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石塘古村位於廣東省仁化縣城西南方19千米的一個小盆地之中,是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歷史悠久、古建築規模龐大而且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石塘古村總佔地總面積0.15平方千米,始建於南宋時期。遺存古宗祠8座,擁有古建築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石塘古村古建築大多是明清建築遺存。建築風格受贛派建築風格的影響,形成石塘古村古建築的獨特風格。

2010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名單,石塘古村名列其中。2016年,石塘古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南宋時期,石塘始祖李可求從江西樟樹鎮遷居廣東仁化,卜居石塘。 元、明時期,李氏子孫繁衍發達,煙火達千餘家。 清朝咸豐年間(1851年至1861年),石塘古村形成塘下、樓下、竹園背、蔡屋、火衝、禮園、梨樹下、高門檻、大園、早禾田、門前巷、三角街等12個閣,發展為千家村。

在石塘古村,你可以發現那些遺留下來的老建築連成一片,時時展現出濃郁的客家風情與深刻的徽派印記。石塘古村現存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期,與閩西、粵東的客家土樓建築不同,石塘古村院落屬於徽派建築,由青磚青瓦砌成,高牆飛簷,堂皇美觀。落到具體每一戶,卻又展現獨特的魅力,正房、廂房錯落有致,院落裡面的每一個房間、廳堂、天井,都與走廊、巷道、樓梯相通。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古建築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辦公地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辦公地

雙峰寨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雙峰寨始建。 民國元年(1912年),雙峰寨建成。。來到石塘古村,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必定是矗立在村口中央的雙峰寨。這座外形略呈長方型,用石灰石以及雙峰寨青磚再用糯米、黃糖、石灰漿砌成建築,像一個巨型勇士一樣,世世代代守護著石塘古村民。雙峰寨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東西兩面城牆中間各有個嘹望臺,其間用圍牆相連,四個炮樓均為四層,主樓(也稱中樓)五層,圍牆四面有走馬廊,而圍牆邊連通五個炮樓走廊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居高臨下,是個可守之地。最值得一提的是,寨內共有3口水井,保存完好,寨外周圍有護城河,與外圍相隔。花了16年建成的雙峰寨,在大革命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其革命戰鬥史,被當時廣東省委譽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之一"。1928年農曆二月初八,國民黨反動派第七軍的二十一師一個團,在師長呂煥然的帶領下,糾集了當地地主武裝,又一次包圍了雙峰寨,企圖一舉撲滅石塘的革命烈火。寨內七百多軍民在營長李載基的領導和指揮下,與敵人開展了震撼粵北的雙峰寨保衛戰。由於革命軍民士氣旺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所施展的誘降、火功、炮功、"鐵烏龜"偷襲、偷放護城河水等陰謀伎倆。由於敵人長期圍困,寨內生活物資和彈藥越來越少,特別是後期由於缺水,瘧疾流行,傷亡甚大。歷時九個多月的雙峰保衛戰,斃敵110多人,數十人突圍。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雙峰寨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航拍雙峰寨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雙峰寨座落於古村之間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雙峰寨四周是護城河

貽德堂

貽德堂位於石塘古村中心,是石塘古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祠堂,祠堂對面有大照壁,祠堂上橫樑用一整根圓木做成,雕花漆繪雙魚戲珠及魚躍龍門。祠堂外門柱有民國時仁化縣長李汝梅所撰的石刻對聯。祠堂內有天井,牆壁彩繪忠孝圖12幅。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貽德堂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貽德堂


“石塘堆花米酒”是石塘古村特產,約有440年的歷史。傳說南宋年間, 文天祥在吉安老家飲酒,見酒杯裡的酒,泛起酒泡堆積成丘,盈而不溢,高興地將這酒稱為“堆花酒”。明朝洪武年間,文天祥老家的李姓族人遷來仁化,李姓族人中有個酒匠,見石塘村井水清澈甘甜,田園風光比吉安更美,就以自家傳統工藝,秘製酒餅,用石塘粘米釀造米酒。沒想到,釀出的米酒,比吉安老家的“堆花酒”更加香醇,李姓村民爭相效仿,“堆花米酒”從此在石塘代代相傳。“石塘堆花米酒”現在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堆花酒傳承基地仁厚坊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堆花酒製作酒坊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遊客品酒區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仁厚坊


韶關市仁化縣石塘古村

堆花酒窖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