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今年南方水災是繼1998年長江發大水以後又一次災難性的水災,僅次於1998年。據報道:這個夏季,南方多地出現暴雨。洪澇災害已經造成了全國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倒塌房屋2.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861.6億元。

“七上八上”,這個季節正是我國傳統的汛期“旺季”,這不免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發生在我老家河南西華那一場難以忘懷的“75.8”大洪水。

1975年8月,中原腹地暴雨如注,暴雨導致位於駐馬店地區的板橋水庫決堤,河岸崩溢,60億方洪水席捲而來,濁浪排空,洶湧奔騰,12000平方公里土地頓成汪洋,這就是震驚中外的“75.8”特大暴雨洪水災害。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發大水時我才12歲。記得老家西華的雨水一直下了三天三夜,直下得雞不進窩,棲息枝頭,豬羊嗷叫,憑欄跳圈,這就是老輩人說的自然現象,災難徵兆。直下得眼看著院子裡的水都沒過腳脖,土地冒泡,井水、坑水漫溢,驚慌失措的人們才意料到一場災難的降臨。果不其然,三天頭上,大水漫過我們村莊北面臨穎縣三家店鄉與我們搭界的馬溝河浩浩蕩蕩地灌將過來,頃刻間洪水瀰漫了整個田野和村莊,一眼望去,浩瀚無邊,水天一色,一片白茫茫。

洪水攜帶著上游村莊的農具、傢俱、木料順水而下,水面上衝倒的麥秸垛麥草成堆飄散,堵塞了河道、村口,掛在線杆、樹腰上。從豬圈、羊圈、牛欄裡衝出來的豬馬牛羊在水中游蕩掙扎,當時三家店前楊村種植的大量未成熟的西瓜被洪水衝過來,綠蓬蓬的西瓜漂浮在水面上。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老家七里倉的鄉親們在大水未到來之前將糧食、傢什轉移到高地,我村村民則轉移到位置較高的東面半截街上躲避大水。為了阻擋水位上溢,村民們在街口高處以土堆堰,築起攔水壩,水才沒有完全沒過村莊。

大半個村子的人都擠在一起,由於人多密集,連大街上都住滿了人,群眾解手都是在人群中用席子一圈就方便了,時間一久臭氣熏天。衣服沒有來得及拿出來的因為缺衣少穿,一家人合夥穿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沒事就蓋個被子遮羞。我的妹妹剛好趕到發大水那些天出生,母親就把她生在了木筏上,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水霞(諧音水筏)以示紀念。還有人趕到這個時候生產的,就在大街上隨便用個東西一擋就生了。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大水幾天後,低窪處人家的土坯牆以及“裡生外熟”的磚牆建成的房屋經水浸泡後開始開裂傾覆,鄉親們瞅著自己的房屋在水裡倒塌的場面,一時難掩悲痛,哭聲四起,此起彼伏,悲嗆的氣氛把人的悲痛推到了極點!水到之處房倒屋塌,哭聲一片,一派凌亂,房檁椽子水面漂,豬羊牛馬水中游,那個場面,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歲月過,記憶澱,隨歷史長河付之東流水,一派淒涼景象油然而生。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為了活命,鄉親們開展生產自救,大家把家中的樹木或者倒塌後的房檁拿來捆綁在一起,做成木筏遊蕩著四處找食物,他們撐著木筏去到田野裡將露在水面的未成熟的玉米採摘回去煮吃聊以生存。

發生水災不久,國家派出瞭解放軍官兵乘坐橡皮舟、皮划艇、摩托艇前來災區馳援。一天,在我家不遠的水面上忽然傳來水上摩托艇的嗡嗡聲,身著綠色軍裝的解放軍戰士跳出艙門,將一件件餅乾、衣物分發到鄉親們手中,大家在絕望中突然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一些老者手抓住解放軍官兵的手激動的淚如泉湧說不出話來,一任淚水像這浩淼的洪水橫飛,掛在臉上,滴在水裡,痛在心裡!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風雨同舟,堅強不屈,儘管那時全國人民並不富裕,但是不久,大批的救助物品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來,吃的最多的就是烙饃,其次是餅乾。據說當時附近鄰市縣的人民從政府領取麵粉,沒明徹夜地加工烙饃往災區災民手中運。先是用皮划艇、摩托艇水上運輸,後來動用了空軍直升機為災區空投救災物質。

空投數天後出問題了,因災區到處是水,空投的救災物質60%都落到了水裡,落到比較淺水的地方被人發現還能打撈出來使用,一旦落到深水區群眾就無法打撈了。一天,我和父親正在家裡,看到天空上一架直升機從頭頂掠過,在不遠處空投下物質落在水裡,我和父親急忙架起木筏趕往落水地點打撈,父親一個猛子紮下去在水中打撈出一件東西扯出水面,我幫忙將東西拉上木筏,

一看是一箱餅乾,我們將餅乾運回家中,打開溼漉漉的紙箱,裡面的餅乾已經被水泡濃,像漿糊一樣濃成一團,包裝紙也糊捏在了一起,顧不得這些了,只要有吃的就行。我們拿了一個盆子將糊狀一樣的餅乾倒進去,用手抓著吃。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快讓空投停止了。二村一名姑娘被空投的物質砸傷腰部,經搶救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終身殘疾。外面的村子還有砸死人的消息出來,我們村民組一家在高處的墳地搭了一個臨時住處,一次張大嬸正躺在床上突然聽到一聲震耳欲聾“咚”的響聲,把她震得從床上彈了下來,定睛一看一個包裹就落在她的床頭,差點要了她的老命,包裹下面的土地被砸了個半尺深的坑。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上級通知決定改空投為定點降落直接從飛機上卸貨下來。在上級的指示下,我們村選擇了靠小學西面靠外河一處空曠墳地作為直升機著陸點。那裡一來地勢高,二來便於飛機起降,沒有任何障礙物。接下來設計飛機降落信號,為了醒目村裡弄了一副長約15米、寬約5米的兩條紅布,在地面鋪成紅十字形標誌。一切停當,就等我們村歷史上第一次降落飛機那個激動人心的場面。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終於這天來了。村幹部通知災民,接上級通知馬上有一架直升機來我們這空降救災物資,村民們立刻前往著陸點等候搬運物質。黑壓壓的群眾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箭一般奔向著陸點。只見一隻綠色雄鷹從學校東邊方向飛過來,到了空降點飛機開始在空中盤旋尋找地面降落點。人群見狀一陣騷動,村支書告誡大家:不要著急,飛機沒有落穩地面不要急於進前。飛機盤旋一陣後開始朝著大紅十字布降落,等飛機落下來,群眾沸騰了,像看外星人一樣,老輩子人哪見過這種玩意啊!人們盯著這個龐然大物評頭論足。飛機龐大的螺旋槳煽動的風力像超強颱風,風力吹出去足有幾十米遠使人不敢近前。幾十米以外的樹木被吹得劇烈搖晃。

想起家鄉西華75年8月發大水至今記憶猶新

開始卸貨了,只見飛機緩緩打開艙門,此時人們被幸福包圍早已忘記了災害帶來的憂傷。人們騷動著往前擠都想上去親眼看看、親手摸摸這鐵疙瘩到底是個什麼模樣。鄉親們在村幹部的組織下有序進入機艙搬運物質,每次上飛機前都忍不住摸一下那冰涼的機殼,年齡大的更是邊卸貨邊留下幸福的眼淚!

遺憾的是後來飛機更改了降落點,打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見到展翅翱翔的鐵鷹了,但是那次記憶一直烙印在心中,很久以後飛機降落點軲輪振動留下的幾個深坑如歷史的鐵證一樣留在那裡,我們每次上學打那裡經過,都會跳進那幾個飛機留下的深坑裡蹦噠幾下。一看到它,就仿若那段歷史就在眼前。歲月荏苒,一晃45年過去了,當年12歲的我如今成了一位老者,“75•8”那段刻骨銘心的事件已經隨著飛逝的時光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之中。

(圖片來源於截圖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