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

第一部分………考場作文


第二部分………片段描寫


第三部分………讀後感


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考場作文部分

考場作文1——這裡也有樂趣

大多數人認為讀書是沒有樂趣的,讀書能有什麼用?讀書只是為了應付父母,老師檢查督促和考試的檢測。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如果我們只帶著追求功利的目的去讀書,是不行的。我們應該學會發現讀書也是有樂趣的。

讀書也有樂趣。真正的讀書並不是一字一句的死摳文章內容,而要發現文章的內涵,與作者心連心,一起交流。即自己要融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與作者的思想進行交流。當你與其產生共鳴時,則會發現讀書樂無窮盡,勝於生活中膚淺的樂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發現讀書的樂趣呢?

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精神內涵。而豐富精神內涵須多讀書,讀好書。此“多”與彼“多”不同,此“多”要求我們領悟的道理要多,而“好”則意味書的思想好,符合人類普實價值觀。基於如此,還需要以適當的方式與合適的人進行讀後心得的交流,在交流中發現自己讀書的不足,因而才能豐富自己的精神內涵,發現讀書的樂趣。

其次,要學會享受讀書。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這說明讀書要學會享受快樂。然而,這只是片面的。真正想發現讀書的樂趣,要學會戰勝讀書帶來的痛苦,當你讀書讀得枯燥無味時,說明自己積累的知識還不夠多,需要多加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這樣就能把讀書的痛苦轉換為快樂,從而享受讀書的樂趣。

總而言之,要想發現讀書的樂趣,關鍵還是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以及自己的知識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融入作者的思想,最終就會發現讀書的樂趣。

考場作文2——越回味越有味

不喜歡做閱讀題。

但是每當有空閒時間的時候,父母都會提醒我多做閱讀題。這對於我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我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對於閱讀題裡黑乎乎的文字,我實在覺得頗有些厭倦。隨意抽取一本閱讀練習,隨意抽取一篇文章來閱讀。讀完第一遍時,看看題目,卻一頭茫然。無奈,又仔細地讀了一遍,從中找出表現作者核心觀點的句子以及自己認為對解題有幫助的關鍵詞。為了便於積累,我又從中找出了一些佳句美段,細細品讀。然後看了看題目,運用自己所找的句子嘗試著往題目裡代入。第一題成功解決了。看了第二題,無從下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整合,再結合了文本,解答了第二題。做到這,我才明白題目是層層遞進的。運用自己的發現,接著往下解題……不久,一篇閱讀題就成功的被解決了。對一下標準答案,正確率高達80%。這使我異常興奮。我高興地跳啊,叫啊,喜悅已溢於言表。自此,我對做閱讀題增添了幾分信心。

沉浸在解題的歡樂中,耳畔傳來一陣陣充滿喜悅的回聲,四面的燈光熱情的照在我的身上,在這光與聲的交織融合中,忽的,我品出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做任何事都要先去嘗試,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不能輕言放棄。人生道路多荊棘,生活歷程多磨難。相信在這種沁人心脾的味道的陪伴下,我一定能爬到人生之巔。

在後來,父親鼓勵我學習滑板。由於身體素質達不到,父親也總是責備我,所以我多次想要放棄練習,可是回想著那種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味道來,我彷彿又回到了那次做題的意境中去。我在歡樂中一直走下去,沒有回頭,沒有畏縮,更沒有放棄……


考場作文3——我們一起走過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與你肩並肩,手牽手,一起走過那坎坷的荊棘路。那些令人懷念的歲月,美好,且真實。

事例一

“啊,好疼啊!”我委屈的低語。“什麼,你說什麼?這點疼痛算什麼。起!”你氣勢洶洶的指責我。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我慢悠悠的,艱難的站了起來,撫摸著自己的傷口,拿起被我狠狠摔在一邊的滑板,一瘸一拐的練習著,你在一邊不時地指導我,糾正我……當時,我就恨透你了。覺得本辦不到的事,你為什麼還要強迫我?我帶著這樣的迷惑不解漸漸長大了……

現在,我領悟到了你的良苦用心,你意在告訴我生活要堅強,不能輕言放棄,並非真要強迫我……感動油然而生。

事例二

我垂頭喪氣的揹著書包,拿著被我揉爛的試卷,沉重地踏著腳步回到了家。開了門,本以為會迎來一頓劈頭大罵,哪知你溫柔的安慰我:“考試考差了沒關係,多大點事嘛!只要你盡了自己的努力就行了,加油!”“嗯。”我輕鬆的點點頭。

當時,我非常的感動。是你,告訴我學習只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成績是次要的。

事例三

我懶懶的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你走過來柔和地對我說:“你怎麼還沒有將同學邀請到家裡來玩呢?”因為以前去過那個同學家玩的緣故,你總是再而三的叮囑我把他帶到家裡來:“你已經答應把他帶到家裡來玩,可不能悔約啊!”我似聽非聽,隨便的丟下一句來應付你:“沒事,他不會介意的。”說完,我又繼續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視。哪知你惡狠狠的把我從沙發上拽起來,硬逼著我將同學帶到家裡來玩……當時,我感到非常的委屈,心裡很不是滋味。

但事後,我又一次明白了你的教導:做人要講誠信。

回想著我們一起做過的坎坷路程,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衷心希望我們肩並肩,手牽手,一直走下去……


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考場作文4——談完美

何謂完美?我認為完美是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更是一個人端正自己品行的制約因素。

為何要完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好的呈現給別人及自己;為了使自己的價值在人群中得以很好的體現,我們就必須自我完善,力求完美。

對於正處於人生最寶貴時刻的我們,應如何力求完美?

擬定自己的目標,是力求完美的航標。要想力求完美,就必須要有合理的目標。沒有目標,正如輪船沒有船舵似的,前途未卜,一片渺茫。正如有句名言說得好:“世界只會給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有了目標,才能打開世界,獲得自我完善,力求完美的機會。

豐富自己的內涵,是力求完美的基石。讀書是豐富內涵的最主要的方法。通過讀一些有用的經典來發現自己存在的缺漏之處,並進行自我完善。日子一久,就會發現自己的文化素養比別人高了不少,從而做到豐富了自己的內涵,接近了完美的要求。

端正自己的品行,是力求完美的關鍵。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爭一口氣,爭得自己的名譽。所以,一個人要想力求完美,端正自己的品行至關重要。一個人如果品行不端正,例如不誠信,不純善,不講原則,那麼這個人的清白也就毀了,就如同一張白紙上沾滿了汙點,揮之不去。那麼,他又有什麼資格來力求完美,享受自我完善的過程呢?

要想力求完美,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些制約因素制約了我們對完美的追求。但我們仍要擬定自己的目標,豐富自己的內涵,端正自己的品行,以一種積極向上,樂觀昂揚的心態去力求完美,自我完善!這樣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考場作文5——不要拒絕做小事

不要拒絕做小事。

三國時期的劉備曾在遺詔中告誡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說不要因為惡小就去做壞事,不要因為善小就不去做好事。因此,我們在做小事的同時要學會分辨善惡,為善而做,不能盲目行動。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說一棵參天大樹是由一株小苗長成的,高高的臺階是由一點一點的土累積而成的,千里的路程開始於腳下的每一步。由此可見,要想取得碩大的成就,就不要輕視小事,不要拒絕做小事。小事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

偉大的成就來自於一點一滴的小事。

中國女排曾獲五連冠,稱雄排壇,為世人矚目。她們輝煌的成就讓人驚歎。可是如果他們不從每次細小的訓練做起,就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不會為世人矚目。

前蘇聯著名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從青年時代就善用時間統計法,抓住時間的“下腳料”來做小事。正是因為他會合理地利用時間來“支配”各種瑣碎的小事,他才能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聞名於全世界。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做小事也是必須的。在學習中,我們要定下學習計劃,認真獨立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生活中,我們要從撿起馬路上的垃圾,幫助老人過馬路做起……這樣,我們才能立足於社會。

科學合理的,辯證的去做身邊的小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考場作文6——不該錯過的風景

馬路上的車輛、行人來來往往,高樓大廈像商店中的商品一樣琳琅滿目。不斷的鳴笛聲此起彼伏,整個天空被車燈照得發亮,一片紅燈酒綠,這是城市的夜景。在城市生活的人們不停的工作著,忘掉了不該錯過的風景——閒適寧靜的生活。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的心靈蒙上了重重的灰塵,同時也失去了自我——只因為整天沒日沒夜的工作。有時,我們也須洗滌自我的心靈,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淨化,,情操得到陶冶。有些風景不該錯過,雖然繁重的學習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我卻沒有錯過這樣一段風景。

還記得故鄉閒適寧靜的農村生活。在這裡,一切都是乾淨的——沒有汙濁的空氣,沒有響徹天空的噪音,沒有來來往往的車輛。這裡的生活與城市的生活截然不同。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床上時,清脆的鳥鳴聲就輕柔的響起了。走到門外,可以伸個懶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頓時,一股舒適的感覺滋潤著心田。花花草草在田地裡爭奇鬥豔的開放,蝴蝶蜜蜂們忙著採蜜。農民早早的來到了田地裡幹活。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和著周圍的田地,相映成趣。房子的後面聳立著一座高山,上面長滿鬱鬱蔥蔥的樹木,充滿勃勃的生機。小河甚是清澈,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動,水草浮動在水底。天空上的白雲奇形怪狀,各不相同。農村的晚霞是美麗的,一片片橘紅映照在臉上,感到非常的溫暖……

而與我相反的城市人、工作者每天只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工作,像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不得不令人嘆息。

生活在世上不只是為了追求工作、學習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也要駐足,欣賞大自然的風景,欣賞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惠,有些風景是不該錯過的。


考場作文7——讀書的快樂

大多數人認為讀書是不快樂的,讀書能有什麼用?讀書只是為了應付父母,老師檢查督促和考試的檢測。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如果我們只帶著追求功利的目的去讀書,是不行的。我們應該學會發現讀書也是快樂的。

讀書也是快樂的。真正的讀書並不是一字一句的死摳文章內容,而要發現文章的內涵,與作者心連心,一起交流。即自己要融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與作者的思想進行交流。當你與其產生共鳴時,則會發現讀書樂無窮盡,勝於生活中膚淺的快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發現讀書的快樂呢?

首先,要豐富自己的精神內涵。而豐富精神內涵須多讀書,讀好書。此“多”與彼“多”不同,此“多”要求我們領悟的道理要多,而“好”則意味書的思想好,符合人類普實價值觀。基於如此,還需要以適當的方式與合適的人進行讀後心得的交流,在交流中發現自己讀書的不足,因而才能豐富自己的精神內涵,發現讀書的快樂。

其次,要學會享受讀書。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這說明讀書要學會享受快樂。然而,這只是片面的。真正想發現讀書的樂趣,要學會戰勝讀書帶來的痛苦,當你讀書讀得枯燥無味時,說明自己積累的知識還不夠多,需要多加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這樣就能把讀書的痛苦轉換為快樂,從而享受讀書的快樂。

總而言之,要想發現讀書的快樂,關鍵還是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以及自己的知識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融入作者的思想,最終就會發現讀書的快樂。


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片段描寫部分

片段描寫1——炎熱(景物描寫)

天氣熱得發狂。火紅的太陽當空掛,周圍無半點雲彩。太陽釋放出它所有的熱量,將大地照得乾巴巴的,彷彿就快要裂開了。池塘上蒸騰著一層水霧,走過去就感覺到滾滾發燙的。水面上魚兒時不時的跳出水面,顯得很活躍。大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男人們赤裸著胳膊,光著肚皮;女人們則穿著短袖長裙,但她們仍不停地把額頭上的汗水揮落。周圍的樹木樹幹堅硬發燙,葉子打著卷兒;花兒小草低低的垂下頭來,無精打采,疲倦不堪。柏油馬路上沒有一點水氣,像枯樹皮一樣乾裂。來來往往的車輛的輪胎也都能擦出火星。空氣中熱浪滾滾,連帶著塵土在飛舞。放眼望去,整個城就像在火爐中炙烤一般。

片段描寫2——讀書時的神態描寫

只見他神色嚴肅,眼珠子緊緊盯著書上的字,不停地轉動著,嘴裡也小聲的跟讀著。讀到精彩處時,他的眼睛就會眯成一條縫,嘴巴則像彎彎的月亮般“咧”開了。剛才嚴肅的神色在這時就會“盪漾”成和藹的笑臉,開心的笑了笑。讀到傷心處時,他的眉頭就會向上一皺,鼻子向上一抽,嘴巴向下一撅,一顆顆的“金豆子”就會沿著他的臉頰緩緩向下滑落,同時還不住的搖頭。要他吃飯時,他也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書,敷衍的將飯用筷子送到嘴裡,任憑父母的大聲呵斥,批評,他也不動聲色。

片段描寫3——他考砸了(動作描寫)

他考砸了。他狠狠地將試卷揉在一團扔到桌子一邊。然後拍桌子,又是砸椅子,發出咚咚的響聲。這時他的父母都跑過來看,只見他暴跳如雷,又是在地上打滾,又是在像老虎一樣吼叫,嚇得父母臉色蒼白,不知所措。“發洩”完了,他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震耳欲聾的哭聲讓父母感到一絲厭煩,上去給了他一巴牚,把他打愣了。於是他不哭了,而是坐在地上啃起手指來。嘴裡不住地嘀咕著,垂涎流了下來。他把手指咬得出血後,又接著啃起另一根手指來……站在旁邊的父母上去阻止,而他用有力的手掌推開了父母,繼續啃起手指來……父母也愣了。

片段描寫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句話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說因憂患而可以謀求生存,因安逸享樂而死亡。

從古至今,我國都有生於憂患的人在。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這些人都是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播者,開拓者。如果當時沒有上天給予的困苦磨鍊,我想他們也許就不能開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也將會被重新改寫。由此可見,艱苦的環境可以造就人才。

現代的張海迪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儘管她下半身癱瘓,她卻毫不言棄。憑藉自己的堅強意志力,她學會了多國語言並在其他領域也有著一定的成就,造福人民。所以,才能的培養還得靠自身的奮鬥。

在國外,也不乏有生於憂患的人存在。海倫·凱勒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從小,她就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因此,她就與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有了一條代溝。但沒有永恆的無聲,沒有永恆的黑暗,沒有永恆的困難。之後,海倫·凱勒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以及憑藉自身頑強的奮鬥,最終獲得了成功。正是因為她對知識的孜孜以求與渴望,正是因為她有著非同常人的“憂患”意識,所以她才能綻放光彩。

各個國家都有一段“死於安樂”的歷史,而我國則是最明顯的。19世紀,各個國家都開始相繼的“振作”起來,富國強兵。唯有中國,還在實行封建制度,安逸享樂。這就從根本的導致了中國要比其他國家落後。之後引來的是連續性的戰爭……就是現在,中國人民還是安於享樂,國民素質普遍低,致使中國淪為了“世界工廠”,並不能迅速的發展起來……由此可見,安逸享樂的危害性對個人,對國家是巨大的。

因此,為了很好的發展和生存,就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而不能安於享樂。


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讀後感部分

讀後感1——愛的純美交織

(讀《麥琪的禮物》有感)

今天,我完整的讀完了《麥琪的禮物》後,心中不免發出一些感觸,也對愛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故事主要講述傑姆和德拉之間純美的愛情故事。在聖誕節前夕,他們都想為對方買一件合適的聖誕禮物。可是,他們太窮了——“實際上,(他們的公寓)確實與貧民窟相差無幾了”。然而,他們只有兩樣最心愛的寶貝——“一樣是傑姆三代祖傳的金錶,另一樣是德拉的頭髮”。只是,金錶沒有錶鏈,頭髮沒有用梳妝用品打扮……為了彌補缺失,他們不謀而合的忍痛割愛,彌補對方的缺失:傑姆賣掉金錶買來了梳妝用品;德拉賣掉了頭髮買來了白金錶鏈。然而,當他們各自收到對方的禮物時,都“茫然”了……故事至此結束了。

讀完《麥琪的禮物》後,我的心被這純美的愛情旋律交織著,久久不能平息。然而,世界不只有愛情,還有更廣義的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傳遞著愛的正能量,只是不常被我們發現罷了:解放軍英勇的戍守邊界——愛祖國,愛人民;老師殷勤的為學生答疑解難,嚴格的備課——愛學生,愛工作;志願者樂意的服務社會——愛祖國,愛社會……世界是美好的,因為它被人類質樸的愛包圍著,簇擁著,所以世界永遠不會是冷漠的。每個人都應有愛的高貴品質。

不僅人間有愛,而且大自然中也有愛——泥土、水分、空氣和陽光的愛使得植物茁壯成長;動物之間的愛也在不停地傳遞著:如鳥媽媽細心照顧自己的孩子,將蟲子餵養給嗷嗷待哺的雛鳥……

正是因為世間有了愛,才使得生活在世間的生命生生不息!


讀後感2——血濃於水的愛

(讀《不要對那個人叫嚷》有感)

讀著丁立梅的《不要對那個人叫嚷》,我心裡有著深深的感觸和無限的內疚之情。文章舉了兩個生活事例:一是母親到校來看望兒子時,遭到兒子的痛斥;二是父親為女兒買“顏色難看”的衣服時,女兒對父親大發雷霆。作者以這兩件事例告訴我們不要對父母叫嚷,要學會尊重父母。

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和文中的兒子有點相似。每當母親來校看我,順便帶點東西送給我的時候,我只會選擇在人少的地方拿著——只因為母親比較木訥。如果人多,我便不拿,向母親瞥了一眼便回走。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慚愧。

我也與文章中的女兒很相似。初二。一個下雪天。母親吩咐人送了一雙雨靴給我。那時正在上課,突然有個人敲開了教室的門,同時也擾亂了我們聽課的專注的氣氛。他報了我的名字,把一雙“醜陋”的雨靴遞給了我。隨即迎來的是,老師的訓斥和同學們的捧腹大笑。頓時,我感到很尷尬,面紅耳熱。於是,我回到家之後,狠狠的把母親數落了一頓。我暴跳如雷,一邊張牙舞爪的對母親指手劃腳,一邊氣勢洶洶的訓斥母親。母親則像一個委屈的孩子,豎起了赤耳聽我的唇槍舌劍,垂下頭,滿臉的沮喪。事後,又一次的,慚愧襲上了我的心頭。後來。我再也不因為母親愛的表達方式不當而使母親傷心難過了!

教育、培養我們的父母花盡他們畢生的心血來撫養我們,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們,不要對他們大聲叫嚷。他們或許貧窮,或許醜陋,或許木訥,可是,他們的愛,一樣醇厚,一樣珍貴,因為,那是血濃於水。而我們的叫嚷,則是對他們愛的踐踏。

讀後感3——撫摸心靈的創傷

(讀《落日下的畫畫人》有感)

讀著丁立梅的《落日下的畫畫人》,我的心不禁掀起波瀾,發出感慨。文章通過寫身體殘疾的畫畫人利用自己的生理缺陷博得人們的同情到改過自新的過程,來告訴我們:身體可以殘缺,但心不能。

還記得十月一日國慶節那天出去玩,遇到一乞丐。這個乞丐衣不蔽體,頭髮蓬蓬鬆鬆的,且失去了雙手,但他仍然堅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應有的報酬。只見他用雙臂夾著一支筆艱難地在紙上寫下許多漂亮的字,汗水沿著他的臉頰流淌到地上,顆顆豆大如雨,每一滴都深深地打在人們的心絃上,人們紛紛過來購買他的字……

我認為他是好樣的。他沒有通過自己的生理缺陷來博取人們的同情,因為他深深的懂得:身體可以殘缺,但心不能。與之相反的,是我自己,我認為我沒有他那麼堅強的毅力,心裡不免產生了羞愧之情。

廣播操比賽將至,我的內心忐忑不安。記得前一段時間,因為做廣播操不到位的緣故,我多次想要放棄,畏縮,想要利用自己的生理缺陷博取同情。最終,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才選擇堅持比賽。

愧疚之情久久縈繞著我,不能散去。身體可以殘缺,但心不能。我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不會再利用我的生理缺陷成為我遇到困難畏縮的藉口了。

2020年中考語文複習作文集:考場作文、片段描寫、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