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有些書籍,在路上;有些書籍,可想象~

“ 書籍一下子出現,嶄新,還有些溼潤,

像秋天栗子樹下閃閃發亮的落果

……

——米沃什短詩:《但是還有書籍》”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出37種2019年度“中國好書”,旨在引領推動全民閱讀,活躍大眾讀書生活。以下是入選書單: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有沒有想過,假如這些書籍進行了影視化改編,會是什麼樣子?


01、這些書的影視版,在路上了


截至目前,已經有三本書啟動了影視化的進程:《海邊春秋》《浩蕩》《燕雲臺》。

首先看看近日發佈了最新物料的同名古裝劇《燕雲臺》。


促漢化,定中京,締結澶淵之盟,蕭燕燕是誰?


蔣勝男的古代題材網絡小說《燕雲臺》,將視線瞄準大遼前中期的恢弘曆史,講述了鐵血紅顏,遼宮雄後蕭燕燕的傳奇一生。劇版由騰訊出品,蔣家駿執導,原著作者蔣勝男任編劇,由唐嫣(飾蕭燕燕)、竇驍(飾韓德讓)擔任男女主演,目前已完成拍攝,躺在今年的待播片單中。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今日的海上絲綢之路,又有什麼新的故事?


由陳毅達創作的長篇小說《海邊春秋》,是一部聚焦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改革建設的現實題材作品。小說以一位“掛職幹部”劉書雷為第一視角,圍繞蘭波國際項目與藍港村整體搬遷的矛盾和破解展開敘事,描繪了一幅平潭幹部奮力扶貧攻堅的時代畫卷。據中國平潭報道,由侯亮執導的同名影片,也將在今年進行拍攝。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深圳,又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變成為繁華大都市的?


何常在的網絡小說《浩蕩》,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背景,以幾個有代表性的小人物(互聯網行業的何潮、房地產行業的周安湧、研究經濟學的教授江離),在深圳特區創業的成長軌跡和感情發展為主線,全景式展現了在浩蕩的時代大潮中,無數普通創業者的奮鬥故事,同時折射出深圳這座城的全面成長和文化積澱。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阿里文學的運作下,《浩蕩》已有影視改編的計劃。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這些書籍的影視化作品,在路上了!


02、假如,不只是書籍


目前,這些書還沒有進行影視化改編,但不妨大膽想象一番。

去年,由東方衛視出品,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主持的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走紅網絡。其網播平臺B站,也曾用數據、彈幕對該現象進行分析,認為當下中國年輕人對國家、政治抱有極大熱情是該節目爆紅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政論類節目,正成為新生代中國人一堂特別而生動的愛國課。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因此,像《新中國70年》《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70年郵票看中國》《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等從不同視角,勾畫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波瀾壯闊歷史的書籍,或可改編成政論類節目,從不同方式打開一個複雜多元而又高速變化的今日中國。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從已經播出的《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再到待播的“扶貧攻堅劇”長片單,無數生動的扶貧故事正在今年的熒屏上演。因此,像《懸崖村》《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脫貧的下姜模式》等聚焦於扶貧攻堅故事的書籍,與今年電視劇的熱門類型不謀而合。而在火熱的脫貧攻堅戰場和真實的脫貧故事中尋找素材,也是總局對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指導要求。


“一個貧困村所發生的變化背後的故事,就寫在了這樣的一本書中,就像一滴水映射出陽光一樣,在這本書中映射出的是政府和每一個個體為脫貧攻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驚人的成就。”

——《2019年度中國好書》頒獎詞


作為首部反映彝族地區典型貧困山村脫貧攻堅的報告文學,阿克鳩射的《懸崖村》打開了一個四川大涼山腹地的彝族小山村的發展故事。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中,村民每天要靠攀爬上下落差 800 米的懸崖峭壁、踩過12段218級藤梯,與外界進行聯繫。從變藤梯為鋼梯、發展種養業,再到開發旅遊業、狠抓教育事業,以精準發力實現脫貧的奮鬥歷程,懸崖村的脫貧故事,是書不盡的艱辛與生動。而這種極端環境下的典型故事,也是極佳的扶貧影視作品素材。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而魯迅文學獎得主蔣韻探討幾代人青春故事、感情糾葛的長篇小說《你好 安娜》,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講述汶川地震後“雲中村”隕滅與重生的長篇小說《雲中記》,演員任重以抗日戰爭為時代背景講述一段悽美愛情故事的長篇小說《宛平城下》,魯迅文學獎得主葉廣芩生動展現老北京胡同生活的兒童文學作品《花貓三丫上房了》……這些文學佳作,在講好故事上與電視劇、電影“志同道合”,適宜改編成影視劇本。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還有一些書籍選題巧妙,若是能改成紀錄片、文化節目也是耳目一新。

講述我國幾代科學家團隊,研究東亞飛蝗、治理蝗災故事的《飛蝗物語》、以庫布其沙漠作為背景講述“人與自然”故事的《春歸庫布其》等報告文學書籍,以及“獨與天地相往來”的《莊子的世界》、“用一年畫了一本長城”的《長城繪》,“全視野科普中國地理”的《這裡是中國》、介紹書法藝術和品讀名家作品的《書法的故事》等人文社科類書籍,或聚焦科學、或探討哲學、或關照藝術,十分適宜改成紀錄片或文化類節目。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比如央視紀錄頻道的紀錄片《蔚藍之境》、優酷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北京衛視文化類節目《了不起的長城》等,就是類似題材的影視化版本。

假如,這些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行了影視化改編…

《這裡是中國》裡的昭蘇縣馬場,美如自然類紀錄片畫面。 (攝影:賴宇寧)


一本好書,能給影視作品加點“溫度”,帶觀眾進入一個 “新世界”。而書與影的聯動,也能拉長經典IP的內容長效價值。

2020年,期待看到不一樣的影視化作品!


推薦閱讀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NA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