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的闢謠和騰訊的差評,看公關死於無權

前兩天在聊起百度官方闢謠小三事件的時候,我說“這是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反面案例”。當時就有朋友評論 “哪一個大公司的危機公關不是教科書級別的反面案例?”。

我一時無言以對,只能說危機公關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不知鬼不覺,除了公司內部的人知道曾經經歷過什麼驚心動魄的危機時刻,其他人都一無所知。

好在騰訊的公關團隊把一場因投資引發的企業價值觀危機用兩條朋友圈和一則申明控制住了局面,給大公司的公關團隊扳回一分。(關於這個事件尚未落幕,稍後再議)

當然,這也只能算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扁鵲級別的操作水平,而非“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的扁鵲他大哥級別——如果能夠在一開始就沒有投資差評自然也就不會有後面的緊急救火事件,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今天我想聊聊為什麼大公司的公關團隊都這麼蠢?

現在一個大公司爆出負面之後,罵貴司公關“無能”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但其實,公關團隊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權力不足。

我們再把最近發生的幾個危機案例再翻出來品一品……

北大校長讀錯字事件

籌備大型活動的過程中要對流程和內容進行審核,是一個公關人的基本能力。但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在籌備120週年校慶的時候,公關團隊沒有事先安排校長做講話彩排(不管稿子是誰寫的),肯定不是團隊沒有審核能力,而是他們沒法讓日理萬機的林校長提前念一遍講話稿。

當面對網友的質疑,當事人要為自己辯解兩句是非常符合人性的行為。如果這封信真的是林校長自己寫的,那麼北大的公關團隊大概只有改改排版的權力。如果這封信是團隊代筆的,那麼其中表達的態度也是校長本人及其他各級領導的意思。至於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要不要公開道歉,道歉信該怎麼寫,北大的公關團隊很有可能比你我都更懂,只是他們很難“以死相逼”說服傳統而又自我的領導們接受他們的專業建議。

滴滴順風車事件

面對出了人命的超S級危機,滴滴的公關團隊竟然不先穩住受害人家屬,反而忙著發佈“譁眾取寵”的百萬懸賞貼。

更可怕的是,陸續出現了很多“不嫌事大”的內部言論,明示 “坐順風車被害是自找的”,這種跟“女生被性侵就怪穿得少”別無二致的說辭,只會再次激怒公眾,讓負面輿論再度升級。

從百度的闢謠和騰訊的差評,看公關死於無權

最後這鍋是公關團隊背了,但這本質上是價值觀問題。而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是從基因裡帶出來的,並以文化的形式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言行,公關團隊能輔助人事部做好企業文化的內部傳播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至於對於公關口徑的管理?不存在的。

聯想投票門事件

一開始,大部分的用戶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聯想的公關團隊把柳老先生的講話稿發在了微信公眾號上。這篇看似慷慨激昂的文章,一方面主動向公眾宣告了“聯想有難”公然升級了事件,另一方面也是在以這種官方、生硬的姿勢站在了公眾的另一面。

而聯想的公關團隊又做錯了什麼?他們只是發佈了一則講話稿而已。要想讓以“民族企業而自豪”的柳老先生意識到現在聯想的公關敵人是被傷害了感情的整個中國市場,是一件挑戰老闆底線的事情。

至於,這屆百度公關的傳謠式闢謠文,發佈前至少經過5道審核機制,而公關團隊在這其中的影響力,大概可以忽略不計吧。

每當談起大公司的這些限制級操作,都會產生一種迷之自信。

從百度的闢謠和騰訊的差評,看公關死於無權

但是自我膨脹完了,冷靜想想,以大部分公司的公關團隊的授權度之低,根本談不上能力的發揮,很多決策根本輪不到公關團隊來做,無非是聽命行事而已。

要知道,現在還有很多的企業連發布一則微信公眾號的推文,都要大領導確認才敢發;設計師做海報用的字體,不管什麼品牌調性和專業審美,只能選老闆喜歡的。

所以,當危機來臨公關團隊面臨的不僅是來部輿論的壓力,更大的壓力來自於領導的問責。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拿出來的解決方案考慮的並不只是公共關係,還要揣摩領導的想法,迎合老闆的心意、顧慮同事的評價。一旦出發點發生了偏移,最終的結果會滑向什麼方向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作為事不關己的看客,評價起當事人的操作,就好像小學生做數學題,撇開了很多細微的變量,只需要用對最基本的公式就不會錯。可真正深陷其中的當事人,他可不是處於真空之中,而是一個複雜的職場網絡結構,每一個細微的變量都會引發翻天覆地的鉅變。

這樣想來,其實指責大公司的公關無能挺殘忍的,就像是在嘲笑負重奔跑的人為什麼跑得那麼慢……

當然我不是來替某個公司的公關團隊洗地,畢竟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無權也是無能表現形式之一。

我只是在敘述一個事實:限制公關團隊發揮的,很大程度上不是團隊本身的能力,而是整個公司的公關(品牌)意識。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管理問題。

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公關(品牌)人面臨的現實。

與君共勉。

從百度的闢謠和騰訊的差評,看公關死於無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