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今天沪深300跌1.18%,恒指跌2.20%,隔夜标普跌1.79%。下午盘中,道指期货跌0.82%。


昨天原油期货大幅下跌,近期外围市场黑天鹅又来了,需要随时准备好对冲工具。


在近一段时间的反弹之后,今天内地大盘开始整体回调,盘面一片绿。半导体、科技领域大范围回调,只剩下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链还在硬撑,需要复盘一下:

4月20日,发改委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中提到: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对数据中心领域,以产业链上的核心资产光环新网为例,市场一致预期未来2-3年营收复合增速24%左右,2020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同比增长48%,超出预期。并且,拟定增50亿扩建IDC。目前,滚动市盈率48倍,属于典型的成长赛道逻辑。对这个领域,这几天准备做一些详细梳理。


近期行业研究主线,保持逆向思考不变:白酒、保险、免税、MDI,外加近期回调的锂电、PCB。对锂电产业链,已经陆续梳理了材料、设备,今天梳理的是电池赛道,其中包括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点击本文右下角的“在看”后,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今天日期”0421+电池”,可以看到新梳理的电池行业情况。


市场情况基本就这些,今天的核心是宏观笔记。这次要复盘的还是:德国(下)。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 来源:百度地图


对德国的上一篇宏观笔记,详见专业版报告库,此处不赘述。


在上周对德国的复盘中,能够发现:1993年二季度,是外围外汇市场爆雷风险担忧消退,进入市场的节点。今天,我们将沿着此处,继续复盘德国证券市场1994年的情况。


进入德国市场后,我们发现,经济确实如预期演变,1994年1季度,实际GDP增速转正,为2.3%。根据我们此前的复盘,此时对冲基金多头部分在证券市场的配置仓位应该比较高,那么,接下来,如果要做宏观风险。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当时的宏观环境,主要矛盾是什么。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GDP增速与先行指标

来源:Wind

一方面,我们需要紧跟先行指标的迹象,经济景气指数往往会比较好的指导经济下行的趋势和拐点,从历史来看,1990到1992年的这一轮下滑中,景气指数均有比较好的领先性。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GDP增速与经济景气指数

来源:Wind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景气指数其实还不错。此前,我们也提及过,消费驱动的经济体,一旦消费复苏,其本身会创造新的增量财富,对增长逻辑进行强化,形成正向螺旋,进而导致复苏的趋势能够维持。

在1994年一季度,我们能够看到消费信心指数在不断走高,这意味着,此时我们在多头仓位上,无需做太多调整。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消费者信心指数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那么,接下来,我们的宏观复盘会更深入到多头的股票配置层面。那么,在这样一个右侧的环境中,对冲基金应该如何去管理多头的股票头寸,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因子和持仓风格?

首先,需要寻找潜在的下行风险和核心矛盾。

我们按EPS和PE的公式来看,经济增长能够消除部分EPS下行的风险,但并不代表PE不会下行。因此,需要继续思考:PE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我们通过DDM模型和PE模型进行推导,推导过程如下: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推导过程

来源:并购优塾


得出PE的推导公式后,我们可以将公式中的变量进行分类。

其中,无风险利率Rf和永续增速g,是长期经济基本面的变量,不受投资者和企业的短期决策所影响,因此,在观测短期PE变动时,只需要关注ERP和分红率两大因子。

EPR(股权风险溢价),受预期变化的影响较大,预期向好时,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更低,风险偏好下降时,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更高。

分红率,受流动性影响较大,流动性紧迫时,企业的再投资只能依靠内源资金,可用于分红的资金会变少。

此时,从ZEW调查来看,市场人士对于股票市场、经济的预期稳定,因此,此时主导PE的短期核心变量应当是流动性。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2到1994年一季度ZEW调查分项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在经济基本面上行的过程中,如果伴随着流动性的边际收紧,指数可能会有回撤,但不至于大幅下行,因此,此时做大规模的加减仓处理,也是不合适的,因此,调整内部风格是对冲基金比较合适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复盘如何根据流动性的变化,来对多头结构进行配置和调整。首先,来看一下流动性层面的大致情况。

我们来看长短端利率的趋势,短端受政策影响较大,而长端则受基本面影响较大,两者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金融体系的情况。我们能够发现,短端利率虽然在1993年经历了一轮下调,但长端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开始重新回升。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3到1994年一季度长短端国债收益率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率都是倒挂的。注意,长短利率倒挂对金融体系稳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短端利率一般代表金融体系的平均成本,长端利率代表金融体系的平均收益,因此,长期倒挂,意味着金融体系此时如果扩表,会面临亏损风险,因此,在1993年前的这一段时期,对于流动性的判断是非常明确的,整体处于去杠杆和缩表的过程中。

因此,1993年多头侧的alpha风格因子选取上,需要避开高估值的股票(流动性收缩环境,对小市值、高估值不利),因为此时,估值从高位再向更高位推升是有明显障碍的。此时,价值因子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我们来复盘一下1993年一季度至1994年一季度之间大类风格因子的表现,因子的收益率剔除了大盘的影响,因此基本可以代表各风格的超额收益。

图中红线为HML因子表现,基本可以代表价值投资,绿线为SMB因子表现,基本可以代表成长投资,蓝线为UMD因子表现,基本可以代表趋势投资,在这段“长短期利率倒挂——流动性收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价值投资是明显优于其他两派的。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3到1994年一季度间大类风格因子表现

来源:AQR并购优塾

不过,在4月观察到长短端利差恢复常态后,也可以推导出,德国的监管当局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在短期内,应当不会上调短端利率。随着利差的持续走阔,金融体系也会迎来复苏,在这样的过程中,信用派生的增强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观察货币供应量M1,即狭义流动性指标,包含基础货币和企业活期存款,能够发现,伴随着利差走阔,M1增速开始大幅抬升。因此,到1994年一季度这个节点来看,流动性还是不错的,那么,此时需要做一些调整:价值投资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回撤的压力。


这,其实是一个根据流动性做风格切换的框架:整体基于一个核心逻辑,在流动性扩张的前提下,小票会优于大票;小市值、成长投资,会优于传统价值投资。


此处,我们也可以由此思考,如果放在眼下的内地市场,为什么成长股、小市值能够明显跑赢蓝筹、价值。流动性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4年一季度利差与M1增速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那么,此时如果在德国市场,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多头仓位,是否要进行大规模的风格切换,从价值投资切换为成长投资?

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利差走阔后,信用扩张只是有了内生动力,仍然有外部影响的可能,但政策的收紧并不受到限制,同时此时的通胀整体较低,需求端的涨价空间并不大,因此,我们此时并不会大规模的进行风格切换。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4年通胀

来源:Wind

随后,我们继续跟进流动性,我们能够发现,到了1994年的8月份,利差仍在走阔,但M1的增速却已经开始回落了,并且,回落幅度还比较快。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4年长短端利差与M1增速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注意,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风险信号。因为,金融体系在收益空间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却放缓了扩张信用,不论是由于政策影响,还是信用风险偏好下降导致,均代表金融体系有持续收紧的风险。

而在收紧的大环境下,价值投资大概率会优于成长投资。此处,其实也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平时需要对风格切换进行密切监控,但不是所有风格切换的点都是要追的。否则,也可能会在成长和价值之间来回打脸。

比如,1994年下半年,下图中虚线为大盘表现,处在一个横盘震荡的过程中,而这样的过程中,其实大类的阿尔法风格因子表现的均差强人意。

其中,表现较差的是小市值因子(成长投资),这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在通胀下行叠加流动性边际趋紧的环境中,小盘成长因子表现会有所不适。表现比较好的是动量因子,即趋势投资,价值投资表现一般,但也不是太差。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1994年下半年风格一致

来源:AQR并购优塾

复盘完整个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如果遇到大盘整体震荡的环境,其实很难判断清晰的风格主线,强势风格的变化频率可能会较快。

因此,想要靠大幅度的风格切换来找到每一轮alpha,是比较困难的。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1993年到1994年DAX指数

来源:Bloomberg并购优塾

那么,接下来值得思考的是:震荡行情中,什么才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坚守某一风格和大规模风格轮动,在风险控制上均有一些短板。我们认为,一种方式是直接配置防御性因子,即,与大盘相关度较低的股票,典型的代表为BAB因子。另一种方式为均匀配置大类风格因子。

1994年,大盘全年下跌7%,从风格因子超额收益来看,表现较好的是低波动因子,全年的表现相对稳定。其次是价值因子,但价值因子的收益率主要来自一季度,此后一直在回撤。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4年风格因子累计收益率

来源:AQR并购优塾


宏观风险事件笔记:德国市场复盘(下)

图:德国1994年风格因子收益

来源:AQR并购优塾

这个案例,是成熟市场在宏观环境切换过程中,维持震荡的案例,此处做一些总结:

1)经济增长的风险消退时,其实并不意味着证券市场会持续向上。此时,市场预期和流动性的边际变化,都是值得重点跟踪的因素,从1993年到1994年,德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来看,当经济还在左侧区间时,预期和流动性的改善让证券市场走出一波上行,而当经济已经达到右侧区间时,预期和流动性的变化波动加剧,向上的趋势反而终止了。

2)在经济达到右侧时,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会成为阶段强势风格的主导因素。在流动性较为紧张时,价值因子会表现较好,而当流动性开始明显边际转好时,价值因子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撤。但注意,这个过程中,流动性的边际改变也是很难判断方向的,因为在经济向好时,政策的收紧和放松并没有明确规律。

3)在市场向上趋势明显,且流动性环境明确的情况下,做风格切换比较合适。这种情况下,可以主动的在价值和成长之间做切换。

4)在震荡的行情中,不论是哪种投资风格,如果坚守,时间窗口拉长一点,大概率都是能做出超额收益的,但考虑到某一种单一风格确实会有风格不适的风险,比如1994年的小市值风格,因此,在风格不明朗时,维持均衡配置是比较好的选择。

5)在震荡行情中,阶段强势的风格往往与某种极端的宏观现象有关,比如价值因子与长短期利率倒挂,但在做大规模的风格切换时一定要谨慎,否则很可能在风格切换中来回打脸。

6)此前的宏观框架中,我们比较关注极端宏观情况下的应对,后续,我们将逐步完善在常态化情况下,宏观研究对股票投资的指引,后续在其他经济体的宏观笔记中,我们也会持续从宏观视角,来观察风格因子的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