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兒童的心理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治療兒童焦慮症是關鍵,需要治療的對象是家長!

在美國青少年中,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出現心理問題的年齡越來越小。而這件事就和成年人的忙碌有一定關係。

從耶魯的治療方案裡,我們似乎能看到一條解釋兒童心理問題的新線索。

焦慮相關的症狀往往是兒童最早出現的心理問題。焦慮症如果處理不好,它就會“呼朋喚友”,把其他心理問題陸續招呼過來。

但是耶魯大學的項目,治療思路卻不太一樣。他們治療的對象,實際上是家長。

家長往往會採取一種錯誤的行為,那就是“妥協適應”,英文叫做Accommodating behaviors,也就是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症狀,家長主動對孩子做出的妥協。

家長有這種行為的原因,我們都能理解,就是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嘛。

這樣的行為恰恰加重了兒童的焦慮症狀,原因是,家長並沒有給孩子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自己處理這些情景,學會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比如說吃別的食物就想吐。

就是讓這些家長學會幫孩子逐步“脫敏”,也就是說,讓孩子對可能引起他們焦慮的情景,有一定的抵抗力。

以孩子只吃火雞三明治,吃其他食物就吐的案例來說,這個策略的重點,其實不在於讓孩子餓著,而是在於,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吃飯。

第一,管控自己的焦慮。

所以說,慣著孩子吃火雞三明治,其實也是家長撫平自己焦慮的“快捷鍵”。

就是做父母的工作太忙,平時生活節奏太快。

那你是想花45分鐘鬧彆扭呢,還是想快點邁過這個坎兒算了?

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陪他度過自己的不舒適。

但還有另一種驅動力同樣強烈,叫做“我必須得送你上學”,或者“我把你送到學校之後我就得趕去上班了”。

現代人的忙碌是加重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更好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家長陪著孩子,經歷所有的真實挑戰,只是在孩子快要失去重心的時候,扶他一把。

———摘自邵恆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