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引言

在悟空問答看到有朋友問“如果穿越到明朝,如何解決遼東大風颳走火繩槍藥池裡的引火藥?”,我正好對此感興趣,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一下火繩槍如何在大風天氣裡,防止火藥池內火藥被大風颳走,導致擊發失敗。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火繩槍上有防風裝置

火藥池蓋是火繩槍防風、防潮的關鍵

其實,古人早就想到如何解決火繩槍引火藥被大風颳走的辦法了,那就是在火藥池上增加一個蓋子——火藥池蓋。

在火繩槍出現之前,一些製作精良的火門槍上,就已經有了可以旋轉的火藥池蓋子,這種蓋子在平時蓋上,戰時才會掀開,以用來防風、防漏、防潮。類似的這種設計在東西方都曾出現過,但不是主流,之後隨著火繩槍的發展和普及,這種裝置在火繩槍上才變得常見起來。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注意火藥池蓋

不過,在火繩槍上加裝火藥池蓋裝置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防風的目的,但其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很多火繩槍上的火藥池蓋都需要槍手手動打開或閉合,這增加了槍手的操作程序,降低了火繩槍本就不高的射速。在緊急情況下,槍手還很有可能因為忘記打開火藥池蓋,導致火繩無法點燃火藥池內的火藥,從而使得射擊失敗,造成嚴重後果。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注意火藥池蓋子

只有很少的一些火繩槍上有著較為複雜的機械聯動,不需要槍手手動開合,當在槍手扣動扳機時,火藥池蓋會自動彈開讓位,確保火繩能正常點燃火藥池內的引火藥。

但這些裝置都無法徹底解決大風颳走火藥池內引火藥的問題,畢竟火藥池蓋總是會打開,總是會給風吹走火藥池內的引火藥的“機會”。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槍械發展歷程(從上到下)

發展燧發槍和擊發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要想真正防止火藥池內的引火藥在大風天氣裡被風吹走,建議放棄火繩槍,然後去發展燧發槍或是擊發槍,因為這兩種槍械的“火藥池”都非常深,尤其是擊發槍。因此它們在大風天氣裡不至於像火繩槍那麼被動。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燧發槍能一定程度的抵抗大風天氣,因為其火藥池更深更嚴

事實上也是如此,火繩槍受天氣影響極大,應變能力也差,其戰時擊發率只有不到十分之七,而燧發槍的戰時擊發率則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

在待擊發狀態下,燧發槍的火藥池蓋(火鐮蓋)會較為緊密的罩在火藥池上,只有當擊錘和燧石敲擊時,火藥池蓋才會被彈起,所以其暴露在外的時間很短,自然也就不那麼懼怕大風了。1834年,英國人測試燧發槍的擊發率時,統計發現在不同天候裡射擊6000發的燧發槍,最終卻只啞火了922次,啞火率遠低於火繩槍。

與燧發槍相比,擊發槍就更能解決大風天氣裡,“火藥池”內引火藥被大風吹走的問題了,因為擊發槍上根本就沒有火藥池!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擊發槍的外觀,可以看出其尾部沒有火藥池,只有一個火帽擊砧

仔細觀察擊發槍的外觀,就可以發現其尾部沒有火藥池,只有一個火帽擊砧用來放置火帽,而只要火帽套在擊砧上,那麼擊砧就處於封閉環境下,根本不存在火藥被大風吹走的情況。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擊發槍的擊砧和火帽

因此,擊發槍的啞火率就更低了,只有0.6%!英國軍械部官員測試發現,即使用早期擊發槍在不同天候裡射擊6000發,擊發槍前後也就只出現了36次啞火情況!這意味著火槍再也不懼怕大風天氣了,大風天氣裡,火藥池內引火藥被風颳走的問題也就被徹底解決了。

早期火槍在遭遇大風時,火藥池內的火藥總會被風吹走,怎麼解決?

只要火帽套在擊砧上,那麼擊砧就處於封閉環境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