峻的冰山達坂

(新藏公路麻扎達坂,攝影師@小強先森)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除此之外

這裡就再無坦途

在這座巨大的山脈映襯下

人類的痕跡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慕士塔格腳下牧民的牧場圍欄,只有一條輪廓,彷彿隨時會被積雪掩埋,攝影師@小強先森)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崑崙山的秘密還有很多

1992年

在西崑崙古裡雅冰帽上

鑽取的一段長309米的冰芯中

就包含著近50萬年的氣候變化史

2015年

五國聯合科考隊再次來到古裡雅

鑽取新的冰芯

(2015年五國聯合科考古裡雅冰川鑽取的冰芯,圖片來源@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通過對崑崙山的研究

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

高原的隆升

氣候的變遷

生命的演化

和文明的起源

這是以前的人們僅憑想象

永遠無從得知的

崑崙山不只是神話

它比最偉大的神話還要宏偉

它是地球力量的創造

沒有這種力量

就沒有這座超級山脈

也就沒有荒野

沒有河源

沒有中華民族的先祖

瑰麗的想象就無處安放

永恆的精神就無以承載

請記住它真實的樣子

這座山脈值得我們用新的方式

繼續敬仰5000年

以及更久

(慕士塔格山,攝影師@聶鑫垚)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本文來源:鄉土人文地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商聯盟平臺立場及觀點,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侵刪。

崑崙山:萬山之祖 中華龍脈


新疆學系列研究(1033) 新疆東西部經濟研究院 現代新疆研究中心發佈


“新商聯盟”由新疆東西部經濟研究院發起成立,其目的就是為新疆的企業家群體搭建一個合作交流平臺,包括投融資、項目合作、商業資訊、學習考察、管理諮詢等服務。我們以“團結合作,大同共贏”為宗旨,促進新疆企業成長。我們不斷通過企業家這個群體傳播正能量,建構新疆共識和國家認同,助推新疆和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