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唯一捷徑: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

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你想贏,就要像人生勝利組

那樣行事!

臺灣方言中,有個詞叫“人生勝利組”,意思就是把某人歸類進入成功人士的行列,這和咱們常說的“人生贏家”含義大抵相近。

成功是很多人畢生追求的夢想,但在你埋頭苦幹卻忘記抬頭看路,在你戰術勤奮卻戰略懶惰,在你窮盡一生追求未果的時候,成功可能正好與你擦肩而過。

想要成功最直接的一個捷徑,就是成為讓別人信任的人!

成功的唯一捷徑: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

成事有餘:人生的頂級配置

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叫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它的意思就是形容人不僅辦不成事,反而還壞事。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下面的情況:

拜託關係親近的人幫忙辦事,過了很久也不見進展,催促對方還不好意思,即使催促了對方也是找各種藉口推脫。

與同事合作一個項目,推動項目做決策時,對方總是說:

你覺得怎麼樣?

你定吧。

差不多,你看著你行就可以。

說辭中不想承擔一絲責任,推諉其實是人之常情,可是毫無擔當的人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這種人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做成事有餘的人,既是人生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標準。

然而,正如高爾基說過的話:“每個人都知道,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大多數人之所以總是默默無聞,與說得多做得少有關,更與做事不成事相關。

成事有餘,大概是人生的頂級配置。

成功的唯一捷徑: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

專注一處:通向成功的奠基石

縮小專注的焦點, 像太陽的光芒一樣, 把精力投入少數領域的有限活動中,你就更可能成事。

把乾草放在陽光下, 即使是在最熱的一天裡, 也不會自燃。但是如果把乾草放在一個放大鏡下, 就會被點燃。

太陽的光芒在被聚焦時會變得更加強大。

為什麼幾年不見的老同學,一聚會猛然發現差距已經悄然拉開?

你不妨自省一下,是否這些年專注在某一個行業或者公司,專注在有限的活動或技巧中,專注於特定的任務或最重要的活動。

有的同學畢業後經常跳槽,被各種誘惑吸引而頻繁換行業、換公司、換工作,成為了斜槓青年或者綜合性人才。而另外一些走上要職高位的同學,往往是在一個大型單位待著一頭扎進去幹,或者看準一個機會白手起家奮鬥,直到出人頭地。

其實一般工作到中年,具備不錯的背景和足夠的努力,我們都可以在自己專注的領域有所成效,並且變現。

專注的力量在於,如果你專注於一個特定的行業或公司, 進行深入瞭解,可以建立更具實質意義的人際關係網絡。

如果你專注於有限的活動或技能,就像“天才”需要耗用大量時間來獲得出色的能力那樣。 那麼只要你專注的範圍比“天才”專注的更狹窄些, 理論上你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 。

成功的唯一捷徑: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

精確預判做事週期,是靠譜的重要表現

做事週期的預判:就是當我們做事情時,會在腦子裡過一下,對事情的時間跨度有個估量。

多數人在這方面,都被堵住了。比如說,年輕人初入職場,就嗷嗷怪叫,擼啊擼的要大幹一場。等一上手,卻發現事情遠不象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這個就是典型的週期誤判。

一件事,做成的週期可能是三個月,腦子極不成熟的人,會預判為一兩天,幹一兩天發現不對,再幹下去更感覺遙遙無期,頓時就生出怯意。

太多的年輕人,就是在這一關敗下陣來,從此生出恐懼之心,再也不敢正眼看江湖職場。欲行千里路,須備百日糧。這個是父母小時候教給孩子的常識,有些孩子硬是不愛聽。

要準確預判一件事情的週期,不能用主觀臆想,必須要採用博弈思維。

簡單說,就是每想出一步,必須先預設這一步失敗了,又或是週期更漫長,而後重新開始或長期苦戰,這時候你對事情週期的預判,就有點靠譜了。多數人做事是憑經驗,只有做過的事,才能說出個子午卯酉,沒有做過的,仍然會預判失誤。

做事之前,先問一下每個合作者:你估計這事要多長時間?每個人回答是不同的,再大的事兒,也有敢說明天就能完成的;再小的事兒,也有說要十天半個月的。

關注那個把事情想得最艱難,但仍然放手去做的人。這個人,能夠清醒的看到困難而且絕不退縮,這是幹大事的料子。跟隨這種人,成為他的最好合作者,你會少奮鬥二十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在他提出的“投資組合理論”中認為:

如果金融投資採取多樣化組合的方式,將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說白了,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可能避免孤注一擲帶來的徹底失敗。

對於人生而言,你同樣不會知道哪件事將會帶給你較大的收益或虧損,因此你需要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做好每件事。

那些靠譜的人,往往會盡心辦事,積極成事,並通過多走一步給自己未來預留更多的成功機會。

你先前辦過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是醞釀成功的機會窗口。

在辦好事的同時瞄準更多的機遇,讓每次成事都給未來帶來益處,隨著成事有餘不斷帶來高效的回報,你的財富勢能將會越來越高。

當然,評判任何投資的成效,比拼的都是投入產出比。

人生實質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組合投資,值得你積極去理解並踐行。

成功的唯一捷徑:能贏的人,從來不躺著

沒有一種成功是輕易得來。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行業,所謂光鮮亮麗的成功都建立在千萬次的嘗試、努力、失敗和再重頭來過這樣的重複奮鬥中。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徐說MBA】,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